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26 4:0:8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3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有删改)材料二: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变异就会发生。
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效果。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
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
(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了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
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
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
A.对需要触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四肢越修长,脖子越长,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
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
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
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
(4)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根据材料二,对这样的观点进行反驳。组卷:2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课文节选,完成问题。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第二章——优胜记略ㅤㅤ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ㅤㅤ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ㅤㅤ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ㅤㅤ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ㅤㅤ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ㅤㅤ“哙,亮起来了。”
ㅤㅤ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ㅤㅤ“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ㅤㅤ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ㅤㅤ“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ㅤㅤ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ㅤㅤ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ㅤㅤ“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ㅤㅤ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ㅤㅤ“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ㅤㅤ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ㅤㅤ……
ㅤㅤ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ㅤㅤ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桩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
ㅤㅤ“天门两块!”
ㅤㅤ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赶赛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还到那里去寻根柢呢?
ㅤㅤ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ㅤㅤ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ㅤㅤ他睡着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农村注重姓氏宗族,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可见其地位之低下,无可依靠,写出了其悲惨的处境。
B.未庄人的孤陋寡闻、排斥异端、冷酷无情和欺软怕硬等环境因素,是促成“阿Q精神胜利法”的原因之一。
C.阿Q不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是一个集合体形象;阿Q精神也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是人性普遍的弱点。
D.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自不断对抗中的不断失败,外表看是一种对抗方式,但其实质却是一种落后而消极的东西。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看似不合常理,实则表明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钱反而是他不幸的根源,批判了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
B.最后一句“他睡着了”语意双关,一方面写出了阿Q人睡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表明阿Q精神上彻底麻木,没有自己的思想。
C.小说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本文语言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反语、庄词谐用,夸饰细节特征等手法的运用,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3)请概括“阿Q精神胜利法”的特征,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鲁迅小说是‘笑中含泪’的艺术,‘笑’是第一反应,‘含泪’是深思后的结果。”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笑中含泪”的特点。组卷:30引用:4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节选)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有改动)【注】①醮(jiào):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父母、伯叔、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②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5)《晋书•李密传》客观陈述,《陈情表》却措辞委婉。表述不同,蕴意不同。请找出两篇文章中意思相同而表述不同的两处,并说说《陈情表》这样表述的原因。组卷:1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5分)
-
9.请将下面的内容(含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卷的方格内,要求准备规范、整洁美观。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
——习近平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公开谈过两段与读书相关的“文学情缘”。
一段与莎士比亚有关。他曾说:“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一段与海明威有关。习近平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
习近平说:“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那么,年轻的你,又有怎样的阅读体验与思考呢?请选择你读过的一部(篇)文学作品,结合具体的内容,谈谈阅读带给你的现实思考与人生启发。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