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基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12/19 7: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释放出了巨大生产力,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也衍生出复杂多样的伦理风险。《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指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明确了伦理道德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指明了具体路径。
科学求真,伦理求善。从形式上看,科学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然而,一项科研成果或一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改造社会,造福人类,也可沦为作恶工具,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还是现实生活中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都会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影响,因而都具有道德内涵。如果说科技创新活动更多是从探索发现角度关注科技工作者“能不能做什么”,那么,科技伦理治理则旨在从伦理准则层面关注科技工作者“该不该做什么”。通过科技活动探索未知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固然重要,加强相应的伦理准则建构同样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科技活动如果没有伦理的规范约束和价值引导,就难以真正造福人类社会,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强化科技伦理治理是确保科技创新风险可控、健康有序的内在要求。
新兴技术一般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非专业人士往往难以对技术应用后果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在应用初始阶段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法治缺失。如果科技工作者缺乏应有的科技伦理操守,就容易被资本力量、商业行为所裹挟。比如,一些网上商家滥用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差异定价的“大数据杀熟”,使市场伦理、商业伦理受到冲击。再如,基于人工智能的“AI换脸”“深度伪造”等技术应用,可能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和金融安全。诸如此类的新兴技术滥用,突破了伦理边界、道德底线,甚至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需要将价值权衡与伦理考量纳入科技活动全过程,进一步明晰科技创新活动的伦理边界,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伦理意识,提升自律能力、坚守道德底线,警惕和防范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
面对未知风险,科技工作者必须秉持负责任的审慎态度,着眼于全局,从社会安全、伦理道德等层面深入分析研判,拿出切实可行、风险可控的意见方案,真正做到对后果负责,对公众负责,对人类社会负责。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伦理问题,在道德层面对其进行约束的同时,需要将科技伦理规范纳入制度和法律之中,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有关部门亟须加强科技伦理监管,构建新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知识真理,掌握前沿技术,归根结底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类福祉。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心系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才能锚定科技活动的伦理坐标,充分激发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推动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战斗力,保障科技创新工作行稳致远。
(摘编自杨明《守好科技伦理底线》,《人民日报》,2020年7月13日)材料二:
伦理先天富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发掘和弘扬我国传统伦理文化思想,可以为寻找与科学研究及其应用相适应的理念文化、探讨和建构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推进国际伦理治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传统文化观念,让传统文化和伦理与科学控制手段有机结合,科技伦理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我国科技伦理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并且特征显著、思想丰富,“以道驭术”“经世致用”“诚信治学”“知行合一”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指导和调控着技术活动。如对技术活动范围予以限制,重视养成科研人员科学素养和自律意识,强调伦理对技术的导向,推崇科研道德修养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意识到,科技本身是把双刃剑,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既有“第一生产力”,也有“社会破坏力”。其科研成果既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幸福,也可能由于伴随着不菲的经济利益而伤害他人。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研究者就可能铤而走险,违背科学原则、社会伦理、法律规范。对科学研究活动及其应用,一方面要引领科学研究的探索和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伦理调控和规制。当前,我国正在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型的过程中,科技水平高低是科技强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伦理是科技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轻视科技伦理,科学研究不能持续推进;忽略科技伦理,科学技术也将不再“科学”。因此,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提高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发挥传统伦理文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变我国科学研究与科技伦理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总体而言,通过推进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将树立起“负责任”的科学研究大国形象,构建出伦理正义的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程序和体系,最终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持久、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叶少芳刘婵娟《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7月1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时,明确伦理道德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指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具体路径,能使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B.现实生活中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比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的影响更大,危害更重。
C.由于非专业人士难以对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新兴技术应用后果作出准确判断,新兴技术在应用初始阶段都存在伦理缺失。
D.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推进科技伦理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持久、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科研成果应用是把“双刃剑”,科学与伦理的结合才能发挥科学的作用。
B.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应该加强伦理治理,从伦理准则层面关注科技工作者“该不该做什么”。
C.我国古代“以道驭术”“经世致用”“诚信治学”“知行合一”等传统文化对当今科技伦理建设仍有积极意义。
D.只要加强科技伦理调控,就能既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又成功规制“社会破坏力”,增进人类福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技伦理管理范畴的一项是
A.通过基因编辑修改基因
B.生化武器的研发和使用
C.运用胚胎移植技术诞生婴儿
D.分解技术可以采掘海底可燃冰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科技伦理”下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组卷:15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上的后窗口
秦岭 你可以不懂天,但不能不懂后窗口。
天不会告诉你啥时来云下雨,但后窗口能让你晓得水在哪里。据我大讲,当年我祖爷爷盖土坯楼时专门在高如天的阁楼上开了这个后窗口,那想法如今听起来有点像遥远的传说:看水。哪条路上有人找水挑水,哪条路上没人找水挑水,一览无余。鸡叫头遍那阵,我大就早早守在后窗口,居高临下,眼睛像雷达一样扫描通往前梁后坡、左沟右畔的羊肠小道。窗里窗外、一上一下的对话--不!是对喊,开始了:
“娃他伯哎--,麻烦你看看,我该走哪条路?”
“走野雀弯那条吧--”我大回应。
“老哥哎--我该走哪条路?”
“走苦水沟那条吧。……不!苦水沟那边有人了--走牛背梁吧--”
……
找水的日子,后窗口分明超过水爷庙的意思了。水爷庙,顾名思义便是祭祀水神的庙,这也算咱尖山的一奇呢。四邻八乡供奉的都是四海龙王,唯独咱尖山供奉的是水爷。
水爷到底显没显过灵,谁也没亲眼见过,但水爷就像流在全村人身体里的血。缺水的年份,杀猪宰羊、高举火把祭水爷的事,谁家落下过?印象最深的要算这么一件事--添水。水是往两只木桶里添,木桶就安放在水爷庙内水爷塑像脚下的香案前。记忆中,前往水爷庙添水的男女老少一年到头络绎不绝,有端碗的,掌杯的,拎壶的。小时候,我问过我大:“咱自家的水都不够用,为啥要孝敬水爷哩?”我大说:“孝敬水爷,就是孝敬水。”
自来水是十几年前从二十里开外的前川里一站、一站、又一站引上山的,那是千年等一回的事儿。千年等一回的还有被誉为“一水定乾坤”带来的变化,至于咋变的,比如土路变沥青路、农民工返乡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农家乐”吸引城里人什么的。尖山人的钱多了,进庙添水的人越来越少,木桶没几天就耗成了盲人,被大卸八件,塞进炕洞化成了碳。
可我刚刚对着我家的木桶举起斧头。我大却疯子一样扑过来:“你敢?”我大夺过木桶,一声不吭,径直拎着木桶往院外走。最后瞅了水爷庙一眼,猛回头,转身回来,登梯子上楼。原以为我大要把木桶像杂物一样储存起来,可他偏偏把木桶恭恭敬敬地摆在了后窗台。
还不光是个这,从此我大天天都给木桶添水。我大添水的全过程既大方又夸张,像戏台上的某个角儿,一举一动都是亮相的意思,毫不保留地展示在观众的视野里。
“是不是……老年痴呆症的兆头呢?”
“……”
添就添吧,有时还把我也捎带了。在全村人的热嘲冷讽中,我每次现身后窗口添水,就像被活活架到众人目光的高压电网上,火烧火燎的感觉,分明是烤全羊的意思,皮焦了,骨酥了,肉散了,血干了。
消灭了扁担木桶之后,很多人家索性在水龙头上接了管子:洗车,冲院子,搞喷泉……那简直就是报复性的。我大终于放话了:“就不怕水爷降罪。”
二月二龙抬头的先一天,全村突然停水。尖山的自来水一停,仿佛一眨眼功夫回到了十几年前,所有的日子、产业像是瞬间断了气,那真个是时光倒流、地球停止运转的意思。一小时,两小时,半天,……全村几百个水龙头仍然是干窟窿。
“去,上楼,添水。”我大把大瓷碗递给我。
我只好硬着头皮,端碗上楼。站在后窗口,我发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场景,许多村民都不约而同地朝我这边--不!朝后窗口眺望,他们有的圪蹴在自家小楼的露台上,有的在街心花园那边驻足不动,有的把脑袋伸出文化站的窗口……那眼神既熟悉又陌生,像久违的回眸。尖山的水,仿佛都在这里了。
龙抬头的当天,我大给村民们说:“给水爷跪一次吧!”
可真的齐刷刷跪了。这是多年来全村人面对水爷庙的第一次下跪。这一跪,当天半夜就来水了;这一跪,跪出了一个节约用水的文明示范村。
我至今清晰记得扔掉木桶的过程。那天吃过晚饭,我就悄悄摸上阁楼,拎桶,下楼,倒水,出村……我像手里攥着两个瘟疫的钟馗,为了扔得远一些,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憋足劲儿,抡圆胳膊。“嗖--嗖--”两个木桶在夜空里划出悲壮而阴暗的弧线,飞了出去。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就被我大察觉了。
“你个浑蛋,去!给我找回来。”我大用拐棍指着我的鼻子,一声大吼。
他的身子晃了晃,就要倒下了。这是高血压犯事的征兆,一急一气,就倒。我赶紧抢前扶住,连声保证:“放心,我马上找回来。”晚上,我空手而归。“大,我进沟里找了好几遍,木桶早就不见了。”
我大瞅了我一眼,一言不发。几天后回家,我大不但没有表现出啥地方不一样,反而像早先那样拄着拐棍早出晚归,这使我心里踏实了许多。不久,我大却躺倒在了炕上,我不敢合眼,隔墙窥听那边的动静。发现我大呼噜声声,他的梦话仍然是老一套:“走苦水沟那条路吧!不,那条路有人哩,你看那扁担闪的,你看那木桶晃的……”。
那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开始悄悄往阁楼上……我的天哪!后窗台,早已被两小堆红椿木碎片捷足先登,强行占领。碎木片,一片不多,一片不少,刚够两只木桶。碎木片,是我大从苦水沟捡回来的。他咋进去的,咋出来的,我已无从得知,因为我大没几天就……就走了。当时他的一双眼睛并没合上,像两只低瓦数的小灯泡。给他老人家套寿衣时,我们才发现他遍体鳞伤,没有一块像样的皮肉……
日子里,后窗口仍然是后窗口,木桶仍然是木桶,一如既往的样子,仿佛啥事情都没发生过。天照样是旱天,可木桶里的水从来没有断过。添水的除了我和我女人,还有儿子。儿子每当周末回家,第一要务就是爬上阁楼添水。
(选自《芙蓉》,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水时代的“我”祖爷爷为了给村民们提供一个可供找水的“瞭望塔”,不惜在“高如天上”的阁楼上开了一个后窗口,后来“我大”继续守在后窗口引导村民找水。
B.当“自来水进村”给乡村带来巨变之后,村民将给水爷庙“添水”祭祀的传统风俗置之脑后,而“我大”依然坚守对水的祭祀,表现他的迂腐、迷信、保守、落后。
C.当村子里一度停水,后窗口又成了整个村子瞩目的焦点,通过自家的后窗口在村民心中地位的提升,人们对木桶的重视写出了村民对父亲的认可,对水的认识的提高。
D.小说结尾写后窗口和木桶依然存在,一家三口继续给木桶添水,木桶的水从来没有断过,表现一家人对添水传统的坚守和传承,令人深思,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
(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的视角,通过对父亲与木桶的故事写出了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甚至把对水的渴望化作对水神的信奉,那是发自心底的一种近乎偏执的敬畏。
B.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后,肆意用水的情形与“我大”依然不时往木桶添水,甚至做梦都是上山打水的人们问路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烘托了“我大”的形象。
C.这篇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和通过细节描写挖掘不同人物对水的不同认识,直抵人灵魂深处,真切而又深刻。
D.这篇小说富有纯正的乡土气息的“土”味儿,不留痕迹地将乡村文化、风俗、人情融入叙事语言之中,为人与“神”的角色变幻,提供了强大而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3)请简要分析“我大天天都给木桶添水”这个情节的作用?
(4)小说以“天上的后窗口”为题,你读出“后窗口”哪些深刻意蕴?组卷:17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网4月29日消息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起飞质量22.5吨,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
根据任务规划,核心舱将先后迎接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的访问,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在轨组装。预计,2021-2022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1)请用一个对称句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组卷:8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时代,都会有无数青年担当社会脊梁,闪耀青春底色。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报效祖国;如今,他们奋发有为,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担当的青春最精彩,奋斗的年华最美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奋斗中有为,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以“青春的底色”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