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看拼音,写词语。
早稻一收割完,农民就开始早出晚归,辛勤地gēng yún组卷:79引用:3难度:0.8 -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43引用:2难度:0.8 -
3.下面词语中的“胜”,与“不可胜数”的“胜”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组卷:303引用:2难度:0.7 -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91引用:1难度:0.7 -
5.与“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流连忘返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296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理解
-
14.阅读。
笔墨童年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用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考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知识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进去,有时有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最终化为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舱底,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舱底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 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1)“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的主要原因是
A.“我”有老师们的亲自指点
B.“我”四岁时就开始练毛笔字
C.“我”得到了老师们太多的关爱
D.“我”上课时都是用毛笔记录
(2)“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渔民觉得写了毛笔字的纸是最重的
B.渔民觉得有字纸保佑,心里最踏实
C.渔民觉得有了字纸相助,能多打鱼
D.渔民觉得出海前请人写毛笔字最重要
(3)下面这句话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体会并写出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
(4)文中哪些事例说明了乡间百姓对字纸无比的敬重?请概括其中的两件。
(5)作者通过回忆在家乡经历的童年往事,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101引用:1难度:0.1 -
15.阅读。
古文拓展
溪居①即事②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③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④去却关。
【注释】①溪居:溪边村舍。②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③系:拴,捆绑。④柴门:用树枝编扎的门。
(1)诵读这首诗时的语调应该是
A.轻快且活泼
B.奔放且雄伟
C.低沉且悲痛
D.舒缓且无奈
(2)“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发挥想象写一写。组卷:37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