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2019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2/19 12:30:2

一、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 1.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碣石
     
     ②观沧海
     
     ③水澹澹
     
     ④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
     
     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组卷:173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