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0 10: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实际。“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但两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
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而形成于先秦的“五伦”说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中。
《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民威。”
“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
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说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五伦”说对人们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
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有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定认同,故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造发展,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则有助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如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民族关系、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这是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儒家“五伦”说辨析》)(1)下列关于“五伦”说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被推崇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将其视作吃人的旧礼教。
B.“五伦”说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体现,与“三纲”说有相通性,但它们在主旨和成说时期方面有一定差异。
C.“五伦”说即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包含着人际的温馨理解和信任,讲究“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D.“五伦”说形成于先秦,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对民本主义的表述体现了“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如《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B.“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是“五伦”说的精义,正是从这些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
C.无论在君臣关系上,还是在父子关系上,又或是在夫妇关系上,“五伦”说都提出了双向性要求,对维护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D.“五伦”说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有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定认同,因此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保民而王”,荀子阐发的“水舟关系”都体现了民本主义者的“爱民”“利民”思想,唐太宗治理国家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B.虽然“五伦”与“三纲”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人伦准则,但“五伦”与“三纲”不同,其精义对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C.片面的单向要求,或是上对下的专断,或是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都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丧失稳定,无法持续发展。
D.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说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以“五伦”说为标准。组卷:7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28日报道,中国国有核电巨头中核工业集团11月27日宣布,中国独立研发的新型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此前中国使用的核电机组主要通过从欧美引进,未来中国将加速独立研发核电机组的建设,并将大力推动海外出口。
据悉,“华龙一号”采用了双层安全壳,抗震性能好,达到了国际最高级别的安全标准。中核集团认为,此次并网成功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中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中核集团联合58家国有企业,联动140余家民营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000多家企业,“华龙一号”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国产化率超过85%。
据中国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在运核电机组约50座,总装机量约5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的94台9655.3万千瓦和法国的56台6137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同时,中核集团海内外共有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建。
报道指出,核电领域的进步也将为推动“一带一路”广域经济圈构想发挥作用。目前巴基斯坦在建的“华龙一号”核电站即将竣工。中国甚至还在争取向英国出口“华龙一号”,目前正在等待对方的批准程序。
(摘编自《日媒关注:“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 打破国外核电技术垄断》,《参考消息》2020年11月30日) 材料二:1月30日上午,中核集团在北京宣布:“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在完成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之后,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为我国建设核电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
核电“首堆”,是指采用全新核电技术建造的第一台核电机组,在建造过程中涉及大量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施工,一边进行设备生产和设计改进,因此往往造成工程拖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三代核电首堆建设都遭遇了拖延,美国和法国的三代核电首堆均拖期四到五年。而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从开工建设到投入商运历时约68个月,如期完成建设目标,成为了全球首个按期投产的三代核电首堆。
(摘编自《打破三代核电“首堆必拖期”怪圈“华龙一号”是如何做到的》央视新闻网2021年2月1日) 材料三:“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深远。据了解,“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从2015年5月7日正式落地福清,到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相较国外同类工程,“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这是“华龙一号”成为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的重要原因。在巴基斯坦卡拉奇,2台“华龙一号”在建机组顺利推进,智利、英国等也纷纷提出了项目引进的合作意愿。
据介绍,按目前市场情况测算,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全寿命期内在国内创造产值将超过2000亿人民币,并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另外,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将为我国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近200亿元。
(摘编自《探秘“华龙一号”》,《人民日报》2021年2月5日)(1)下列对“华龙一号”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次并网成功,大幅提升了中国核电行业的竞争力,标志着中国的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B.“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是中国独立研发的核电机组,所有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国产化率高,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的垄断。
C.“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继美、法、俄等国之后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强国。
D.“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是中国采用全新三代核电技术建造的第一台核电机组,它打破了三代核电“首堆必拖期”怪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一方面加速独立研发核电机组的建设,一方面推动“华龙一号”的海外出口,多国提出合作意愿,国外“华龙一号”核电站将建成。
B.“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有利于中国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拉动经济发展,改变了“一带一路”广域经济圈格局。
C.建造核电“首堆”的过程,涉及大量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需要边建造边摸索经验,这往往造成首堆建设工程难以如期完成。
D.由于各自媒体的报道立场不同,材料三认为是英方主动提出引进“华龙一号”项目,材料一则认为是中国向英国争取出口“华龙一号”。
(3)专家认为,“与高铁一样,‘华龙一号’是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华龙一号”这张“亮丽名片”具有哪些特点。组卷:3引用:3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玉树的树
段青 清晨醒来,我打开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消息映入眼帘:“连队活动室的大树死了!”后面还缀了三个“哭”的表情。
消息的发布者是玉树骑兵连的范指导员。不到几分钟,我看到陆陆续续有同事回复,曾经在连队任职的排长朋瓜说:“这棵树,真的不容易……”
看到这条消息,我不禁心头一紧,脑海中回想起去年8月去玉树骑兵连采访时听到、看到的和树有关的故事。
玉树藏族自治州处在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可就是在这里,许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在当地人眼中却极不寻常,甚至罕见,比如绿色,比如森林。因为树难成活,这里一直有着“树如玉贵”的说法,“玉树”也因此得名。
第一次走进连队大门,院内干净整洁,但绿化带内又是另一番景象:草坪上、树坑里,稀稀拉拉地生长着高低不齐、品种不一的杂草,看得出是很久没有修剪的结果。
“你们从来不除草吗?”我说出了心头的疑惑。
连队文书李智是个江苏小伙儿,皮肤黝黑,嘴唇发紫,高原阳光在他年轻的脸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已然看不出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小伙儿模样。他告诉我,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植物很难成活,所以营区里只要长出绿色植物,不管是什么品种,不论好看与否,大家就像对待宝贝一样,才舍不得除掉呢。
杂草都如此珍贵,更别说树木了。因为多处是永冻层和沙砾地,水分难储存,再加上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种活一棵树,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去年3月,连队在营区里种了300多株树苗,可5月份的一场大雪差点让树苗“全军覆没”;上等兵王刘勉特意从老家带来苹果树苗,精心呵护了个把月,孰料半夜一场大风把树苗吹跑了,他在营区里找了半天也没找着……
但是,官兵们不轻言放弃。在房前屋后种草植树,在温室菜园栽花点豆,是一代代骑兵连官兵坚持去做的事。多年来,他们也探索出一套成活率较高的植树法;先用火烤融冻土层,再深挖树坑,然后从草地拉回牛羊粪和腐熟土,填埋在坑里。树苗栽好后,再用棉絮和布料包裹起来保暖。慢慢的,营区里一棵又一棵树木成活、成行、成林、成故事……
活动室内的那棵柳树就是其中之一。一进屋,第一眼就能看到这棵树突兀地立在大厅中央。顺着树干抬头看,枝丫充满向上生长的力量,冲出屋顶以外,郁郁葱葱,将房顶很大一部分覆盖。
指导员给我讲了这棵树的故事。八年前,玉树发生特大地震,营房严重受损,需要重建营区。当时,老营区内的一片绿化带被规划到新建营房的地基内,连同这棵柳树在内的10多棵树面临被伐的命运。当得知这一消息,不少官兵落泪了,大家态度一致:“宁可不住新营房,也不砍伐一棵树!”
后来,上级修改了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区内的花草树木,但这棵柳树还是无法避免地被规划在连队活动室的场地内。因担心移植树木会致其死亡,建房时,官兵们专门在活动室的屋顶挖了洞,让树干从房顶穿出,给它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不仅如此,活动室向阳的一面也换成了落地的玻璃墙,以便它吸收充足的阳光。
这棵柳树在连队一茬茬官兵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着。在官兵心中,它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与大家并肩战斗的战友,一同与恶劣环境、自然灾害抗争。枝繁叶茂的它,被大家称为“英雄树”,一直是官兵们心中的骄傲。
这样一棵“英雄树”怎么就死了呢?我忍不住发微信问范指导。他说,今年春天,这棵柳树迟迟不肯发芽。官兵们给它定时浇水、输营养液,天天盼着它重吐新绿,可还是不见动静。其实,每年春天树苗抽绿的时候,大家都会捏把汗,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树能不能从过去一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中挺过来,谁也不知道它们要长到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地成活。
我又询问范指导员这棵树的现状,他发语音告诉我,连队决定将这棵树继续留在活动室内,让它一直陪着大家。战士们还买来了装饰用的绿叶,缠绕在干枯的树干上,让它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虽然‘英雄树’死了,但我们还是会一直种树不止!”手机那一头,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豪气与坚定。
这棵树是坚强的,它在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扎根成长多年,在大地震后劫后余生;这棵树是幸运的,它凝聚着一茬茬高原官兵的心血,虽然已经死去,却早已活成一道风景。
玉树,玉树,在这个树贵如玉的地方,有那么一些树,脚下踩着涂滩沙砾,枝上披着雨雪风霜,却依旧充满活力。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战风斗雪、坚守岗位,努力播种着一方绿色,也耕耘着一片心田……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巧设悬念,以活动室的大树之死开篇,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树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引人欲“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对文书李智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环境恶劣,为种树不易做铺垫,同时也反映了我军官兵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C.文章巧用过渡,如“杂草都如此珍贵,更别说树木了”“活动室内的那棵柳树就是其中之一”等语句,都具有明显的过渡作用。
D.文章写官兵“宁可不住新营房”的表态,意在表现他们高度的环保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扎根心中。
(2)文章除了写树,还写了草和人,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英雄树”是文章的线索,请围绕线索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组卷:3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切疾病都有病理基础。①______,比如着凉、受累、伤口感染。现代医学诞生后,才建立了一套找病因的科学方法。显微镜的引入,使人类对疾病的理解开始进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层面;而DNA双螺旋的发现,则让医生意识到很多疾病原来和基因有关。
有些病找了几十年的病因,最终发现他们根本不是病,比如同性恋。有些疾病医生可以找到发病部位,②______,比如罕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渐冻人症”。还有很多病一点研究线索都没有,连诊断都诊断不出来。
是不是在某些疑难的疾病面前,③______?不会的,有了这套方法找到某种病的病因只是时间问题。就拿抑郁症来说,在以前大家认为抑郁症是单纯的心理问题,但是2018年的最新研究指出,抑郁症与大脑缰核的异常放电而抑制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尽管这项研究仍处于基本阶段,但它标志着我们向找到抑郁症的确切病因迈进了一步。
(1)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组卷:14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是让国人吃上米饭,保证粮食安全;覆盖全球梦,是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袁隆平
我们一半买别人的芯片,尽管我自己的芯片价钱低得多。我不能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任正非
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在上海举行,吴孟超是中方主席。日本医学代表团带来了一个摄制组,来专门拍摄吴孟超教授的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吴孟超一口答应。——央视采访
2021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央视新闻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