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考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应对网络攻击
    佘慧敏
          近一个月来,中国网络安全企业360公司连续发布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我国进行网络攻击的相关报告。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再次敦促美方在网络空间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停止针对中国和全球的网络窃密和攻击。
          网络攻击有多大威胁?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
          应对网络攻击,要建造安全大脑。
          有关数据显示,近10多年来,网络攻击已经从以前的个体性黑客发展成为有规模有组织的网军,实施攻击的领域也越来越大,从上网计算机、信息网络,扩展到军用、民用等各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数字时代,“一切可编程”意味着软件里的漏洞无处不在。“万物均能互联”打通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也令网络攻击可以轻易侵入现实世界。“大数据驱动业务”让企业的生产和商业行为搬到网络上,数据安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在数字化时代应对组织化、规模化的网络攻击,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首先要打造国家级分布式安全大脑,组建国家层面的网络空间及信息安全领导指挥机构,建立区域、行业级安全大脑,让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
          应对网络攻击,要做到耳聪目明。
          近年来网络攻击手段越来越多,从木马、病毒进展到漏洞、后门、仿冒服务器等,相应的挑战也变大,威胁隐蔽,无孔不入,难以事先防范。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不到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如果一个技术漏洞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是非常危险的。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地球村”,窃听、黑客无处不在,国家安全可能遭遇看不见的攻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必须耳聪目明,知道风险在哪里,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就成为最基础的工作。要假定敌已在我,定期针对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实时动态推进网络安全排查,实现自动化威胁识别、风险阻断和攻击溯源。
          应对网络攻击,要实现身强体健。
          当前,网络攻击的危害变大,从以前的炫技、黑产发展到攻击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平时窃取对手国家秘密,战时成为首选战争形态、重要情报来源。
          要在网络攻击中保护重大目标、防范重大危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彻底断网,而是要正面突破、做到身强体健。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理应高度重视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积极研发网络前沿技术,用足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在数字化时代科学应对网络攻击,需要打造安全大脑维护整体安全,锻造聪明耳目实现动态安全,锤炼强健身体做到自主安全。
    (来源:经济日报2022-03-2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攻击指利用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上网计算机、信息网络甚至各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的攻击。
    B.本文作者认为数字时代有三个鲜明特征: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大数据驱动业务。
    C.在数字化时代应对有组织、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仅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已经无法招架。
    D.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我们面临网络攻击时,为防范险情发生,首先应该果断断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从360公司连续发布NSA对我国进行网络攻击的报告说起,集中论证网络攻击有哪些威胁。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对三个分论点并列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引用“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强调感知不到风险,才最危险。
    D.文章首尾呼应,指出有效应对网络攻击,要重视提升我国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对我国和全球的网络进行窃密和攻击,说明网络攻防已成数字时代大国博弈的“隐秘战线”。
    B.近年来网络攻击手段越来越多,威胁隐蔽,无孔不入,只要摸清规律,还是可以事先防范的。
    C.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是攻防能力较量,故不断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增强能力是唯一关键。
    D.大数据、万物互联让企业的生产和商业行为搬到网络上,这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安全问题。

    组卷:8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国所采取的防护策略和具体措施,是基于它的防控理念。
          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自从疫情出现以来,一直在坚持动态清零,而且在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可以说我们保护了人民免受所谓通过群体免疫、自然免疫这种自然感染的方式来遭受疾病的危害。我们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强抵抗力,来构建免疫屏障。
          但是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国家选择“躺平”是两种免疫并存的,一个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的感染,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个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也选择“躺平”,不坚持动态清零,尤其是当前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不完全高,不足以构成坚固的免疫屏障,势必就容易使群体庞大的老人、弱势和脆弱人群造成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坚持动态清零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时间窗口。
          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包括药物的研发、疫苗的研发,我想我们也有可能有一个时机,可能奥密克戎又变了,变得更加温和,传播率和致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坚持总策略总方针不变,应该是最佳选择,也符合中国的抗疫实际。
    (来源:央视新闻一加一2022-03-22)材料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上海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为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上海今天(4月8日)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在农村地区,流动采样车开进村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开展核酸筛查。
          上海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建设也在抓紧推进,四个市级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已交付投用,可提供约38000张床位。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可提供50000张床位。方舱医院在部分区域还增设双层床,以满足一些隔离家庭的需要。今晚,这所方舱医院分批启动交付。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虹口区的近百名党员公安民警组织起来,从送孕妇就诊到为老人配药,及时为封控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
          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有爱心、有服务能力的志愿者也帮助有需要的封控小区采购运送物资。
    (来源:央视网2022-04-09)材料三
          近日,香港《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在一段接受采访的视频中公开表示,本轮新冠疫情中香港的死亡数很高,绝非一些人所宣称的“流感级别”,因为眼下香港一两天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香港一年流感的死亡人数。他由此认为,不能学西方“躺平”,而是应当继续坚持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应对疫情,保护好民众的生命。
          卢永雄这番话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西方那些真正在乎民众生命的专家,也在逐渐认识到这轮疫情的真相和危险性。
          这其中,对这轮疫情认识最典型的变化来自德国。在4月5日清明节这天,德国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在德国电视二台上突然宣布,德国不会按照原计划在今年5月1日取消对阳性病例的强制隔离措施、改为自愿隔离了。
          劳特巴赫甚至还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公开道歉,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说,虽然取消阳性病例的强制隔离措施可以减轻德国各地卫生部门的负担,但此举却发出了一个“错误和有害”的信号,因为“新冠不是感冒”。
          而在英国,英国《卫报》于上周刊登了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研究部门主任佩格尔(ChristinaPagel)撰写的一篇分析英国最近感染人数暴增的文章。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地指出,英国人对新冠疫情存在三个“误区”:
          首先,人们误以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结束”了,误以为新冠肺炎已经属于与其他和人类“共存”的常见传染病或“区域性流行病”(endemic)。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新冠病毒的变异仍然难以预料,还在失控地传播,比如,全球正在经历奥密克戎BA.1变种毒株所引发的大面积感染,同时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又遭到了奥密克戎BA.2变异毒株冲击,这明显与可预测的“区域性流行病”的定义不符。
          其次,人们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路径一定是“越变毒性越轻”的,误以为新冠病毒的毒株最终会变异成接近普通感冒的水平。可问题是,奥密克戎毒株并不是从德尔塔毒株变异过来的,而是独立变异的,就像德尔塔毒株也不是从阿尔法毒株变异过来的一样,这些毒株之间并不存在变异上的继承关系。同时,病毒毒株在人群中的变异并不都是越变毒性越弱的,因为决定毒株变异因素的并不是毒性,而是传染性,毒性只是这种变异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换言之,奥密克戎的毒性偏弱以及德尔塔的毒性偏强,其实都是病毒在变异过程中随机出现的,所以不排除下一种新出现的毒株反而毒性会比奥密克戎更强。
          另外,即便是现在人类已知的只会引发普通感冒的四种冠状病毒,从前也可能引发过大疫情,但人们并不知道它们变异到如今的地步耗费了多长时间——是数年、数十年,还是数个世纪。
          再次,人们误以为疫苗的接种工作已经完成了,所以现在应该放开了,比如英国的疫苗接种率就很高,尤其是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然而,疫苗的保护力往往在几个月后就会逐渐消失,加强针虽然能提供更多帮助,但也需要时间去完成接种。与此同时,病毒也在继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就已经突破了之前疫苗构建的免疫防线,这意味着之前的疫苗产生的保护力已经不足够对抗新的疫情,不少二次感染的人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个现实。所以,除了疫苗,眼下还需要其他防疫措施去减少疫情扩散。如果急着恢复常态,反而会导致更多对日常生活的扰乱,导致更多人发病,并给医疗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
          在法国,法国电视一台在4月6日播放的一期关于法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呈现了该国这轮疫情感染病例激增的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不得不因为感染而请假在家隔离,这不仅导致许多需要看护的老年病患和重病患无人照料,更导致医院无力应对新入院的病患,一些人甚至只能等死。
          这些来自德国、法国以及英国这三个西方主要国家的情况和专家分析,都充分印证了“躺平”对社会的杀伤力,只有坚持疫苗接种与限制性防疫措施相辅的策略,才能控制疫情——而中国目前采取的“动态清零”,正是这样一种。
    (来源:环球时报2022-04-09)(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疫情出现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是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防控举措。
    B.只要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包括药物研发、疫苗研发,就能迅速构建免疫屏障。
    C.如果中国选择“躺平”,就易使群体庞大的老人、弱势和脆弱人群造成感染,付出巨大代价。
    D.事实证明“动态清零”有效可行,上海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守望相助,一定能战胜疫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绝不是大号流感。
    B.西方国家因其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疫情面前已经彻底沦陷,所以不得不采取躺平政策。
    C.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会付出一些代价,相比于西方国家选择“躺平”,我们的成本高得多。
    D.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国情和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
    (3)上海市常住人口2500万,是一座能影响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当前疫情严峻复杂。你能针对这座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为上海抗疫提出一些建议吗?请概括说明。

    组卷:5引用:4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封举报信
    陈坚
          ①张栋是市第二实验学校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重点学校,张栋算是这里的资深班主任了。
          ②这是“双减”政策颁布后的第一个学期,张栋特地制定了全新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创建了一个微信群,以便及时跟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
          ③九月眨眼间就过半了,这天,张栋刚下课回到办公室,所有人都盯着他。一个老师对他说:“不好了,张老师,有人在市教育论坛里发了举报信,举报你们班学习工作违背政策……”
          ④张栋连忙登录论坛,一封举报信闯入眼帘。这帖子已经被置顶,回复和点击数量巨大。帖子里写道:“市教育局领导,你们好!我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下这封举报信,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家长,我要举报第二实验学校六二班。该班在‘双减政策下,老师依然给学生布置超量任务,在如此重压下,如何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如何实现新政策要求……”
          ⑤举报信洋洋洒洒写了近两千字,包括这些年来颁布的各项教育法规,精确到第几条第几款。文章的最后还附上了张栋班级微信群里三个学生的作业截图,他们上传作业的时间都是凌晨……
          ⑥张栋看完,浑身冰凉。虽然截图确实是出自他们班级群,但是发帖人的举报信完全是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⑦这时,张栋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让他过去一趟。
          ⑧校长见到张栋,说:“张老师,网上的帖子,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你放心,如果有人造谣,我们将追究到底,为你做主。不过你自己也要好好地想想,是不是工作中真的有什么疏忽?毕竟新政策刚下来,大家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⑨张栋解释道:“校长,事实并不是举报信里说的那样!”
          ⑩其实,那三个学生上传作业的第二天,张栋就找他们谈了话,问他们是不是新学期作业太难,不然怎么会做到凌晨呢?
    ⑪一个学生着急地解释,作业不难,他们放学前就写完了,只不过那天他过生日,邀请了另外两个同学放学后陪他去打电动,谁知一不小心玩到了半夜。等回家后,三个人才想起来作业还没上传,所以才在凌晨上传作业的……
    ⑫校长听了解释,摆了摆手,说:“我知道里面有误会,这事最终处置之前,还得麻烦你去调查清楚这个举报人是谁,好吗?张老师,你知道的,六年级有不少优等生,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全都进自己学校的初中部,所以得稳住,不要造成优质生源流失。不管你们班是否存在问题,今天网络上出现了负面消息,这已经对学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⑬校长的话击中了张栋的心。虽然已经澄清了举报信里截图的误会,但那些文字依然像一把利剑,狠狠地向张栋刺来。他必须还自己一个公道,还学校一个真相。
    ⑭回到办公室,张栋仔细研究起这个发帖人来。
    ⑮发帖人昵称叫“忧郁的肉宝”,张栋想,难道这家长比较胖?他回想着开学时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又翻出当天和家长们拍的合影,拿出学生信息表,对照起家长的外貌特征。看了一圈,张栋锁定一名学生家长,他胖乎乎的,孩子在校表现一直不好,张栋已经联系家长好几次了,会不会是他在打击报复?张栋把那个学生的资料拿出来,上面有家长填的个人信息,字迹歪歪斜斜,还有几个错别字。张栋立马否定了之前的假设,因为举报信的文字功底十分了得,有理有据、绘声绘色,可见写信人的文化素养应该很高。
    ⑯张栋立刻展开新的调查。他在论坛里搜索“忧郁的肉宝”,只跳出来之前那一个帖子。张栋想了想,又试着搜索“忧郁的肉宝”的论坛ID。谁知这样一来,又跳出来另一个帖子——去年这个时候,这个ID使用别的昵称也发了一封举报信。再仔细一看,张栋大吃一惊,去年那个帖子举报的也是他们学校!举报内容是学校完全按成绩优劣分班,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精神压力。
    ⑰张栋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是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当时还有教育督导来调查,但结果显示,事实并不像举报信里说的那样,举报信息过于添油加醋了。不过即便如此,当时这事也给学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听说有些优秀学生后来都因为这件事去了别的中学……
    ⑱想到这,张栋突然一个激灵,他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⑲张栋连忙打开了班级微信群,点开成员名单,配合近两周的聊天记录,仔细搜寻可疑人物。一个群昵称叫“然然奶奶”的人引起了张栋的注意,他们班里并没有叫“然然”的学生。张栋又一看,这个用户的微信名叫“肉丸”,是于洋妈妈拉进来的。于洋是班里的学霸,可光看名字,他跟“然然”也没啥关系啊……
    ⑳为了搞清楚,张栋拨通了于洋妈妈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道:“于洋的小名叫‘然然吗?’然然奶奶是谁?”
    ㉑于洋妈妈一头雾水,随后否认道:“‘我不认识’然然奶奶呀,于洋也不叫‘然然。这人是谁?’”
    ㉒张栋又问于洋妈妈是否认识一个微信名叫“肉丸”的人。于洋妈妈查了一下,说的确有一个微信好友叫“肉丸”。
    ㉓张栋又问:“他是做什么的?”
    ㉔于洋妈妈说:“他是一所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你怎么知道他的?”
    ㉕张栋如实相告:“我看见你把他拉进我们班级群了。”
    ㉖于洋妈妈否认道:“我没有啊,不是我操作的!”
    ㉗张栋补充道:“你是9月6日把他拉进来的,还记得吗?”
    ㉘于洋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张老师,有件事我要向你坦白,其实9月6日那天,有一所中学把我们学校几个六年级优等生的家长聚到了一起,给了很多优惠条件,希望我们到时候把孩子送到他们中学。不过你放心,于洋肯定不会去的,你们对于洋的栽培我是知道的。虽然是这样,但当时我也没好意思直接拒绝……那个肉丸就是那所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微信就是那天加的……我想起来了,加微信时,是他把我手机拿过去操作的,看来是他把自己拉进了我们的班级群!”
    ㉙过了几天,市教育论坛里又多了一封举报信,举报张栋他们学校多位教师违规补课。张栋看了,竟然露出了一丝笑意。
    ㉚原来,这是张栋设的一场局。那天,他跟于洋妈妈打完电话,就全都明白了:“肉丸”应该就是“忧郁的肉宝”,他作为另一所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为了自己学校的优质生源,想方设法打入“敌人内部”,伺机潜入家长群,甚至不惜发帖诽谤造谣,恶性竞争。
    ㉛于是,张栋请于洋妈妈帮忙,以咨询详细的转校优惠条件为借口,故意向“肉丸”抱怨张栋他们学校有新的违规操作,还提供了假的图片证据。“肉丸”信以为真,又追加了一封举报信,彻底暴露了自己……
    ㉜张栋把事情经过整理好,提交给校长,在班级群和论坛上详细澄清了事件经过,并展示了调查证据。他做这一切,只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下,还教育一片净土,让学生享受最纯粹、最公平的教育环境……
    (选自故事者网站2022-04-0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封举报信开头,中间和结尾还各提到一封,可见举报信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B.小说内容反映出部分中小学校之间优质生源争夺战白热化到了不择手段的残酷地步。
    C.小说从正面刻画了“肉丸”这个亲自出马、赤膊上阵且心术不正的负面领导形象。
    D.小说结局张栋与于洋妈妈配合请得“肉丸”入瓮,表现了张栋善于将计就计的智慧。
    (2)“事出反常必有妖”,举报信的蹊跷,其实文中多有暗示,请指出两处加以说明。
    (3)小说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过后,春催万物,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气温和地温不断升高,土壤解冻,春风化雨,杏花、桃花、蔷薇等纷纷进入花期。①
     
    ,油菜花也在惊蛰前后开放。“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瓦片在雨点的催促下成了自然的钟磬,杏花、桃花等纷纷绽蕾,正是送香添色的好时节,提着竹篮的姑娘,踏着青石板,绕着杏花香,穿街走巷;“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春风拂过,明媚娇俏,缀满桃花的枝头微微颤动,或吹落几片芳菲,大地便有了春的色彩。
          从惊蛰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一年之计在春耕,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②
     
    ,春忙也来了。四时五谷,皆始于此。
          春忙如故,农事寻常。除了春光春色,古代的诗人们也将目光瞄向田间地头,捕捉农人的身影和农事的繁忙。“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这些诗句,既提醒农人不要误了农时,③ 
     

    (来源:新华网2022-03-09)(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所引用古诗名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请仿照它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轻雷隐隐,梦醒眠虫,天气布阳和,①
     

     
    ,汗流沃土,山林飞画韵,桃红李白彩云间。

    组卷:7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一般的审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场。比如,近年来“娘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所谓“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一些举止忸怩作态、喜欢撒娇卖萌的“小鲜肉”,经由影视制作机构和经纪公司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
          而最近热映的电影《长津湖》中,“冰雕连”官兵坚守死鹰岭阵地,最后全连以战斗姿势受冻牺牲。很多观众感慨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坚守阵地,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当代青年学子,读了上述材料,有何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