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2022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达标。(25分)
-
1.文学常识:《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末年诗人
组卷:28引用:1难度:0.8 -
2.根据课文《桃花源记》内容默写。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
(3)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4)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5)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组卷:189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42引用:1难度:0.8
二、文言文阅读。(60分)
-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出自文言文《陶潜颖脱不羁》)【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颖脱不羁
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乙】文中与“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是
(4)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组卷:265引用:4难度:0.7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慧庆寺玉兰记
(清)戴名世 慧庆寺佛殿下,有玉兰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前。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普任史官。②幽潜: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为人所称
②花易得名
③距慧庆一里许
④故记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因叩门而入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央记》)
B.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
D.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②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4)作者借玉兰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组卷:2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