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怀仁中学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指通过学习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树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运用法律保护合法利益的能力,从而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坚持做好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体现为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是青少年民事法律知识体系要依照民法典展开。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公民的民事权利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把限制公权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民法典则把保护公民私权利展现得尽善尽美。公民一切民事活动,大到签订合同、设立公司,小到缴纳物业费、办理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培育,需要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切身利益,切实遵循民法典设立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法律规范,并依照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诉求和民法典的内在逻辑性,科学设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构建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
          二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从立法目的、原则到具体规则,都充分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民法典第一条指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典提出民事主体平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增加了见义勇为免责制度、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及业主居住权制度、保护胎儿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保护个人信息制度等等,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法律制度,积极将这些法律制度转换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进而形成自觉的法律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社会行为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更加注重大中小学校一体化与校内、校外协同化建设。民法典汇集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民事法律实践,吸收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涵盖范围广泛,内容博大精深。因此,需要进行持续、长久的浸润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扎实做好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大中小学校法制教育一体化建设,即根据民法典的内容和青少年成长阶段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时代特征进一步营造法律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在依托法制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和法制教育专职力量的同时,辅之以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协同合作,更加有效促进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
    (摘编自张振芝、张莹惠《推进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思路》)材料二:
          新学期第一周,身兼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上北京二中讲台,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讲课中,张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题,聚焦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从中学生熟知的人和事讲起,从“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护身宝典,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约定,凝聚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共同责任”等三个方面为师生们进行了详细讲解。
    “民法典引导人们坚守公平正义。老人倒地扶不扶?民法典告诉你,要扶!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对姓名权作出新规定,跟谁姓也有了更大的空间。第1015条规定,除随父母的姓外,还可以选其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比如奶奶或姥姥的姓。如果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长大的,也可以选扶养人的姓氏。最后,还规定起名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都是允许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
    “生活中,同学们用手机上网时,是不是下载了很多APP?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些APP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很大隐患和挑战。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后果难以想象。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我们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都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课后,高一学生陈庭轩感触颇深,法治课上的一个个小案例,让她知道民法典与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保护息息相关,需要大家共同拥护。高三学生肖政谕说,能切实感受到法治发展与时俱进。
    (摘编自李澈《民法典怎样保护“少年的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宣示和保障了公民的民事权利,为公民进行所有活动提供明确而有力的法律依据。
    B.民法典提出的原则及增加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C.民法典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实践、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之大成。
    D.民法典实施后,在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公民可随意给孩子改姓起名,这反映了我国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立足于民法典的实际内容,也要适应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需要。
    B.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公民私权利,两者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支撑,但又互不关联。
    C.依据民法典第184条的规定,“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D.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手机APP泄露,公民可根据民法典第1034条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侵害当事人的民事权利的一项是
     

    A.某小区物业公司将小区中心花园出租给婚庆公司,收取了较大数额的“管理费”,并将此资金用于物业公司员工的福利发放。
    B.小李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起名为“李尚往来”,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出生登记手续,但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质疑,不予受理。
    C.某地一位女青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遭到某些“键盘侠”的攻击谩骂,其身份证号、手机号、工作地点等信息被人公布到互联网上。
    D.某市疫情防控部门向社会发布流调报告,通报确诊病例涉及的区域和场所时只提相关地点,隐去病例的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
    (4)如何面向青少年有效开展民法典教育活动?请依据材料简要说明。
    (5)材料一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三个方面的论述顺序可否调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19引用:9难度:0.4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蹦蹦跳跳的游戏
    余华
          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
          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林德顺看到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林德顺问他:“买什么?”
          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给我一个桔子。”
    “一个桔子?”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多少钱?”
          林德顺想了想后说:“给两毛钱吧。”
          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
          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母亲说:
    “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儿子说:“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胜利的喊叫:“我踩着啦!”
          父亲才说:“快吃桔子。”
          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
          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中间走去了。
          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向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
          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人喊叫:“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脱颖而出:“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医院。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后站住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林德顺问他:“买一个桔子?”
          他说:“给我一个面包。”
          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孩子好吗?”
          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孩子?”
          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将面包给她:“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我不想吃。”
    “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
    “我不吃。”她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
          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
          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提到孩子与母亲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的场景,欢乐而富有生机,让人印象深刻。而最后孩子却死了,前后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
    B.小说从林德顺的视角展开叙述,写了一对年轻夫妻带活泼可爱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爱子的故事,并交代了林德顺在整个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C.“一张胡子拉碴的脸”“将胡子拉碴的脸框在窗口”说明丈夫无心也没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框”的字面意思是镶嵌,说明丈夫因为给孩子看病的事情身心俱疲,非常劳累。
    D.小说结尾处所写的林德顺的遭遇承接前文对三口之家遭遇的描写,使得命运的无常显得更为普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不幸遭遇者的同情与悲悯。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多次使用“有”字句,如“这张脸的下面有躯干和四肢”“这张脸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小说通过物化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B.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暗示人物心情,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C.小男孩“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句中的“红色”象征蓬勃的生命,这与后文小男孩生命的逝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D.虽然林德顺目睹了这个三口之家在医院附近的活动,但是蹦蹦跳跳的小男孩才是小说的主人公。林德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本文的次要人物。
    (3)下列关于本文叙述特点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以林德顺的视角来叙事,客观呈现事件发展片段及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B.采用对话形式,使故事叙述更加徐缓,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也更含蓄。
    C.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如反复描写蹦跳的场景,突出孩子的活泼可爱与母子之间的亲情。
    D.详略安排得当,略写了男孩生命终结的过程,与上文男孩的活泼可爱形成对比,凸显了生命脆弱、珍视生命的主题。
    (4)小说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组卷:11引用:2难度:0.6

二、《乡土中国》阅读考察(本小题共3题,9分)

  • 3.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相关论述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4难度:0.6

四、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1小题,12分)(一)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方继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后,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美方的一系列举动,既是在全球范围内筑保护主义的“墙”,又是在拆国际贸易规则的“墙”,(  )美式霸凌与蛮横。
          为了掩饰自己的“拆墙”行为,①          ,比如强调“公平贸易”和“对等开放”,声称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汽车和钢铝等产品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指责中国强制在华外企进行技术转让等。这些理由看似(  ),其实不堪一驳。
          ②          ,美国的种种“筑墙”之举同样不得人心。近年来,美国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拒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消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造成2017年和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均未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问题上达成一致立场。
          根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日前公开表示,“不允许”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和争议解决系统逼迫美国接受约束。违背契约、(  )的霸凌之态,昭然于天下!③          ,“筑墙”也罢,背后都是一己之私的算计,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作祟。这种(  )、仗势压人,罔顾规则、不讲道义,如此恶劣行径,又怎能得世人之心,让世人信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的相关程序,美方的一系列举动,既是在全球范围内筑保护主义的“墙”,又是在拆国际贸易规则的“墙”。
    B.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的相关程序,美方的一系列举动,既是在拆国际贸易规则的“墙”,又是在全球范围内筑保护主义的“墙”。
    C.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美方的一系列举动,既是在拆国际贸易规则的“墙”,又是在全球范围内筑保护主义的“墙”。
    D.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美方的一系列举动,不仅是在全球范围内筑保护主义的“墙”,更是在拆国际贸易规则的“墙”。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凸显 冠冕堂皇 唯我独尊 蛮横无理
    B.凸现 堂而皇之 唯我独尊 不近情理
    A.凸显 冠冕堂皇 妄自尊大 不近情理
    A.凸现 堂而皇之 妄自尊大 蛮横无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7

五、写作(60分)

  • 10.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文章。
          中国香港艺人吴孟达甘心做配角几十年,凭借出色的表演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形象,赢得了“金牌绿叶”的美誉。对吴孟达来说,一个演员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位置表演,而是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能贡献出最好的表演。
          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位置与价值”撰写文章,写出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