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

  •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正在热映的电影《万里归途》告诉我们,中国外交人员如何为海外同胞打通回家的路。
    “我看到他在战火中奔跑,不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看见他在角落很然,因为恍忽、犹豫,他(  ),甚至哭。但他一次次开笑脸,站起来继续奔跑。”张译说,自己演绎宗大伟的过程就是追赶他的过程,“我用电影这个手段绕了近路,跑到这位最美逆行者的正面。我看到了一颗纯粹的心。”
    “最重要的是,‘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外交官在别国的土地上,没有武装的权利,虽远必救、再难必援,靠的是祖国的实力。
    “有时是废虚,有时是不毛之地,极致的处境,极致的考验。这是人物坚韧和坚守的奥密,也是对演员功力和功夫的考验。”
          虽然外交官也是普通人,但请相信,在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方,他们会用热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所有中国同胞平安地回家。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下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然(chàng)
    B.哭(qì)
    C.开(dìng)
    D.热(chén)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恍忽
    B.纯粹
    C.废虚
    D.奥密
    (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心俱疲
    B.各得其所
    C.见异思迁
    D.神采奕奕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9
  • 3.古诗文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论语>十二章》中表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句子是
     
     

    (6)《诫子书》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二、活动

  • 4.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重大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作为世界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①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发展为自己的意思,有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②汉字手写不应该,但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1)请你根据材料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这则材料画线部分有两处错误,请任选一处并加以改正:
    我选第
     
    处,改为: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三、阅读

  •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收麦的故事
    杨辉素
          ①芒种忙,麦上场。
          ②芒种时节,是小麦收割时节。农村有句谚语:“收麦有五忙,割、拉、碾、晒、藏。”在所有农作物收割中,收麦是最忙、最苦、最累的活儿。收麦的苦和累,主要因为时间的紧迫。“麦熟一晌,虎口夺粮”“收麦如救火”,麦子一熟,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要上阵抢收麦子。
          ③记得我七八岁时,早晨天不亮,父亲就把我和哥哥喊起来。母亲备好了水壶、干粮和咸菜。父亲的手里,拿着两把磨得锃亮的镰刀。父亲大步流星走在前面,我们一路小跑跟在后面。
          ④那时候割麦要靠人工。父亲和母亲弯腰割麦,哥哥和我负责把割倒的麦子捆扎成捆。我们从天蒙蒙亮干到日上三竿,直累得汗流浃背,腰疼得直不起来。早饭是在地头吃的,干粮就着咸菜和凉开水。吃完来不及休息,又接着干。我和哥哥很快就像晒蔫的草,父亲不停地鞭策我们:“累也得坚持,如果偷懒,这一年咱们就别想吃白面馒头了。”
          ⑤我家有五亩多地,父母两人两把镰刀,起早贪黑地割了三四天才把麦子割完。之后又是捆“麦个”。麦子拉到打麦场后,再把捆好的“麦个”解开,铺散在麦场上。一次不能铺太厚,先铺一层,用牲畜套着大石碌碡在上面轧,人牵着牲畜在打麦场上转圈,直到把麦粒脱下来。再挑去麦秸,把轧好的麦粒连同麦糠一起扫起来。同样的方法再铺一层,再轧再扫。一次又一次重复,直到把所有麦粒都轧下来。轧下来的麦粒和麦糠堆成一座小山。再用木锨扬场,人站在逆风处,用木锨把裹着麦糠的麦粒使劲往空中抛,借助风力把麦糠吹掉,留下金黄饱满的麦粒。
          ⑥这样的劳动大约要持续半月到二十天时间。那还得是赶,上无雨的好天气,如果连日阴雨,麦子收割不了,麦穗上就会长出芽来,眼看着到手的丰收就泡了汤。
          ⑦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村出现了小麦收割机。收割机过处,小麦朝一边倒。省去了人力割麦,我们只需捆“麦个”,把捆好的“麦个”拉到打麦场上。这时候已经可以几家合伙买一台拖拉机了,用拖拉机装运“麦个”,省了不少力气。打麦场上也出现了脱粒机,不用牲畜来一点点轧了。
          ⑧我们小孩负责往脱粒机前传送“麦个”,机器旁的大人负责脱粒。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中,金灿灿的麦粒从机器一旁喷出来,从另一旁吐出飘飞的麦梢儿。这个活计一家人干不过来,需要几家人联合劳作,打了一家的再打另一家的。
          ⑨又过了十来年,我们村里开始有了联合收割机。一台巨大的机器,前面是一个红色的圆滚子,轰隆隆把麦穗、麦秆统统“卷”进去,把麦梢儿“吐”出来。联合收割机从地这头开到地那头,大人们都在地头等着呢,早已准备好了几十个蛇皮袋。联合收割机的长管子伸出来,哗啦啦的麦粒就往蛇皮袋里流。装了一袋又一袋。大人装袋子,小孩用布条扎紧袋子口。
          ⑩五亩多地,联合收割机连割带收,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再用拖拉机拉回家入仓,全部活儿加起来用不了一天就干完了。但那时联合收割机少,一个村子往往只有一两台,大家要排队拿号。
    ⑪如今,我们村和周边的村子都建起了农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只要一台机器,一名驾驶员,数百亩小麦一两个小时就能收粮入仓。农业合作社化零为整。节省了农业的成本投入。现在的农民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他们成了新型农民,搞起现代化农业经营。
    又到芒种时节,我仿佛又闻到了家乡的麦香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22年6月15日)(1)本文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收麦的哪些故事,请按提示概括。
    我七八岁时,人工割麦→
     
     
    →如今,农业机械化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组卷:4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

  • 13.步入初中的你,会遇到很多人,也公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或许会让你喜怒哀乐,百感交集,但不管怎样,人只有经历了,才会走向成长。
    请以“那件事,让我很 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标题补充完整之后作文;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组卷: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