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侨中片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8 15:0:6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 1.根据语境,补全下列古诗文名句。
    ㅤㅤ翻阅古典诗文,犹如走进美丽中国的画卷。中国的美是王维笔下描绘大漠落日的壮阔:①
     
    ,②
     
    (王维《使至塞上》);中国的美是王绩口中吟咏的秋林与山峦一片秋色的秀美:③
     
    ,④
     
    (王绩《野望》);中国的美是李白奇特想象中的江中奇景:月下飞天镜,⑤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国的美是郦道元眼中三峡深秋的凄美:每至晴初霜旦,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于中国的美景美物中,我们可以体悟松柏坚贞之德:岂不罹凝寒?⑦
     
    (刘桢《赠从弟(其二)》);可以愉悦性情、益寿延年:养怡之福,⑧
     
    (曹操《龟虽寿》);可以学会鄙弃名利、崇尚自然:鸢飞戾天者,⑨
     
    ;经纶世务者,⑩
     
    (吴均《与朱元思书》)。迈进新时代,我们一起用文笔和行动为美丽中国增添华彩。

    组卷:12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青年在时代的召唤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甲           了青春的péng①         勃力量;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倾情投入、全力以赴,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拼搏驰           ,展示了青春的亮丽风采……广大无数青年用行动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的青年。
          时代乙          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丙             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A.篷  B.蓬)
     
    (A.chěng  B.chéng)
    (2)在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A.彰显  B.展现)
     
    (A.呼唤  B.召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②中国青年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
    ③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④而且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组卷:16引用:4难度:0.5
  • 3.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请根据提示填空。
          ①A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②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B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③C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1)通过外貌判断:A是 
     
    ,B是 
     
    ,C是 
     

          材料二: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2)材料二中的“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精神?当代中学生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64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C.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3)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

    组卷:35引用:7难度:0.5

三、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ㅤㅤ生活中,“美”无处不在。《“飞天”凌空》中,跳水姑娘吕伟瞬间一跳展现了身姿的轻盈、曼妙之美;《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热情和关心展现的是跨越民族界限的品格高尚之美;《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笔下的展现的是山水奇异之美……只要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你就能体会到多种多样的美:有大自然旖旎的风光美,有社会发展的和谐美,有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心灵美……
    ㅤㅤ请以“这,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ㅤㅤ要求:
    ①围绕中心选择鲜活的素材;
    ②内容合理,有具体的细节描写;
    ③适当地抒写自己的真切感悟;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名和人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组卷:41引用:1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