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下)段考语文试卷(四)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谈到文学求新,不得不提“历史的文学观念”这个话题。“历史的文学观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根本观点,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留给我们的重要传统。即强调当代文学、当下创作的意义,强调文学随时代而变,“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文学唯有不断求新、求变,才能拥有新鲜、蓬勃的生命。作家应该用当代的语言,进行真切的表达;可以汲取传统,但不必泥古;可以借石他山,但不能亦步亦趋。
回顾“五四”新文学以来,甚至把眼光授向更久远的历史长河,不难发现,求新求变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总有生生不息的文学潮流奔涌出新的活力。
就拿20世纪80年代来说,“朦胧诗”在当时可以视为先锋文学的一种。它牺牲了诗歌的明确与清晰,而在意义的含混不确定中表达了那个时代的强烈情绪。这一情绪包含人的觉醒,包含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呼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领一时风潮。作家们学习20世纪以降的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叙事上的革命,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达独特、真实的体验。他们开始“向内转”,转向内心世界的追踪与探求,正如文学评论家鲁枢元所说:“它们的作者都在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新的小说,在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的同时,换来了更多内在的自由。”“先锋文学”正是那一代的新写法,与那个时代相互激荡,具有实验性、奇异陌生的风格和先锋的挑战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呈现退潮的态势,但中国当代文学突破僵化观念技巧的先锋精神始终存在。
求新求变的冲动始终是文学发展的动力。但是,近年来文学创作中的问题是,随着时代语境的新变化,“先锋”“实验”的叙事技巧,有代替内容成为小说主体的趋势,有些小说变得内容空疏、结构草率、语言随意,他们声称这是文学创新使然。还有一些作家模仿西方的“后设小说”时,抱怨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丧失控制权和主动权,无力讲述故事,一味为懒惰和缺乏精巧艺术构思寻找蹩脚的理由。这样的创作缺乏相应的文学传统和时代语境,只剩下凌乱无章、拿腔拿调和词不达意。
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巧本身成为一种表达,有其深厚的哲学渊源和思想背景。按照英国作家伍尔夫的说法,现代派的意识流小说造求将“捕捉到的终极真实或内在真实固定下来”,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甚至认为“小说已经比现实更加真实了”。其思想背景在于取消了客观真实的存在,认为真实性存在于主观世界,这很大程度上受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荣格等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影响。
中国小说的先锋派所热衷的拼贴、颠覆,将写作仅仅视为表演,追求无意识的写作、荒谬的结构等,就是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学的影响。如今来看,拼贴、无意识等先锋手法很容易流于创作的散漫和艺术性的缺席。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本质上是以文学抵达内在的自由。“先锋”不能成为“表演”,不能成为空疏浮泛的代名词。我们呼唤兼具传统品格和现代风尚的“新的写法”,期待更为真切、更有诚意的新表达。
(摘编自王晶晶《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逻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的文学观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根本观点,因而这一观点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留给当代文学的重要传统。
B.“五四”新文学以来,乃至更久远的文学发展历史表明,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是求新求变的,涌动着文学潮流的新活力。
C.先锋小说作家们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达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呼唤。
D.“先锋”“实验”的叙事技巧代替内容,成为小说主体趋势,使中国现当代小说变得内容空洞,结构草率,语言随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以“历史的文学观念”这一话题引出了“文学求新求变”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分别就“朦胧诗”和先锋小说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论证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
C.文章列举伍尔夫、乔伊斯的看法,论证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巧成为一种表达,有其哲学渊源和思想背景。
D.文章先提出问题,然后大体按时间顺序进行论证,分析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建议,有启示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锋文学的写作是一个时代的新写法,与当时时代相互激荡,虽然后来呈现退潮态势,但其先锋精神始终存在。
B.先锋小说作家们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同时换来更多内在的自由,他们转向了内心世界的追踪和探求。
C.模仿西方的“后设小说”和中国先锋小说的拼贴、颠覆等创作手法,容易产生弊端,这说明文学创新的动力在衰退。
D.求新求变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传统品格和现代风尚兼具,成为新写法。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已基本完备,但其保护的主要是国外主体的知识产权,国内知识产权事业并未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而发展起来;如何通过刺激内部供应链升级、完善内需体系来化解外部压力,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其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强调“保护”转向“保护”与“创造”并举,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对本土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升级的激励作用。
虽然我国已于2019年实现PCT专利申请量对美国的超越,但这仅仅涉及增量数据;应当看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起步晚,在存量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不仅如此,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还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并以质量不高、转化率低为突出表现。在以“泛知识产权竞争”为特点的国际社会交往中,知识产权不“强”的问题愈发严重,将对我国的发展构成直接制约,更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事实上,随着我国产业链日益升级,向“头脑国家”迈进,我们与美国的竞争也从错位竞争转为全方位,战略性的结构冲突,美参议员提出不承认华为专利的立法议案,通过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制度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便是这一竞争的典型样态。
(摘编自易继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材料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建立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专利体系的建议。
马一德表示,我国专利领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关键产业和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占有率不高、专利保护资源有待合理分配等。
“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具体而言,要不断完善激励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在产业政策、科技项目、人才计划中树立起激发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的鲜明导向,加快形成激励创新发展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体系。”马一德建议。
“我国应根据产业链、创新链的需要合理分配专利保护资源,不搞‘一刀切’和‘平均主义’,重点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保护力度。”马一德建议,我国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力,实现政府履职尽责、执法部门严格监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市场主体规范管理、行业组织自律自治、社会公众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局面,加快形成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摘编自《马一德: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16日《知识产权报》)材料三:
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69.6万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59.7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为270.4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3万件。
目前,全球每4个智能显示终端里,就有1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这样的成绩,归功于企业的创新“基因”——手握7万多件可使用专利、连续多年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排名全球前十……前沿技术领域专利储备不断加强,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结构持续优化,反映出知识产权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知识和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29.8万家,较2020年底增加5.2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63.6%。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向更大范围拓展,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价值,提供了新途径。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3098亿元,同比增长42%。
(摘编自《知识产权事业稳步推进》,2022年3月17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参议员提出不承认华为专利立法议案,以及一些限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举措,这是因为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B.马一德教授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建议认为,我国必须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
C.激励创新发展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政策措施的完善、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激励作用的发挥等多重保障。
D.为加快形成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国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力,实现多个层面的协同保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反映了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的某些转变和工作方向的某些调整。
B.知识产权是创新和市场的桥梁,知识产权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知识和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C.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写到了中国在专利数量方面的一些成绩,这说明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D.材料一针对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之路提出问题,材料二则分析材料一提出的问题,材料三解决了材料一提出的问题。
(3)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1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柳桃花
高洪波 奶奶的柳桃花是她老人家的骄傲。
那花借住在一个小缸似的大花盆里,一点也不觉得委屈。每到春天就可劲儿地表现自己,在柳叶的烘托下,开出一团又一团桃花来。花色嫣红,如霞似火的模样,还有着一股药香,等闲是一株好花!奶奶把我和弟弟视为柳桃花的克星和天敌,她只要一见到我们哥俩向柳桃花献一点点殷勤,马上口中叱骂不止,然后祭起她的法宝——二尺来长的铜烟袋锅,于是我们对柳桃花只好敬而远之。
好在奶奶事多,有时顾不得老当她的“护花使者”,使我能够仔细地观赏——如果允许我使用这个文雅的字眼儿的话。
我先是用手扯下一片叶子,这叶子像柳叶,但比柳叶大,同时也比柳叶厚,极像一柄绿叶家族中的叛逆,依我看来,更像一柄匕首,柳叶尖刀大概是模仿这叶子打造的。我再揪一嘟噜桃花,心里犯嘀咕:怎么桃花会开在柳树身上?它们能结出甜甜的水蜜桃吗?香倒是够香的,桃花绝对赶不上柳桃花香,也比不上它们艳,但人家能结出小孩子喜爱的宝贝,你们行吗?想到这黑,便把这来柳桃花扔到一旁,懒得再去研究。
慢,我又注意到柳桃花的拇指粗的枝干,像竹节,对,简直就是绿竹竿的转世。我找根竹竿来对比,柳桃花比竹节略短些,好像营养不良,没长开。这一发现很令我兴奋,喊弟弟来一块切磋,正当我们准备截取一段柳桃花的枝干进行现场解剖时,奶奶的烟袋锅恰到好处地落了下来。于是胜利大逃亡,把对柳桃花的竹子品性的鉴定扔在了脑后,也扔在了顽皮的童年时代,从此再没有去尝试着捡回。
奶奶的柳桃花的确好,至少在她的故乡科尔沁草原那座小城里是这样。事实是能说服人的:每到春季,总有左邻右舍的七姑八姨来求奶奶,求什么?帮柳桃花压枝。
压枝,其实就是柳桃花的繁殖方法。从花枝中择一壮茁者,剜入盆土中压好,这根柳桃枝会自己长出根须来,然后取出移种到另一盆中,不多久,就长成亭亭玉立的模样,简单得很。
有一个时期奶奶的这株母柳桃花实在受罪,好几条枝干被硬拽下身躯,捺进土里强行繁殖,它已经不大像柳桃,而接近于南方带气根的大榕树。不过痛苦归痛苦,既然世世代代的柳桃花都是这样繁衍后代的,它照理说应该毫无怨言。
奶奶的柳桃花,开放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神奇而又珍贵。不过当我告别故乡,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随父母亲调往遥远的贵州时,途经广西柳州小住,意外地发现了柳桃花的森林,那一切如童话般美丽,像梦境般绚烂。
我惊奇地走在柳州街头,踏着雨后大大小小的水洼,发现满街是高大的柳桃花,不,应该说是柳桃树,它们缤缤纷纷地怒放着,红得扎眼,白得醒目,不红不白的婉美动人。
南方的太阳,南方的雨,洗濯得柳桃花们华贵而雍容。它们高大的身躯遮住我,我失去了在北方攀折柳桃花的英勇,觉得已成为小人国的国民,在柳桃花的树荫花簇中散步是平生头一道。那浓烈的香气混杂在湿润的空气里,让人产生奇异的晕眩,仿佛你被大朵大朵的红云和白云覆盖着,蓝天只是极有限的断层,仰起脸寻找蓝天,只找到纷纷扬扬的花雨。
柳桃花,醉了一个北方的少年。
我把自己对柳桃花的印象写给奶奶,这是我写下的第一封信,我不知道在信中如何形容它们才好,只好老老实实地说道:南方把柳桃花当柳树种在马路上,柳桃花真的长成了柳树那么高!比柳树还多!
奶奶半信半疑,但我相信自此之后,她的铜烟袋锅再不会为了捍卫柳桃花的尊严而向小孩子们举起了。
不久前读清人屈大均著的《广东新语》,无意中读到《夹竹桃》一节,屈先生考证道:
“夹竹桃,一名桃柳。叶如柳,花如绛桃,故名桃柳。枝干如菉竹而促节,故曰夹竹。本桃类,而其质得竹之三柳之七,柳多而竹少,故不曰夹柳桃。终岁有花,其落以花不以瓣,落至二三日,犹嫣红鲜好。得水荡漾,朵朵不分。开与众花同,而落与众花异,盖花之善落者也。故又曰地开桃。”
读毕,大开眼界,好像经屈夫子一番解说,童年郁积的“柳桃花情结”顿时消散,自己也从宏观到微观,重新认识了柳桃花似的。
不,应该叫夹竹桃。奶奶种在故乡土地上的那株夹竹桃,如今怕早已化身千百、笑开万家了。只是她老人家墓上青草早已离离,如果能有机会前去祭扫,我一定折一束夹竹桃,我知道,奶奶再不会责怪我对柳桃花神的亵渎了。
夹竹桃,故乡的夹竹桃,开得更热烈些吧……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奶奶的柳桃花是她老人家的骄傲。”这一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突出奶奶对柳桃花的钟爱,也设置了悬念。
B.作者状物善用比喻,“如霞似火”写出柳桃花“花色嫣红”的特点;“像一柄匕首”写出柳桃花树叶形状的特点。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疑问句和对比手法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生动表现了孩童懵懂、好奇、天真的性格特征。
D.奶奶种的柳桃花“化身千百、笑开万家”与“老人家墓上青草早已离离”相对比,寄寓了物是人非、世态炎凉的感喟。
(2)文中引用清人屈大均《夹竹桃》中的相关考证,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艺术。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抑郁症除了表现为悲伤、兴趣缺失、自责等症状外,还有很多其他症状,① 。大量的数据告诉我们,② ,因为长期的疼痛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减少了患者参加社交活动的意愿,还降低了学习和工作能力,打击了患者的自信心,甚至因为疼痛导致睡眠问题的产生,长此以往便易形成抑郁症,但大部分疼痛患者的精神问题③ ,以致贻误了患者的病情,错失早期诊治的机会。
事实上,在抑郁症患者中,疼痛性躯体症状发病率很高。但这种疼痛性躯体症状不容易进行自我识别,会导致抑郁症的诊断滞后,并直接导致抑郁症痊愈的机会降低。早期诊断并同时治疗抑郁的情绪和疼痛性躯体性症状会使抑郁患者痊愈的机会大大增加。越早诊断和治疗抑郁,预后会越理想。
(1)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复句,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组卷:7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兴华高级中学开展“红色诗词”阅读征文活动。下列是部分推荐诵读的诗句:
①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一九〇九年) ②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九一七年九月) ③人生乱世心难测,我欲回天力自强。火热水深民望救,安危度外不思量。
(朱德《艾承庥局长六十寿赠诗》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④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攻关》) ⑤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上述诗句对新时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任选五首诗中的一首或两首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