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12/7 21: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主要体现在其形象的符号意义上。但是,对于诗歌语言只是单纯地理解其符号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发挥想象进行联想。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
          暗示性语言的主要功能特征就在于联想。朱光潜说:“语言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而“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如果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歌,就必须透过表面的文字,揣摩其背后的“种种关系”,然后筛选、整合各种有用信息,再进行合理想象,最后做出价值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联想。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世事无常,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由此可知,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写景抒情诗,如果剥离掉联想的意义,都将无法进行赏析。如李白《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蜀道悲鸟哀号,古木参天,雄飞雌从,林间盘桓,这是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上,那么就很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图。再结合下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诗歌描写了一派苍凉景象,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人迹罕至、极尽荒僻。此处写景目的在于渲染蜀道之艰之险,友人入如此艰险之地,实在让诗人担忧不已。读了这几句,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对坎坷人生的深切感叹,感受到他对前途命运的无尽担忧,体会到他对国势民生的倾心关切。如果不去想象,不去联想,我们会诧异于此处为何进行这样的景物描写。其实欣赏这几句诗歌,我们只抓住“悲鸟”“古木”“子规”“空山”等意象展开联想,就不难理解诗句的意境及其表达意图。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概也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才有此说吧。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所以在诗歌语言形象中,如果抛却联想的内核,诗歌的意蕴美将会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可以说联想是暗示作用的内驱力。
    (摘编自李清《也谈诗歌语言形象的暗示性》)
    材料二: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萧道成因杨柳而想起“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韩君平因杨柳而想起“昔日青青今在否”的章台倡女……何以这首诗的主人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是一种受情感综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所以诗是做不尽的。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说诗已经做穷了,倒不如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比如古诗《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单看起来,每句都无特色,合看起来,全篇却是一幅极幽美的意境。不仅汉魏古诗是如此,晋以后的作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要在总印象上玩味,决不能字斟句酌。晋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的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协调,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比如李太白的《长相思》收尾两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钱起的《湘灵鼓瑟》收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温飞卿的《菩萨蛮》上阕“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我们仔细玩味这些诗词时,并不觉得人事之中猛然插入物景为不伦不类,反而觉得它们天生成的联络在一起,互相烘托,益见其美。这就由于它们在情感上是谐和的。单拿“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来说,曲终人杳虽然与江上峰青绝不相干,但是这两个意象都可以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情感,所以它们可以调和。如果只说“曲终人不见”,或是只说“江上数峰青”,意味便索然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见出创造是平常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诗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使意象协调统一种种道理了。
          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诗经》里面的诗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例如《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三章诗每章都只更换两三个字,只有“苗”“穗”“实”三字指示时间的变迁,其余“醉”“噎”两字只是为压韵而更换的,在意义上并不十分必要。三章合在一块不过是说:“我一年四季心里都在忧愁。”诗人何必说一遍又说一遍呢?因为情感原是往复低徊、缠绵不尽的。这三章诗在意义上确似重复而在情感上则不重复。
          总之,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综和的。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创造与情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写景抒情诗,如果剥离掉联想的意义,都将无法进行赏析。
    B.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王国维才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C.杨柳这个意象之所以引起了不同联想,是因为每个诗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D.文艺作品一定具有完整性,它的意象被情感综合后,由散漫零乱变得谐和统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为了论证诗歌语言的符号意义具有暗示性。
    B.材料一采用引用论证,引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增强文章说服力,同时使文章语言更加典雅有文采。
    C.材料二中作者反对“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的观点,因为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
    D.材料二列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为了论证晋以后的作品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
     

    A.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形象,但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B.因为情感经历不同,对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读者产生了三种不同解读:对这位悲惨的老人的怜悯;对这幅画面的欣赏;以及对勤劳独立的老人的歌颂。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中人与景因为情感而交融在一起,把旅人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D.马致远在途中看到秋天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景物,融合自己的思念、飘零之感,最终写出《秋思》。
    (4)学习《李凭箜篌引》时,一位同学提出,“吴丝蜀桐张高秋”中“张”字意为“弹奏”,但换成“吴丝蜀桐弹高秋”又总觉得不好,不明白为什么。请据材料一给这位同学解决疑惑。
    (5)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材料二给了我们一把解诗钥匙。请据材料二分析李商隐《锦瑟》中间两联。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死场(节选)
    萧红
          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家。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什么也没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他走出去了。夜深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于是王婆就到打鱼村去了。赵三阔大的喉咙从李青山家的窗纸透出,王婆知道他又是喝过了酒。当推门的时候,她就说:“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去睡!”这样立刻全屋别的男人们也把嘴角合起来。王婆感到不能意料了,青山的女人没在家,孩子也不见。赵三说:“你来干么?回家睡吧!我就去……去……”王婆看了看赵三的神色,她转身出来,她的心徘徊着:青山的媳妇怎么不在家呢?这些人是在做什么?
          又是一个晚间。赵三穿好新制成的羊皮小袄出去,夜半才回来,披着月亮敲门。王婆只道他又是喝过了酒,但他睡的时候,王婆一点酒味也没嗅到:那么出去做了什么呢?总是愤怒地回来!李二婶子拖了她的孩子来了,她问:“是地租加了价吗?”王婆说:“我还没听说。”李二婶子做出一个确定的表情:“是的呀!你还不知道吗?三哥天天到我家去和他爹商量这事。我看这种情形非出事不可,他们天天夜晚计算着,就连我,他们也躲着。昨夜我站在窗外才听到他们说哩:‘打死他吧!那个恶祸。’你想他们是要打死谁呢?这不是要出人命吗?”李二婶子抚着孩子的头顶,有一点哀怜的样子:“你要劝说三哥,他们若是出了事,像我们怎样活?孩子还都小着哩!”
          五姑姑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踏进来的时候,她们满脸盈笑,但听了这件事,也立刻忧郁起来,一点闲情也没有了。每个人呆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五姑姑的姐姐,她第一个扭着大圆的肚子走出去,就这样一个连着一个寂寞地走去。她们好像群聚的鱼似的,忽然有钓竿投下来,她们就四下分行去了!李二婶子仍没有走,她为的是嘱告王婆怎样破坏这件险事。赵三这几天常常不在家吃饭。李二婶子一天来过三四次:“三哥还没回来?他爹爹也没回来。”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赵三回来了。他坐在炕沿上燃着小烟袋,王婆把饭从锅里摆出来。他说:“我吃过了!”“你们的事情预备得怎样了?能下手便下手。”他惊疑:怎么会走漏消息呢?王婆又说:“我知道的,我还能弄只枪来。”他无从想象自己的老婆有这样的胆量。王婆真的找来一支老洋炮。可是赵三还从没用过枪。晚上平儿睡了以后,王婆教他怎样装火药,怎样上炮子。赵三对于他的女人慢慢感到可以敬重!但是更秘密一点的事情总不向她说。
          忽然从牛棚里发现五个新镰刀,王婆意度这事情是不远了!李二婶子和别的村妇们挤上门来打听消息的时候,王婆的头沉埋一下,她说:“没有这回事,他们想到一百里路外去打围,弄得几张兽皮大家分用。”在过年的前夜,事情终于发生了,但事情做错了!北边地头鲜红的血染红了雪地,赵三一条梨木杆打折了小偷的腿骨。村中人听着极痛的呼叫,出来四面寻找。赵三拖着独腿的人转着弯跑,但他不能把那人掩藏起来。赵三弄了满手血,惊动了全村的人,村长进城报告警所。于是赵三去坐监狱,李青山他们的“镰刀会”少了赵三也就衰弱了!消灭了!
          正月末,赵三受了主人的帮忙,把他从监狱里提放出来。那时他头发很长,脸也灰白了些,他有点苍老。为着给那个折腿的小偷做赔偿,他牵了那头仅有的牛上市集去卖;小羊皮袄也许是卖了?再不见他穿了!晚间李青山他们来的时候,赵三忏悔一般地说:“我做错了!也许是我该招的灾祸。那是一个天将黑的时候,我正喝酒,听着平儿大喊有人偷柴。刘二爷前些日子来说要加地租,我不答应,我说我们联合起来不给他加,于是他走了!过了几天他又来,说非加不可,再不然叫你们滚蛋!我说好啊!等着你吧!那个管事的,他说:你还要造反?不滚蛋,你们的草堆,就要着火!我只当是那个小子来点着我的柴堆呢!拿着杆子跑出去就把腿给打断了!打断了也甘心,谁成想那是一个小偷!”关于“镰刀会”的事情他像忘记了一般。李青山问他:“我们应该怎样铲除二爷那恶棍?”“打死他吧!那个恶祸”,这还是从前他说的话,现在他又不那样说了:“除他又能怎样?我招灾祸,刘二爷也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从前我是错了!也许现在是受了责罚!”他说话时不像从前那样英气了,脸是有点带着忏悔、羞惭和不安的意味了。王婆坐在一边,听了这话她后脑上的小发卷也像生着气:“我没见过这样的汉子,起初看来还像一块铁,后来越看越是一堆泥了!”赵三笑了:“人不能没有良心!”
          于是好良心的赵三天天进城,弄一点白菜担着给东家送去,弄一点土豆也给东家送去。为着送这一类菜,王婆同他激烈地吵打,但他绝对保持着他的良心。有一天少东家出来,站在门阶上像训诲着他一般:“好险!若不为你说一句话,三年大狱你可怎么蹲呢?那个小偷他算没走好运吧!你看我来着手给你办,用不着给他接腿,让他死了就完啦。你把卖牛的钱也好省下,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说话的中间,间断了一会,少东家把话尾落到别处:“不过今年地租是得加。左近地邻不都是加了价吗?地东地户年头多了,不过得……少加一点。”过了几天小偷从医院抬出来,真的死了就完了!只把赵三的牛钱归还一半,另一半少东家说是用做杂费了。
          二月了,山上的积雪现出毁灭的色调,但荒山上却有行人来往,农民们像蜇伏的虫子一样又醒过来。渐渐送粪的车子忙着了!只有赵三的车子没有牛挽,平儿冒着汗和爹爹并架着车辕。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三带着两张羊皮回来,王婆问他无果,既暗示了赵三有秘密,又设置了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B.王婆一进去男人们都闭了嘴,同时还发现青山媳妇和孩子都不在,于是就产生了怀疑,凸显其敏锐机警的形象。
    C.村妇们听闻男人们要造反之后,由“满脸盈笑”变得“忧郁起来”,并且像遇到钓钩的鱼儿四散逃开,可见她们思想落后、不愿反抗。
    D.明明已经“发现五个新镰刀”,王婆却告诉李二婶子和其他村妇们“没有这回事”,表现了她的谨慎心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三和男人们商讨大事,却被李二婶子偷听,并告知了村妇们,这为后面举事失败埋下伏笔。
    B.“打死他吧!那个恶祸”在文中出现两次,既前后呼应,又形成对比,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C.刘二爷虽然之前和赵三有过矛盾,但是在赵三出事后“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可见他是一个心胸宽广、明辨是非之人。
    D.面对王婆的生气,赵三笑道“人不能没有良心”,并采取实际行动向“东家”表示谢意,这里赞美了赵三知恩图报、有良心。
    (3)标题既是小说的眉目,又是小说的点睛之笔。请据此给小说节选部分拟定一个标题,并至少说出两条拟题原因。
    (4)鲁迅在《萧红作<生死场>序》中指出:“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本文中的“王婆”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同时代贫穷妇女的代表,请比较这两个形象,谈谈小说的“明丽和新鲜”体现在何处。

    组卷:2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①_____。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②_____。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③_____,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家庭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
    (1)下列句子中的括号与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PEC(亚太经合组织)是我国积极参加的最重要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之一。
    B.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C.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22人。
    D.他提出:“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9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课”“隔离”“封控”“管制”……疫情反复,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看见了就不能不管”,人来人往中快递小哥偶遇走失老人坚持选择护送其回家;全球疫情反复,大型体育赛事能否如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出了回答;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太空合作前景渺茫,中国“天宫”空间站作为后起之秀,闪耀太空……
          学会应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当代青年的时代课题。请结合材料,联系你的学习与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