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
1.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探月新征程。图1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图2表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读图完成31~32题。
图甲所示行星(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2.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探月新征程。图1左示意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如图示意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 )组卷:3引用:0难度:0.50 -
3.“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9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完成各1-3题。
“月面微型生态圈”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相比(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4.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培育出第一株棉花嫩芽,但相隔不久又枯萎凋零。“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有棉花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及科研设备等。着陆月面后,控制系统向土壤中放水,9天后进入月夜期。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棉花嫩芽最终未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50 -
5.地磁场源自地球外核,穿透地球并延伸至太空。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西安某处遗址发掘出理藏大量陶器碎片的堆积剖面,是理想的考古地磁学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中陶器碎片等古物件的磁性,可推知当时的地磁场方向、强度等。据此完成4~5题。
地磁场从地球外核向外,先后穿过( )组卷:12引用:0难度:0.60 -
6.地磁场源自地球外核,穿进地球并延伸至太空。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西安某处遗址发掘出埋藏大量陶器碎片的堆积剖面,是理想的考古地磁学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中陶器碎片等古物件的磁性,可推知当时的地磁场方向、强度等。据此完成17~18题。
该遗址中的堆积剖面形成于( )组卷:16引用:0难度:0.70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题,共30分)
-
3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1月14-15日,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喷发的火山灰与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蘑菇云”(如图),火山灰云柱最大高度已达30多千米。
(1)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来源于
(2)火山灰云柱达最高时,顶端所在的大气层为
(3)画出汤加火山爆发时,汤加火山与周围海域形成的热力环流和等压面状况图。
(4)科学家研究发现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大气温度降低,形成“阳伞效应”。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阳伞效应”形成过程。组卷:4引用:4难度:0.5 -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平原的北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河口会周期性的出现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潮高可达4米。如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a、b两海域的洋流方向。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3)图中M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4)每月特定时间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上溯远、潮位高,其形成的原因有组卷:9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