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阳光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7 11: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编选的《古文关键》是吕门主要的古文教材。我们在是书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唐代儒学复兴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非常强调的,是由道到文的转型。吕氏《古文关键》对文的重视,背后实际上是宋代文人的自觉。文人们开始非常看重自己文章的独立存在的价值,编写与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
《四库提要》评《古文关键》以为:“各标举其命意布局之处,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关键,卷首冠以总论看文作文之法。”从《古文关键》开始,古文从神圣的复兴儒学的神坛,从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
《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宋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极大的文化自信,欧阳修疑经疑古,王安石制《三经新义》,苏东坡提倡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书写,全都是推崇当代文化。宋人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都是自成面目,开宗立派。南宋人以北宋为模范,以北宋为经典,号曰北宋典型。南宋人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从学习的角度继承,特别推崇欧苏又能自成面目,特别强调事功之学、制度之学,曰永嘉派、永康派、江西派。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继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晓畅,这是一种近代化、实用化的语言趋势,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结合事功的主题,成为南宋散文的时代面貌。
《古文关键》有点像现在的作文范文书,并附有评点。范文是供学生学习模仿之文,评点只是告诉学生如何模仿。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科举辅导的城南书院红极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科举文与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动,是典型的新样古文,是永嘉派古文的核心样式。城南书院是新样古文的培训场所,当时浙人在科场无论是数量,还是名次,都独占鳌头,以至于受到别的地区的投诉。《古文关键》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样违背纯文学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科举文的特点。
古文运动借助古文选本评点,借助书商的商业化操作,将古文运动从过去孤立封闭的师门传承,扩大到更加广阔的读者、举子、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让古文运动落实在普及教育上,有了更加扎实的基础。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实际上不管书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建本多么粗制滥造,但是它的价格便宜,大量印刷,还是极大推动了古文选本的发行,让老百姓买得起、看得上书本,由是推动了古文的普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评点的最大特色是文本与评点结合在一起的现场感。评点者将文本阅读感现场表达出来,随机标注在文本上,借助这些标抹符号,读者可以现场体会评点者的感受,犹如现在的线上教学。章学诚《校雠通义•宗刘》认为评点是一种因陋就简的即兴式批评,“庶几便于(初学者)揣摩诵习”,可以说评点本是最好的自学考试教材。后来成熟的清代选本大部分有评点,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终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成为我们的国粹。
(摘编自马茂军《<古文关键>与南宋古文转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吕祖谦编写《古文关键》过分强调文以载道的编写理念与韩柳欧对古文的评价有别。
B.《古文关键》反映了宋代文人的自觉,文章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受到文人们的高度重视。
C.《古文关键》选取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是因为秦汉古文艰涩难懂,没有事功的思想。
D.因商业出版的原因导致《古文关键》后来不再受吕祖谦的掌控,尽由书商胡编乱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不同观点和角度,对吕祖谦所编选的《古文关键》展开论述,可谓脉络清晰。
B.第二段引用《四库提要》中的点评,证明《古文关键》的编写目的是指导文章写法。
C.文章列举南宋时期的各种派别体现出南宋文人在散文写作上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南宋书商的行为时,从书商做法的错误和正确两个角度进行,客观公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关键》成书前的古文多有复兴儒学之作,而此书成书意味着“由道到文”的转型。
B.像城南书院提倡的新样古文在科举场的成功,对南宋古文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C.《古文关键》中“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一观点说明议论文对科考很有用。
D.章学诚认为评点是一种即兴式批评,便于初学者揣摩诵习,是最好的自学考试教材。组卷:8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连拆6个“盲盒”,出土500余件文物。时隔35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上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随着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人们发现中国多地有与之相似的同款,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文物大battle”。3月底,四川日报在其官微发起挑战,派出首批出战队员:金面具、方尊、陶三足炊器,引发河南日报、北京日报等友好应战。如河南日报推出妇好鸮尊,山西媒体则组团推出鸟尊、鸮卣等重量级文物。各地媒体及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渐成社会共识,2018年,央视文物类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国宝热,节目中通俗风趣的文案让人回味无穷,因节目“走红”的一大批国宝也不断吸引着观众的围观。节目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景呈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空间的拉近,更让观众随着文物一起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历史。从上古时期的红山玉龙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再到魏晋隋唐的唐代仕女图,国宝在活泼文案和科技的助力下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深入人心,走进寻常生活。
(摘编自《国宝“能歌善舞”文物“萌态可掬”》,《光明日报》2021年4月21日) 材料二: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过去几十年里,却深受病害影响。想要让莫高窟的文物“活”起来,首先要进行的是保护和修复。
“壁画病害种类繁杂,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搞清了其中一部分病害机理,但还有一部分病害形成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揭示。”苏伯民说,和壁画一样,青铜器、纸质文物劣化的情形也千差万别,这背后的微观机理和环境作用机制都需要进一步挖掘分析。在苏伯民看来,首先要对文物的状态和它原来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样才能为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也认为,要深化对文物劣化的微观机理与病害发育的环境作用机制的认知,补齐基础理论方法和科学数据积累等方面的短板。
“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解释道,“转”起来,即依法依规加大文物统筹协调力度,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智”起来,就是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动”起来,就是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不断优化传播内容。
(摘编自《文物保护亟须科技发力》,《科技日报》2021年3月8日) 材料三:
河南卫视春晚的一档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登上网络热搜,单个视频在微博累计超过1000万次观看,“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话题在微博有近亿次阅读量。而这火爆“出圈”的背后,处处蕴藏着传统文化内涵。
舞蹈《唐宫夜宴》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其内容并不只是讲夜宴,而是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示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舞蹈风格诙谐幽默,唐风味儿十足。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婀娜多姿、古韵十足的舞姿和精致复原的唐妆,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的呈现于舞台,让观众“一秒穿越回大唐”,代入到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
在创作设计上,《唐宫夜宴》加入了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融合,在舞台上植入了博物馆的场景,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伴随着灵动的舞姿,古画和文物在现代科技舞美的辅助下,徐徐映入观众眼帘。
一场精心创作的舞蹈艺术盛宴,蕴含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正是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渴望和热情。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采编中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以通俗的表达、先进的现代科技将文物进行全景呈现,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时空距离。
B.各地媒体及博物馆创新思路,借助新技术,使古老文物展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与魅力。
C.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文物全景呈现相比,《唐宫夜宴》能够更好地让观众置身其中,更加近距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D.莫高窟壁画病害种类繁杂,只有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原理,才能使它更好的“活”起来,这也是焕发文物生机的前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三星堆“上新”的文物与其他地方有相似的同款,这就是具体的证明,同时这些文物也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B.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由此引发的文物比拼是文物“转”起来的表现,而由真人演绎的舞蹈《唐宫夜宴》则是让文物“活”起来的表现。
C.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目的是促进展览巡展常态化,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
D.立足传统文化根脉,借助5G、AR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蕴藏于舞蹈之中,这是《唐宫夜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让传统文物“活”起来的措施及意义。组卷:604引用:3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更夫阿韩
沈从文 我们县城里,一般做买卖的,帮闲的,够得上在他姓下加上一个“伯”字的,这证明他是有了什么德行,一般人对他已起了尊敬之心。就如道门口那卖红薯的韩伯,做轿行生意的宋伯便是。这伯字固然与头发的颜色与胡子的长短很有关系,但若你是平素为人不端,或有点痞,或脾气古板,像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不怕你头发已全白,胡子起了纽纽,他们那些娘女家小孩子,还不是只赶着你背后“烂脚老杨”“赵麻子师傅”那么不客气地叫喊!你既然没有法子强人来叫一声某伯,自然也只好尽他那些人带着不尊敬的鼻音叫那不好听的绰号了。
在南门土地堂那不需出佃钱的房子住身的阿韩,打更是他的职业。五十来岁的人了,头发不白,下巴也是光秃秃的。但也奇怪,凡是他梆子夜里所响到的几条街,白天他走到那些地方时,却只听见“韩伯,韩伯”那么极亲热的喊叫。他受人尊视的德行,要说是在打更的职务方面,这话很靠不住。他老爱走到城门洞下那卖包谷酒的小摊前去喝一杯,喝了归来,便颠三倒四地睡倒在那土地座下。哪时醒来,哪时就将做枕头的那个梆取出来,比敲木鱼念经那大和尚还不经心,到街上去乱敲一趟。有时二更左右,他便糊里糊涂“乓,乓,乓乓”连打四下;有时刚敲着三下走到道台衙门前时,学吹喇叭的那些号兵便已在辕门前“哒——哒——”鼓胀着嘴唇练音了。
这种不知早晚的人,若是别个,谁家还再要他来打更?但大家却知道韩伯的脾气,从没人教训他。最多有个把刻薄点儿的人,笑笑地说一句“老忘晕了的韩伯”罢了。那时,他必昂起头来,看看屋檐角上的阴白色天空,“哦!亮了!倒看不出……”接着只好垂头丧气地扛着他那传家宝慢慢地踱转去睡觉。走过杨喜喜摊子前,若是杨喜喜两口子已开了门,在那里揉面炸油条了,见了他,喜喜屋里人很随意地叫一声“韩伯,喝碗热巴巴的猪血去!”他便不客气地在那脏方桌边一屁股坐了下去。
他没有像守城的单二哥那样,每月月终可到衙门去领什么饷银。他吃喝的来源,就是靠到他打更走过的各户人家-也可说听过他胡乱打更的人家去讨捐。南街这一段虽说没有很多户口,但讨捐来的却已够他每夜喝四两包谷烧的白酒了。他今天这家取点,明天那家取点来度日,估计到月底便打了一个圈子。当他来时,你送他两个铜元,他接过手来,口上是“道谢,道谢”,一拐一瘸地走出大门。遇到我们对门张公馆家,一进屋就是几升白米,他口上也还只会说“道谢,道谢”。要钱不论多少,而表示感谢则一例用“道谢”两字。
我们这一段街上大概是过于接近衙门的缘故吧,别的地方大嚷捉贼的当儿,我们这一节却听不到谁家被盗过一次。有时,我们家晚上忘了关门,他便乓乓地一直敲到我们院子中来,把我们全家从梦中惊醒。
“韩伯,来做什么?前几天不是才到这要钱!”顽皮的六弟,老爱同他开玩笑,见他一进门,就拦着他。“不是,不是,不是来讨更钱。太太,今天不知道是哪里跑来一个瘦骨伶仃的叫化子,倒在聂同仁铺子前那屠桌下坏掉了。可怜见,肚皮凹下去好深,不知有几天不曾得饭吃了!一脑壳癞子,身上一根纱没有,翻天睡到那里。这少不然也是我们街坊上的事,不得不理,我才来化点钱,好买副匣子殓他抬上山去。可怜,这也是人家儿女!”他每遇到所打更的这一段街上发生了这么一类事情时,便立即把这责任放到自己肩上来,认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洒着走到几家大户人家来化棺木钱;而结实老靠,又从不想在这事上叨一点光,真亏他!
土地堂前照例有陈乡约来贴一副大红对联。那对联左边是“烧酒水酒我不论”,右边便对“公鸡母鸡只要肥”。这对子虽然旧,但还俏皮,加之陈乡约那一笔好颜字,纸又极大,因此过路的无有不注意一下。阿韩虽认不到什么字,但听到别人念那对子多了,也能“烧酒水酒,汾酒苏酒”地读着。他眉开眼笑地念,总觉得这对子有一半是为他而发的。
这几天的韩伯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是一个什么人了。每日里提着一个罐子,放些鱼肉,一拐一瘸地颠到城头上去找单二哥对喝。喝得个晕晕沉沉,又踉跄颠簸着归来。遇到过于高兴,不忍遏止自己兴头时,也会用指头轻轻地敲着又可当枕头又是家业的竹梆,唱两句“沙陀国老英雄”。这半月来韩伯也不要什么人准可,便正式停了十多天工。
(选自《沈从文作品集•第八卷》,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对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人们不在他的姓下加“伯”字,而对胡乱打更的阿韩大家却尊称为“韩伯”,对比中足见老杨、老赵的德行不好。
B.虽然阿韩受到大家的尊敬,但他也有不好的脾气,大家不敢招惹他,因此他的更打得不好,大家也不敢教训他。
C.阿韩这个人不如单二哥,单二哥守城凭劳动挣饷银,而阿韩胡乱打更混饭吃。
D.小说通过对社会底层小人物阿韩“言”与“事”的记叙,表现了他心地善良的美德。
(2)小说主人公阿韩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中写到“土地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为下面的文字拟写两个标题,一个用疑问句,一个用否定句。每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进入数字生活,老年群体也不例外。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大。
不过,视频通话、上网购物、转发分享等新技术在给老年群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当务之急是要为他们提供优质方便的数字服务,而这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出台具体措施,通过组织培训、强化服务等为老人们创设共享互助的老龄化友好数字环境。对一些互联网平台来说,要在应用开发中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和习惯,如研制专门的老人手机APP,既保留基本功能,又操作简单,让老人用起来方便快捷。而年轻的家庭成员也有义务、有责任帮助老人,避免亲人被遗忘在数字时代之外。组卷:8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1949年7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了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国歌词曲的启事,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有一位青年,用庄严大气的中国红作为底色,设计出简洁的五星构图。他就是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他设计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从此,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五星红旗,每个国人心中就会燃起无言的感动。
202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追梦青春,强国有我,这盛世如我们所愿。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