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考语文调研试卷(一)
发布:2024/5/12 8:0:9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
多丽丝•莱辛 那天晚上理查德说:“政府发出预警说,要闹蝗灾了,从北方的滋生地下来。”直到有一天,他们在路上回家午休时,老史蒂芬停了下来,抬起手指头,指了指。“看,看哪!”他大喊:“它们在那儿!”
玛格丽特听见他的喊声,跑了出来,和他们一起朝山上望去。仆人们也从厨房里出来了。他们都站着,凝望着。在山的一层层岩石上空,是一带铁锈颜色的空气。蝗虫!它们到那里了!
整个农场上响起了“嘡嘡”的锣声,劳工们从场院里涌出来,指着山,激动地喊叫。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家里,理查德和老史蒂芬在向他们发布命令:快,快,快。
玛格丽特在看那山峦。现在有一片长长的低垂的云在移动,还是铁锈的颜色,在她看的时候,这云块在向前、向外膨胀。电话铃响个不停——邻居们说,快,快,蝗虫来到这儿了!老史密斯家的庄稼已经给吃成平地了。
到了这会儿,蝗虫像是冰雹一样落在厨房的屋顶上。听起来像是一场猛烈的暴风雨。玛格丽特朝外面看看,看见空中的蝗虫遮天蔽日。她咬紧牙,朝着蝗虫冲了过去;男人们能做什么,她就能做什么。头顶上,空气是厚重的——到处是蝗虫。蝗虫朝她扑打过来,她把它们扒拉开——这些沉重的、红棕色的小东西,用那晶亮的珠子一样的老人眼看着她,一边用坚硬的、带锯齿的腿钩住她。她恶心地摒住呼吸,又破门冲进了屋里。屋里则更像是在下大暴雨。铁皮屋顶在发出回响,而地里传来的敲打铁器的喧响则像是打雷。她向外面望去,所有的树都是怪怪的,静静的,上面粘着蝗虫,枝丫都压得贴到了地上。到处爬的都是蝗虫,弄得大地似乎也在动,田地她是一点儿都看不清了,蝗虫的大军黑压压的一片。朝山上望去,就像是看倾盆大雨,甚至在她看的时候,猛地又冲来一群蝗虫,把太阳的光线都遮住了。天多半像是黑夜,黑魆魆的一片。突然从灌木丛中传来清脆的“咔啪”一声响——一条树枝折断了。接着是另一条树枝折断了。一棵树顺着斜坡缓缓地倾斜下来,重重地摔到地上。从冰雹似的蝗虫群中,冲出一个人来。还是要茶,还是要水。玛格丽特给他们烧水,泡茶。她不停地往火里加煤,往罐子里灌水,现在是下午四点钟了,蝗虫在头顶上蜂拥而至,横扫过天空,已经有好几个钟头了。
老史蒂芬又走上来了——每走一步脚下都“咔吃咔吃”响,都要踩死蝗虫,他浑身上下粘的都是蝗虫——他一边咒骂,一边用他那顶旧帽子朝空中扑打。走到门口,他突然停下来,飞快地拉掉那粘着的蝗虫,把它们扔掉,接着急忙冲进免遭蝗虫侵袭的客厅。
“所有的庄稼全都完蛋了。一点儿都没剩下,”他说。
“情况会很糟糕吗?”玛格丽特害怕地问。老人家语气重重地说:“我们全完了。这一群也许会过去,可是它们已经开始了,就会从北方一群接一群地飞过来。然后就会有蚂蚱。这一闹恐怕就是三四年呐。”
五点钟。再过一个钟头太阳就要落山了。那时蝗虫就会落下来。头顶上还是那么厚厚的一层。树木成了闪着棕色光芒的粗糙的大堆。
吃过了中午饭,男人们去地里了。所有的庄稼都得重种。要是运气还有点儿好的话,再来一群蝗虫不要这样子过来。不过他们希望不久能下场雨,这样能长出一些嫩草来,要不那些牛就会饿死;农场上连一片草叶也没有留下。至于玛格丽特呢,她在试图习惯要闹三四年蝗灾的想法。从现在开始,蝗虫就像是天气一样了——随时都会发生。她感觉就像是一场战争的幸存者;如果这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的乡野不是废墟——唉,那么,什么才算是废墟呢?
不过,男人们吃晚饭时胃口还是很好。
“本来可能会更严重的,”这就是他们说的话,“本来可能会严重得多的。”
(选自2018年《中外名篇小说选》,有删改)(1)下列有关的内容分析和概括中,错误的一项是
A.农场就是整个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描绘“农场”这一社会环境,简洁洗练交代故事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向读者透露了故事中人物的社会关系。
B.“现在有一片长长的低垂的云在移动,还是铁锈的颜色,在她看的时候,这云块在向前、向外膨胀。”这里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蝗虫过境时的农场景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蝗虫过境后的农场正如莱辛所描绘的那样,一片草叶都没有剩下,将故事的氛围渲染之极点,也让读者感受到蝗灾的破坏性之强。
D.“她感觉就像是一场战争的幸存者”通过玛格丽特的心理感受,表现了蝗灾造成的严重灾难,含蓄地表达对她软弱性格的批判。
(2)小说中展现了严重的蝗虫灾害,为何却以“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为题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3)有人评价,玛格丽特是近乎失声的角色,是一个旁观者,读者却能从她的视角和行动中感受到蝗灾的严重。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样写法的理解。组卷:20引用:3难度:0.5
二、文学文化常识题(本题共6小题,12分)
-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5 -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5引用:1难度:0.9 -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1难度:0.5
六、语言运用题(6分)
-
18.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留住秋水 我看我 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 旧丰神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又驱春色 寻妙句 谁装谁
戏剧社:
文学社:
摄影小组:组卷:30引用:14难度:0.5
七、写作(60分)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辜鸿铭 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这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撑。
——人民日报社论
今年的暑期注定不平凡,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让河南成了水乡泽国,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汹,迫使我们再次居家学习。从向险而行的党员干部,到闻“汛”而动的人民子弟兵;从全力以赴的白衣天使,到众志成城的灾区疫区群众;从坚守一线的志愿者,到积极配合的普通市民……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新学期开学后,班级计划召开以“我与灾难共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