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0/31 15:3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共50分。)

  • 1.细胞学说揭示了(  )

    组卷:278引用:71难度:0.9
  • 2.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组卷:158引用:46难度:0.8
  • 3.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215引用:25难度:0.9
  • 4.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2引用:5难度:0.6
  • 5.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  )

    组卷:70引用:40难度:0.7
  • 6.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

    组卷:302引用:31难度:0.9
  •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4难度:0.7
  • 8.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论据的是(  )

    组卷:82引用:25难度:0.8
  • 9.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8
  • 10.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62引用:7难度:0.8
  • 11.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16引用:6难度:0.8
  • 1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当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Ⅱ与该受体结合时,可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2+等,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该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是(  )

    组卷:28引用:1难度:0.8
  • 13.夏季,人在剧烈运动后,要喝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

  • 40.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基于SGLT靶点的新型降血糖药物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科学研究发现,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对维持血糖相对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的葡萄糖耐受性受试者中,几乎所有的葡萄糖都在近端小管中被重新吸收,最终排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在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用机制如图1。葡萄糖、Na+与SGLT结合形成Na+-载体-葡萄糖复合物,顺Na+的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后,SGLT的构象再还原到原始状态,重新暴露其结合位点,以便再次与葡萄糖和Na+结合。而胞内的Na+不断被细胞侧基底膜的Na+/K+-ATP酶泵出,维持Na+细胞内外浓度差。细胞内的葡萄糖由位于细胞侧基底膜的载体GLUT,经协助扩散进入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目前已发现多种SGLT,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肾脏近端小管对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SGLT1是一种高亲和力、低转运能力的转运蛋白;SGLT2是一种低亲和力、高转运能力的转运蛋白,可完成原尿中约90%葡萄糖的重吸收,其余的葡萄糖由SGLT1重吸收。
    研究发现,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SGLT含量较高,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会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从而减少了尿糖,加剧了高血糖。基于这些病理生理学的考虑,研发肾住SGLT2抑制剂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合理且新颖的方法。
    (1)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它
     
    (能/不能)自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可以是
     
     

    (2)葡萄糖以
     
    方式转运进入近端小管细胞。结合材料,说出影响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因素都有哪些:
     
     
    。(列举两点)
    (3)结合SGLT1和SGLT2的功能特点,请确定图2中①、②位置起主要作用的SGLT依次是
     
    (填字母)。
    a.SGLT1
    b.SGLT2
    (4)SGLT2抑制剂降血糖的机制是
     

    (5)若要将SGLT2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物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对该药物进行哪些研究:
     

    组卷:17引用:1难度:0.7
  • 41.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肽,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肽链合成暂停。携带着肽链与核糖体的SRP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DP)结合,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肽链。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图所示。

    科学家构建了体外的反应体系,证明了该假说。实验分组见下表。
    实验组别 核糖体 SRP DP 内质网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注:“+”和“-”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存在或不存在该结构
    (1)根据材料分析,假设在合成新生肽链阶段切除了信号肽,游离的核糖体
     
    (填“能”或“不能”)附着到内质网上。
    (2)推测组别1的实验结果: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
     
    (填“长”、“短”或“不变”),原因是
     
    ,与组别1实验结果相同的是组别
     

    (3)组别2中的肽链
     
    (填“含有”或“不含有”)信号序列。其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
     
    ,原因是
     

    (4)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造血干细胞中的一种SRP产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导致淋巴细胞不能正常合成
     
    ,从而使患者免疫力下降。

    组卷:18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