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7 15: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有声书源于美国,1930年前后,美国国会图书馆为盲人读者设立了一个有声书籍的项目。伴随着汽车产业的成长,欧美各大城市的车载有声书得到了较大的普及。欧美有声书真正的爆发是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在欧美阅读市场,近两年有声读物犹如一匹杀出的黑马,以两位数增速发展,迅速崛起为市场主流出版类型。美国出版商协会(AAP)数据显示,美国2015年前三季度有声书依旧是整体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板块,同比增长高达37.7%,其总体市场规模约为1.6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1.5%左右。
          相比海外有声书市场的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发行有声书,当时的有声读物内容大多是名著,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名著半小时》、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红楼梦》等。我国有声书不仅起步较晚,社会认知度也较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声书也搭上网络快车,开始面临新的商业契机。某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有声书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已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9.0%,其中仅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就将近3亿元,预测2016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
    (摘编自姜莹莹《“听书”:互联网+时代阅读新方式》)材料二:
          听书打破的是语言文字符号对知识的垄断,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平民化。当语言文字从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的时候,它意味要将复杂的、晦涩的语言表达过滤掉或者简化为可以理解和可供沟通的口头语言,这个时候听书的优势就能够显现出来。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依旧有认真坚守的读书人能够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概念进行深入解剖,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思想的精华借助听觉的手段浮出水面,这意味着思想界限的打破。
          读书需要有严密的因果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遵循语言本身的线性结构,因此阅读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意味。然而对听书而言,播放语言的速度远远无法匹及阅读时眼球运动的速度和瞬间扫描的文字的数量。因此听书相对读书无论是从难易度还是从效果上来讲,都要更加轻松一些,也更容易被接受。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征,在听书过程中,思维更容易被打开。它取消了因为不解和未知所带来的焦虑,同时也取代了因为迫切要知道结果而带来的急迫,它更多的是因为容易和接地气而带来的思想的放松。这种思想的放松和带来的短暂空白,恰恰是思维的飞跃期。在这种“读书”间隔的阶段,过往的思想和现实的思想容易发生切换和融合,从而使得时间以“图像化”的样式表现出来,能够促进思维对于听到的思想的接受。它使得阅读以一种崭新而且愉悦的过程呈现出来,体现了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阅读成为一种快餐式消费。人们只是沉浸在语言本身所传达的知识量或者知识所带来的解决方案的结果层面上,却忽视了知识本身所带来的美的意境。听书,以适当的节奏和优美的声音,重新还原了语言本身所在的语境和它所富有的抑扬顿挫的特点。根据马克思关于艺术的观点,优美的语言符号就来自日常的劳动。因此,听书以它的生动活泼性、通俗易懂性、抑扬顿挫性重新返回到了语言文字的本身。它摆脱了抽象符号的束缚,让人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和感受语言符号的魅力和它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安宁。
    (摘编自刘志杰《“听书”之辩》)材料三:
          作为媒介融合、供需链接的内容提供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听书产业生产链条上下游企业的兴衰都会对我国听书平台产生影响。如同实体书店的困境一样,“听书”产业链中流动资产储备不足的企业也会因现金流吃紧而面临经营危机。以“听书”平台的上游内容提供商为例,版权运营收入占据其收入半壁江山,尤其是热门影视IP转化,更是为其带来了巨额收益。然而在2020年初的几个月中,电影撤档、影视剧停拍、综艺节目延迟录制,这就意味着影视公司现金回流受阻,自然使得出版阅读机构的版权收入和尾款结算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大环境下行,各行业吃紧,听书平台的用户中有较大一部分人,比如自由职业者、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等,全部陷入了停产停工的焦虑中,这必然导致这部分用户的消费趋于保守,从而引发了内容付费率的相对下降。
          听书产业的发展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密不可分。“听书”能够满足用户零散时间下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知识或消遣娱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它补足的是视频平台在时间上、方式上、场景上的短板。当视频平台超强的内容黏性再次发挥了强大的竞争力,成为用户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虽然移动听书平台的线上流量和用户黏性也呈整体上涨趋势,但丧失了独特优势的听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各大视频平台强势抢夺了一部分活跃用户。
    (摘编自刘冰《新时期移动“听书”的挑战与机遇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声书源自美国,车载有声书则是伴随着汽车产业的成长在欧美各大城市普及流行。
    B.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2015年欧美和中国的有声书阅读市场规模都有两成以上的增长。
    C.相对读书而言,听书更轻松且容易被接受,人们的思维在听书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被打开。
    D.听书平台虽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由于内容的黏性不及视频平台,还是会失去部分活跃用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有声书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搭上了网络快车,全面占领阅读市场指日可待。
    B.听书时思想短暂空白所带来的放松,属于思维的飞跃期和“读书”过程中的间隔阶段。
    C.快餐式阅读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但对知识本身的美没有丝毫感觉。
    D.我国听书平台的产业兴衰受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状况的影响,比如资金的储备状况。
    (3)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能作为论据论证语言文字能带来“心灵的愉悦与安宁”的一项是
     

    A.尼尔森网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八成以上的网民将收听网络音频节目作为自己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B.爱好文学只有小学文凭的打工人小于通过“懒人读书”收听了《蒋勋解读红楼梦》,圆了自己的“红楼梦”。
    C.“得到”App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罗胖”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解析知识中寻找思维的乐趣。
    D.喜马拉雅的用户评论说:“夜深了,在‘喜马拉雅’中‘打开’自己喜欢的‘书’,主播甜美的声音伴我入眠。”
    (4)材料二、三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分析。
    (5)材料一、二、三都围绕“有声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0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法律门前
    卡夫卡
          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卫士。一个乡下来的男人走上去请求进入法律之门。但是卫士说,现在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想了想,问是否以后可以进去。卫士说:“那倒有可能,但现在不行。”
          看到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而且卫士也走到一边去了,于是那男人弯下腰,想看看门内的世界。这一切被卫士看见了,就笑着说:“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试试冲破我的禁锢进去呀,但是请记住,我很强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个卫士。每道门都有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大,那第三个卫士就连我也不敢看他一眼。”困难如此之大是那乡下来的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为法律之门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的,但是现在当他仔细观察了那穿着皮大衣的卫士,看见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鞑靼式的长胡子,就决定还是等下去为好,直到获准进去为止。那卫士递给他一只小板凳,让他在门旁边坐下。
          他坐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了很多尝试想进去,并不厌其烦地请求卫士放行。卫士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又问他家乡的情况以及许多事情。他这样不痛不痒地问着,俨然一个大人物似的,而最后却总是说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为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他用一切值钱的东西来贿赂卫士。卫士虽然接受了所有贿赂,却说:“我接受礼物只是为了使你不致产生失去了什么的错觉。”
          多年过去了,这期间,那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卫士,他忘记了其他卫士的存在,似乎这第一个卫士是他进入法律之门的唯一障碍。他咒骂这倒霉的遭遇。开始几年,他的举止还无所顾忌,说话嗓门高大,后来日渐衰老,就只有咕咕浓浓、自言自语了。他变得很幼稚,由于长年观察卫士,所以连他皮衣领子上的跳蚤也熟识了,于是他也请求它们帮忙,以改变卫士的态度。
          最后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不过他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它顽强地透过法律之门照射出来。现在他命在旦夕,临死之前,过去的所有经历在他的脑海里聚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至今还没有向卫士提出。他示意卫士过来,因为他身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两个人身高的变化使那男人相形见绌,矮了一截,所以卫士必须深深地弯下腰,然后问道:“现在你究竟还想知道什么?”又说:“你太贪得无厌。”那男人说,“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么吗?为什么多年以来除了我再无别人要求进入法律之门?”卫士发现那男人行将就木,为了能触动他失灵的听觉器官,就吼叫着对他说:“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
    (有删改)文本二:
    《法律门前》不同于传统小说,它不注重环境的真实描写,也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以离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感受,而情节的荒诞表现了社会的荒诞。
    《法律门前》中,卫士的高冷形象以及他对男人说的带有恐吓性的话语,引起了男人的畏惧,让他即使看着法律之门开着也不敢走进。直到临死前,男人才知道了法律之门原来是为自己而开着的,卫士对他说的话是卫士编织的谎言。男人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法律门前的男人的悲剧引起读者怜悯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小说中所涉及的人物只有两个——卫士与男人。面对卫士的不允许,男人并没有进一步询问为何不允许,而是感觉等一等就可以进去。而男人所隐喻的社会群体,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畏惧权贵。卫士给人威武和高冷之感,深深地震慑住了男人。
          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现象,法律很系统、很全面地被人们制定出来,但身处社会底层的人民在行使权利时却困难重重。
          小说最后卫士冲着死到临头的男人大吼:“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卫士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男人进入法律之门是他的正当权利,卫士并没有权力阻止男人进入法律之门,但卫士却通过无理的干涉,使他最终未能进入。
          男人垂死之际,亮光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亮光是老人在黑暗中的指路人,象征着进入法律之门的一种可能。光明本是希望的象征,但它却出现在人垂死之际,再亮的光明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在黑暗之中突然出现了亮光,而男人即将走向死亡。
    (摘编自作品人物网)(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士拒绝了一个乡下来的男人进入法律之门的请求,不让他进去,还欺骗他说以后可能可以进去,卫士的话被男人听信了。
    B.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法律门前的男人想看看门内的世界,但他还是决定等下去,因为卫士的话让他感到困难很大。
    C.法律门前的男人年复一年地等待,并不厌其烦地请求卫士放行,但卫士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允许他走进法律之门。
    D.法律门前的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眼前的卫士,而忘记了其他卫士的存在。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其他卫士的存在。
    (2)结合两则文本,下列对小说《法律门前》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门前》主要以离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感受,而情节的荒诞表现了社会的荒诞,这与《变形记》类似,而与传统小说不同。
    B.《法律门前》塑造了卫士和男人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具有隐喻意义,分别代表了一类人。总体上看,作者更加注重塑造卫士的形象。
    C.“他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亮光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男人临死前眼前的黑暗中出现的一丝亮光,象征着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
    D.法律门前的男人在临死之前身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他示意卫士过来。此时他已经明白卫士一直在欺骗他,他要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
    (3)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法律门前的男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4)请简要赏析文本一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

    组卷:5引用:3难度:0.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本二:
          贞观七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察,咸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
          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太宗后常谓侍臣曰:“夫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C.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驱,古人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B.豫游,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C.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D.道,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十思”是这则奏章的主要内容,意在警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B“十思”是与帝王治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魏征直言进谏,毫不避讳,他不但指出了问题,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内容丰富。
    C.魏征被封为郑国公后,以病为由请求辞去所任官职,只做个散官,但太子行为不检点,唐太宗想让其辅佐太子,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D.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亲自到他的灵柩前痛哭,还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在石碑上,唐太宗很是怀念魏征,常在大臣面前提及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
    (5)唐太宗的语言很有艺术性,他善用比喻来说理传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7难度:0.6

微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 9.如果薛宝钗穿越到现代,成为你的同班同学,你认为她在班级里适合担任哪项职务(只能选取一项职务)?请你写出她可以担任的职务名称,并阐述理由,不超过180个字。

    组卷:0引用:8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底火山爆发对我们有影响吗?如果地球表面70%是大陆会怎么样?……86岁中科院院士汪品先的一系列海洋科普视频受到年轻网友追捧,网友亲切地称他为“被弹幕包围的网红院士”。谈及“网红”科学家,汪品先毫不讳言:“‘红’代表着一种影响力,科学需要这种影响力,社会也希望有更多科学家拥有这种影响力。”
          近几年,中国网红群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像张文宏、袁岚峰、罗翔等一批科普型网红集体走红。
          复兴中学打算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举办以“向科普型网红学习,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