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合金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面具 B.铝合金滑雪杖 C.不锈钢锅 D.塑料管材 组卷:63引用:4难度:0.8 -
2.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三周期的是( )
组卷:110引用:2难度:0.8 -
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
组卷:72引用:3难度:0.7 -
4.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5.下列物质与Cl2反应,能发出苍白色火焰的是( )
组卷:406引用:12难度:0.8 -
6.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组卷:84引用:28难度:0.9 -
7.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00引用:4难度:0.9 -
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组卷:39引用:4难度:0.9 -
9.下列粒子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
组卷:128引用:7难度:0.7 -
10.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组卷:52引用:2难度:0.7 -
11.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8
二、第二部分本部分共9题,共50分。
-
33.实验小组发现新配制的1mol•L-1FeSO4溶液放置一段时间,由浅绿色溶液变为黄色浊液A,进行如下探究。资料:
i.胶体可以透过滤纸。
ii.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1)探究A中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A,过滤得到红褐色沉淀和黄色透明液体B。
②取少量B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
③取少量B于试管中,加入
④用激光笔照射B,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A中铁元素的存在形态有Fe2+、Fe3+、
(2)进一步探究B显黄色的原因。
①实验一中,加入铁粉的作用是
②由上述实验得出:B显黄色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含有Fe3+,而是因为含有
(3)测定A的变质程度并分析对后续实验的影响。
①取25.00mLA,加入足量稀硫酸,可与24.00mL0.2mol•L-1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已知MnO4-在酸性环境下被还原为Mn2+,A中Fe2+的浓度为
②下列实验可以使用A进行的是
a.向A中滴入NaOH溶液,制备纯净的Fe(OH)2沉淀
b.用A处理含有+6价Cr的酸性废水,将剧毒的+6价Cr还原至低毒的+3价经过上述探究,实验小组对FeSO4溶液的配制与使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组卷:62引用:1难度:0.6 -
34.硫酸渣是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化学成分有Fe2O3、FeO、SiO2等。含氯废气是海绵钛冶炼过程中产生的Cl2和HCl的混合气。可利用两种废料来制备聚合氯化铁[Fe2(OH)nCl6-n]m。实验室模拟该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
(1)吸收过程中硫酸渣浆液中的FeO全部转化为Fe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滤除杂后所得废渣的主要成分是
(3)硫酸渣浆液中水与硫酸渣的质量比称为液固比。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相同时间内不同液固比对铁元素利用率的影响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液固比为3:1和5:1时铁元素利用率均较高,而实际工业生产中选择液固比为3:1,从后续处理能耗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4)制备时,需在剧烈搅拌下,向所得高浓度的FeCl3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预定的比例。
①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制备过程中,不能快速滴加NaOH溶液的原因是
(5)测定聚合氯化铁液体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取ag样品加水稀释,在不断搅拌下加入NaOH溶液调至pH=3.5,此时铁元素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洗涤并灼烧所得沉淀,最终得到bg红棕色固体。则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组卷:76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