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2/15 1:30:2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这两句运用了“诗经六义”中的
     

    (2)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而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情人约会活动。
    D.“搔首踟蹰”这一细节描写表现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3)全诗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组卷:65引用:5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选自《诗经•周南》)[注]①螽(zhōng) 斯:常称为“蝈蝈”。②诜(shen)诜:同莘莘,众多貌。③振振:茂盛的样子。④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⑤绳绳(min):延绵不绝的样子。⑥揖揖:会,聚的样子。⑦蛰蛰:多,聚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颂祝,后两句描写。
    C.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D.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浑然一体。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新婚幸福的诗。
    B.“宜”有“多”的含义,本诗共六组叠词,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
    C.诗中的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祝福,三次形象地描述了蠡斯的细节特征。
    D.本诗通篇以虫作比,咏物也在咏人。寄兴于物,即物寓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的鲜明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赏析。

    组卷:18引用:5难度:0.6
  • 3.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以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远方丈夫的忧思源于对故乡妻子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组卷:28引用:4难度:0.7

一、古代诗歌阅读

  •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组卷:38引用:8难度:0.6
  • 10.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