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城区箴言中学高一(下)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四)
发布:2024/12/30 12:30:4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先的老祖宗,中间有不少当时的民间歌词,被采收而保存了。这全是些极优美极生动的作品,后代的中国文学,都从此演生。全部《诗经》共约三百首。其作品年代,则自西周初年下迄春秋鲁宣公时,约当西元前一千一百年至西元前六百年,包括着五百年的长时期。在这三百首诗中间,虽有许多宗庙里祭享上帝鬼神和祖先的歌曲,但大体上依然是严肃与敬畏心情之流露。亦有一种“神人合一”的庄严精神与宗教情绪,但却没有一般神话性的玄想与夸大。中间亦有许多记载帝王开国英雄征伐的故事,但多是些严格经得起后代考订的历史描写,亦附随有极活泼与极真挚的同情的想象,但绝无像西方所谓史诗般的铺张与荒唐。中间亦尽有许多关涉男女两性恋爱方面的,亦只见其自守于人生规律以内之哀怨与想幕,虽极执著极诚笃,却不见有一种狂热情绪之奔放。中问亦有种种社会下层以及各方面人生失意之呼吁,虽或极悲痛极愤激,但始终是忠厚恻怛,不致陷于粗厉与冷酷。所以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又说:“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又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些全能指陈出在古诗中间透露出来的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一种境界,一种极真挚诚笃而不偏陷的境界。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亦是指着这种境界,这种人类情思之自然中正合乎规律而不致放肆邪僻的境界而说的。
我们可以说,《诗经》是中国一部伦理的歌咏集。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生伦理的观念,自然而然地由他们最恳挚最和平的一种内部心情上歌咏出来了。我们要懂得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与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在这里我们见到文学与伦理之凝合一致,不仅为将来中国全部文学史的渊泉,即将来完成中国伦理教训最大系统的儒家思想,亦大体由此演生。孔子日常最爱诵诗。他常教他的门徒学诗。他常把“诗”“礼”并重,又常并重“礼”“乐”。乐礼一致,即是内心与外行,情感与规律,文学和伦理的一致。孔子学说,只是这一种传统国民性之更高学理的表达。
我们再从另一方面看,《诗经》三百首,大体上全是些轻灵的抒情诗,不需凭借像史诗、戏曲、小说等等具体的描写与刻画,只用单微直凑的办法,径直把握到人类内心的深处。这一点又是表出了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之特性。中国史上文学与艺术界之最高表现,永远是这一种单微轻灵,直透心髓的。我们可以说,中国民族是一个崇尚实际的民族,因此其政治性与历史性的散文早已发展成熟了,而后始有抒情文学出现。但这一种文学,依然不脱崇尚实际的精神,他们所歌咏的,大部多以人生伦理为背景。只其形式则极为空灵轻巧,直凑单微。换言之,他是以超脱的外表来表达缠著的内容的。我们要了解中国人此下发展的文学与艺术之内部精神,及其标准风格,我们亦应该从《诗经》里去探求。
(1)下列说法,对《诗经》“不偏陷”的表述不恰当对的一项是
A.《诗经》中祭享上帝鬼神和祖先的歌曲,没有一般神话故事诗的玄想与夸大。
B.《诗经》中记载帝王开国英雄征发的故事,没有一般史诗的铺张与荒唐,
C.《诗经》中描写男女两性恋爱的情诗,没有去追求狂热情绪的奔放。
D.《诗经》中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篇章,没有打碎黑暗统治的粗厉与冷酷。
(2)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国风”多爱情诗,“小雅”多对时政的怨诽。
B.温柔敦厚,是《诗经》中透露出来的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C.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认为《诗经》中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符合自然中正。
D.《诗经》文学与伦理凝合一致,后代的中国文学和儒家思想都从此演生。
(3)下列对“单微直凑”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归纳出来的对《诗经》艺术表现特征的概括。也是文学与艺术的特性的概括。
B.因为中国民族是一个崇尚实际的民族,所以政治性与历史性的散文比抒情文学出现得早。
C.它指的是舍弃了具体复杂的描写与刻画的艺术表现手法,用简单的技法直透人的心髓,形成了以抒情为重要手段的艺术表现形式。
D.中国民族崇尚实际,因此,最早出现的《诗经》就只采用这“单微直凑”手法,过后就大力去发展政治性与历史性的散文了。组卷:4引用:2难度: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2.文言文阅读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俾里正谕民 俾:使 B.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 蠲:减免 C.时盐课大亏 课:赋税。 D.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委:交付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让,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⑤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组卷:4引用:1难度:0.9 -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组卷:31引用:3难度:0.5 -
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抒写人世恍如一梦,何不以酒祭月,排遣苦闷,获得精神自由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英雄人物跃马扬鞭、驰骋疆场、横扫千军的风采的句子是“
(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表明自己躲避廉颇是为国家公而忘私的句子是“组卷:2引用:1难度:0.9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1.如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组卷:2引用:4难度:0.3
五、作文(60分)
-
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象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组卷:12引用:14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