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023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0/5 11:0:2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27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合句意的一项是(  )

    组卷:58引用:2难度:0.7
  • 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组卷:23引用:2难度:0.8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46引用:3难度:0.8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51引用:2难度:0.7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1)写出选段阐述的主要观点。
    (2)作者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不乏“中国的脊梁”,请你写出一个具体的事例。
    (3)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选段重点是从正面论述,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一类的人们”指从古以来的中国脊梁。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一句中的“所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的蔑视和否定。
    D.选段中作者开头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接下来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广泛举例,证明此观点。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存在疑问的。

    组卷:40引用:3难度:0.5
  • 15.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文后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先用驳对方论证过程的方法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B.文中划横线的两个“中国人”,前者指所有中国人,后者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这句话呼应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那些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等谬论。
    D.文章的⑥-⑧段,作者在批驳敌方的基础上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
    (2)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尖锐犀利,富有战斗力,带有嘲讽意味,请从用词、修辞等角度任举一个例子加以剖析。
    (4)[链接材料]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四十年的发展巨变,四十年的劈波斩浪,40年中国梦想实现了起飞,我们的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想。四十年间,在改革开放号角的催征下,勤劳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用热血和奉献,用拼搏和汗水,在神州大地织出了锦绣篇章。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中国工程享誉世界,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长征运载火箭凸显中国实力……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秀。
          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结合链接材料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中国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组卷:30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