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6 15:0:2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 1.“2024庆元旦诗歌朗诵会”正在筹备阶段,你作为班长要审核各小组的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活动宣传组的同学们负责设计海报,他们想与你商定其中的细节:
          诗歌,是文学体(Acái)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B、朗诵。朗诵是口语交际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①               的语言,②               的声音,③               的体态,再引入④               的动作把原诗歌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的过程。朗诵可以提高阅读水平,陶C性情,开阔胸襟;朗诵还能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品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达最佳形式的自我(Djiàn)别能力。想成为口语表达与交际的高手吗?那就请你报名参加“2024庆元旦诗歌朗诵会”吧!
    (1)请补写海报宣传文段中括号里空缺的汉字,并为加点字写出正确的拼音。
    A.体cái
     

    B.吟
     

    C.陶
     
    性情
    D.jiàn
     

    (2)文段横线上应填的四个成语,最合适的选项是
     

    A.历历在目 响遏行云 正襟危坐 彬彬有礼
    B.有条有理 人声鼎沸 仪态万方 温文尔雅
    C.牙白口清 铿铿锵锵 神采奕奕 手舞足蹈
    D.畅快昂扬 喉清韵雅 优雅端庄 落落大方
    (3)文段中的画横线句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4)本次活动的海报效果图拟稿如下,班长请你从构图用意的角度推荐其中一幅,并陈述理由。

    会场布置组的同学们邀请你一起去看看活动场地,还要与你进行讨论。
    (5)会场要悬挂的标题横幅该使用哪种字体?请你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对话内容。

    小丹:班长,我为活动现场的标题横幅设计了两种字体,你看咱们用哪个选项吧?
    班长:通过你提供的字体图片和文字信息,我认为
     
    (A/B)选项的字体更符合我们此次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因为
     

    小丹:那就这样选定,我这就去定制标题条幅。谢谢班长。
    朗诵选篇组的同学们向大家汇报选文设想,请你帮他们补写横线上的内容。
    (6)古诗文默写。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也是酒酿的故乡。《行路难》中,面对精心陈列的饯行酒,李白却“①
     
    ,②
     
    ”,其内心愁苦,可见一斑;《水调歌头》中,苏轼在中秋夜举杯遥祝,希望普天之下家家团圆,“③
     
    ,④
     
    ”,其乐观博爱,明月可鉴;《岳阳楼记》中,文人骚客“登斯楼也,则有⑤
     
    ,⑥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其愉悦心境,隔空可感;《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与亭中客人共饮三大白,难怪舟子感慨“⑦
     
    ,⑧
     
    ”,其故国之思,令人叹惋。
    (7)文学常识填空。
          1936年2月,毛泽东主席创作《①
     
    》,由北国雪景写到祖国壮丽山河,又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抱负;1938年11月,著名诗人②
     
    创作《我爱这土地》,将自己拟想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国难当头的祖国;这些写在战争时期的诗篇均饱含情感,适宜在朗诵活动中诵读展示。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缝纫机中的素年锦时      ①我们兄妹特别幸福,有一位会裁缝的父亲,在节衣缩食的岁月里,我们过春节却一定能穿上父亲亲手为我们裁制的新衣。那些衣服上有温度、有关怀,也留存着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犹记得我八岁那年的春节前夕,雪季来得格外突然,父亲焦急地站在门口,说:“这雪怕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我还是出去一趟,买点儿棉布回来。”母亲正要拦住,父亲却已换了雨靴撑着伞出去了。天黑才见父亲拎着两包东西深一脚、浅一脚踩着厚厚的雪赶回来,到家后他就拿起软尺迫不及待在我们身上比画,比画完又平铺布匹,拿石膏笔在上面勾勒。线条每走一笔,布匹咝咝作响,宛若在和父亲私语。那画面那声音,至今记忆犹新。
          ②临近春节的前几天,每次开饭,母亲几乎都要三催四请,父亲才放下手中的布。匆匆吃完,父亲又赶紧坐到缝纫机前按照画好的线路裁剪,摇动缝纫机穿针走线。那时候,我家还没有通电,都是用罩子灯照明。罩子灯摆放在窗台上,光照范围狭小,父亲不得不趴到布料上,才能看清走线与拷边。母亲想把罩子灯凑近缝纫机,又怕不小心打碎了灯盏或烧坏了布料,只能任父亲继续地熬着眼忙至更深的夜。就这样,我们兄妹又一年穿上了春节新衣,站在皑皑雪地里和父母合影,记下那艰苦环境中的素年锦时。
          ③我曾质疑过父亲为什么是位裁缝,还私下里偷偷问过父亲,为什么缝纫的事情非要爸爸来做呢?他看着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轻轻拍拍我的肩,找出一个理由,说:“妈妈会用毛线给我们织毛线衣啊,妈妈还会炒菜做饭洗衣服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你长大了就会知道。”其实,即使我没有长大,也知道父亲的这份手艺足以养家,还足以让我们年幼的虚荣心得到一次次满足。
          ④有一年开学,父亲给了我一只新书包。这书包不再是军绿色的帆布挎包,而是双肩背包。书包上印满漂亮的图案,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还有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我背着新书包上学时,一路上收到了无数艳羡的目光。我说:“我爸爸买的!”有同学不信:“你爸爸哪有钱买这么好的书包?”我对他们的话嗤之以鼻,昂起头反问:“怎么就不能买了?怎么就买不起了?我爸会做缝纫,能用缝纫机赚好多钱,还能给我们做最好看的衣服!你们爸爸能用缝纫机吗?”
          ⑤我们家的日子确实一天天好起来,那台缝纫机和我的父亲自然功不可没。父亲除日常工作之外,还经常接一些零散外包活儿,他做工精细,常被请去服装公司做大师傅。缝纫机虽小,但父亲却用它织出了我们全家的锦绣生活。
          ⑥素年或许艰难,但可以与父亲一起见证家境的变化,这份经历很珍贵。从我记事起的很多个夜晚,都是缝纫机旁的荧荧灯火伴我从睡梦中醒来,我常远远地、静静地看着父亲穿针引线,不知何时再度入眠。那晚,我清晰地看到他被针扎了手指,我们父子几乎同时“啊呀”出声,父亲一转头看到了我的惊恐,连忙忍住疼痛,让我快快睡觉。我不肯,说着已经走到父亲身边,“爸爸,你手被针扎破了!”他明明很疼,反而笑着说:“没有没有,爸爸打铁烧炉子,皮厚着呢!”
          ⑦“爸爸这又不是给我们自己做衣服,何苦这么一针一线地缝呢?”父亲顾不得扎得流血的手指,立即严肃起来:“工作可马虎不得,你偷一时懒,天晓得的!别人取走衣服,穿在身上给大家看,顾客晓得的!经年日久,行里人讲究口碑,众人都晓得的!兢兢业业做事,孩子你自己的心要晓得的!”我似懂非懂地返回床上睡觉,躲在阴影里看他把那只刺破的手指含在嘴里,片刻后又坐下踩动缝纫机。素年匆匆,但父亲谆谆教导的话语与缝纫机工作的声音一起回响耳畔,以至于后来独自行走在外不曾也不敢遗忘,家教的力度为我的成长定格出一个个锦绣时刻。
          ⑧前几年,我自己有了孩子。父亲又将缝纫机擦拭一新,向邻居要一些零零碎碎的布料做起孙儿的百衲衣、百家枕。当孩子穿着百衲衣出去玩的时候,总能赢得邻居们的赞叹,有人说孩子真可爱,有人说孩子身上的百衲衣真好看,还有好几个人问这百衲衣是从哪里买的……每一份真诚的赞美,都被父亲照单全收,他从自己的手艺里找到了无限的自豪。
          ⑨但后来,父亲害了青光眼,视力大为下降,再也无法坐在缝纫机前缝缝补补,织就他心中的锦绣生活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时常看到他在午后,用一块软布料小心擦拭那台缝纫机。在擦拭的过程中,那些美好的素年锦时就像一河清波荡漾在了我们的心头,潋滟着晴好暖阳,洋溢着美丽芬芳。
    (作者:刘鹏。有删改)(1)本文记录了“缝纫机中的”哪些“素年锦时”,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素年:朴实岁月 锦时:美好时光(即难忘事件)
    八岁那年的春节
     
    有一年开学时
     
    父亲加班的一个深夜
     
    我自己有了孩子后
     
    (2)阅读文章第①段时,小宇和小文有两种不同感受,你认同谁的看法?为什么?
    小宇:第①段中刻画父亲“着急”的语句让我印象深刻。
    小文:第①段中描写声音的语句让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3)有同学认为文中的“母亲”所占篇幅很少,完全可以把相关片段删去。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理解。
    (4)同学们都觉得本文结尾留有余音,请你从主题表达或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结尾段的妙处。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四、名著阅读(共4分)

  • 6.名著阅读。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园方邀请你结合《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经验,参与评选出《水浒传》中“可悲又可敬的人物”。请从下列两个选项中任选其一,结合该人物在原著中的主要故事情节,评论其可悲又可敬的性格特点。
    A.杨志
    B.鲁智深

    组卷:14引用:4难度:0.5

五、作文(共50分)

  • 7.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个夏天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上一抹绿意。如今秋天到了,它日渐干枯,终于从枝头飘落到地上。它不由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现在我一无用处了!”
          恰好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由衷地感叹:“多厚实的被子!这下我过冬不用发愁了!”
          (1)你是否也感受过由平庸叹息到自信闪光的成长?请以“不必叹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充实,富有真情实感。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
          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组卷:4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