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应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凌驾于尘世之上。
云真低啊,①__________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恍惚间,我就迷失在那云里。平时行色匆匆,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从来不会抬头看看云。在小阳台收衣服时偶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即便是脚步慢了些,出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
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眼前藏地的云,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她不取悦谁,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自在独行。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②___________,我却应声驻足。她独行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她浅浅一笑,我便听到了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的声音,落成千年初雨。她终于看向我,目光清澈见底,可谓一眼万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反语、引用
B.排比、对偶、反语
C.比喻、借代、通感
D.比喻、通感、比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也很有表现力,为什么作者采用原句的写法?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二、选择题
-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4引用:2难度:0.6 -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组卷:122引用:14难度:0.7
三、文言、古诗默写
-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汀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乌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③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注】①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②无那:无奈。③曲里:拐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馆舍夜宴,其中上句写馆舍张灯,酒清香冽,由此可见待客之殷勤。
B.颈联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虚写手法,描写出了韦司士的行程。
C.尾联的“暂离别”,是希望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
D.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为人和才名的赞颂。
(2)诗歌颔联常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试作简要分析。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井冈读山
王剑冰 地处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的井冈山,是那么与众不同,来的人不只是以仰视的目光看她,还会升腾起一种亲近的感情。
我于去年、今年两次上井冈山,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试穿一双山里人做的草鞋,学唱一首当年红军的歌。我抚摸伟人用过的东西和拍照墙上存留的标语,依然能感受到淳朴的民风民俗,体味出井冈山老表的亲切热忱。
我登上笔架山,那里有十里杜鹃长廊,杜鹃花是迎春花,每到春天,杜鹃花都会竞相开放,映红五百里井冈山。神奇的是,杜鹃花的花朵呈五角形,远远望去,那是五角星的海洋。我去了五龙潭,瀑瀑跌宕,潭潭清澈,山水怎么看都是一个舞着的少女,舞得灵性飞扬。
井冈山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是阳刚的,也是阴柔的。五大哨口是井冈山的要道,贺子珍是红军和井冈山的牵线人。这个牵线人陪毛泽东搞农村调查,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在井冈山雕塑园看到了伍若兰,那是朱德的妻子,她看上去那么羸弱、学生气,可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被俘后面对酷刑不曾动摇,最后她滴血的头颅被挂在赣州城门上。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百姓们亲切地拿着红薯给朱德尝。人们没忘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的那句话:我们要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朱德走时采了路边的一棵兰花要带回北京。人们知道他为什么喜爱兰花,那是应了伍若兰的名字。
井冈山有那么一首歌谣:“韭菜开花一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年,妇女解放真甘心。”红军在这里奋斗的年月,不知有多少井冈山女子为他们织布做鞋,缝补浆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井冈山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就是红军的依凭,是革命的依靠和革命的力量。
红军离去的时候,这些井冈山人就长久地留下了,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那首温情而又凄婉的《十送红军》,表达着整个井冈山人的情意,使听者止不住眼中涌泪。
江满凤的爷爷是红军烈士,她以井冈山女子的亮嗓为我演唱了原汁原味的民歌,那或许就是送别红军时井冈山女子的真心话: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
江满凤是龙潭景区的保洁员,供着两个孩子读书,电视剧《井冈山》的导演邀请她演唱主题曲,给出的巨额报酬被她拒绝了,汶川地震发生后,收入微薄的她却主动捐款。从这个普通的烈士后代身上,我仍能看出些什么。
1965年,毛泽东顺着原来的路线又上了井冈山。他先到了茅坪八角楼,当年的星星之火,后来燃遍了整个中国。之后他来到了黄洋界,停留了40分钟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毛泽东又到了茨坪,那是他之前在井冈山时居住过的地方。有人还记得当年他说的话:“打土豪好比砍大树,砍倒了大树就有柴烧。”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看到了群众打土豪分得的棉袄、小脚绣花鞋,还有烟荷包。
毛泽东很是感慨:“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了。”那个时候上井冈山的路还是碎石渣路,现在从这里到机场全程高速,到长沙和南昌也是一路顺畅。
夜晚来临,井冈山起伏于黛色之中。萤火虫提灯而来,这里闪那里灭,像一群赶路的,等连成串、连成片时,会让人想起红军行军的火把。
下山的时候,漫山的白穗子飘飘摇摇,那是茶,如火如荼的茶,星星之火一样的茶,在翠竹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井冈山的山,是神奇的山。在这里久了,会感到那不是一座山,而是连绵不断的群山。那山不仅是具象的,也是精神的。是千千万万的山石,千千万万的植物,千千万万的水滴构成了井冈山;是千千万万的生命,千千万万的呼唤,千千万万的信念构成了井冈山。
回首井冈山,它就像一支巨大的火炬,昨日燃的是红色的火焰,今天燃的是绿色的葱茏。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也不会忘记井冈山,它是深植于历史的一个基座,高垫着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井冈山,我还会再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井冈山的地理位置,然后借助来的人的感受表达对井冈山的赞美之情,同时引出下文上井冈山的经历。
B.文中引用毛泽东和朱德的话,表现出他们和人民同甘共苦、不忘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表达出对两位伟人的怀念之情。
C.文章引用井冈山的歌谣和《十送红军》的歌词,写出了军民间的鱼水情深,这些歌谣现在还被继续传唱,写出了红军精神至今仍深入人心。
D.写江满凤为汶川地震捐款事件后,作者写“从这个普通的烈士后代身上,我仍能看出些什么”,意在含蓄地批评当下的某些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写笔架山时,先描写了杜鹃花的神奇、繁多,再写五龙潭水的清澈,最后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灵动之美。
B.文章描写夜晚来临“萤火虫连成串、连成片”“星星之火一样的茶”时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井冈山精神像星星之火一样传遍中国。
C.文章倒数第三段连续用六个“千千万万”,由山及人,表明正像群山聚成井冈山一样,千千万万的人民用他们的信念聚成井冈山精神。
D.文章结尾的“井冈山,我还会再来的”,看似多余,实际上不可或缺,它在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在内容上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3)请赏析文中“井冈山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是阳刚的,也是阴柔的”这一句子。
(4)文章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组卷:1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