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11/10 13:3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1年以来,伴随4G技术的发展和上网资费的下调,人类社会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作为人体感官的延伸,愈发紧密地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纸质媒体难以比拟的信息存储密度,其自身重量并不会因信息量的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手机向智能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两厢耦合的结果是手机贴身性和便携性优势的获取。不仅如此,借助移动客户端,手机摆脱了单一的通讯工具的定位,已转型为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型媒介。这些传播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相互孤立,相反,它们相互交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视频由此成为一种类似文字的言说方式。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拍摄,还能即时分享——互联网传播跨过WEB1.0时代的聚合传播和WEB2.0时代的社交传播,进入场景传播的新时代,这一嬗变的背后蕴含的是城乡间“知沟”弥合的可能。“知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蒂诺奇提出的,依据该理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在接收信息速度方面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慢,大众传播媒介输送的信息越多,两者间的知识差距越大。蒂诺奇分析了造成“知沟”扩大的五个变量: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如若对五个变量做进一步抽象提炼,“知沟”在相当程度上是下述两大因素合力的结果:人们能否快速获取信息(包括传播技能上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三个变量)以及能否理解信息(包括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两个变量)。
          在以印刷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时代,由于媒介使用门槛较高(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和不同圈层间信息交流的相对固化,存在于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知沟”的弥合难度颇高。伴随短视频的出现,影响“知沟”的变量值开始发生变化。任何人(不论识字与否)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就可以加入到短视频生产、传播的行列之中;借助互联网扁平化的传播结构,视频的传播穿透了阶层的壁垒,在扩大个体/群体社交圈层的同时,延展了社会共享的意义空间;由于视频与生活场景的近似性,其在理解上的难度亦比抽象的文字低——其结果是一向在媒介使用上处于弱势的农村居民获得了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信息传播的权利,并经由对自身娱乐诉求的满足,为各大短视频平台提供了足够的下沉市场空间。
    (摘编自王长潇、刘瑞一《网络短视频的走红机理及其双面效应》)
          材料二:
          美妆行业主要为渴望美丽的女性受众服务。由此可知,以推荐美妆产品、介绍时尚趋势为主要业务的美妆网红的受众也极大可能以女性为主。在女性受众通过美妆网红的短视频寻求消遣或是搜寻美妆信息时,她们很可能在无意识中加速了女性审美文化与消费主义的深度结合。有人指出,虽然时尚品牌、公关公司时常宣称“关心、尊重女性对外貌的自由追求”,但实际上只是在“假装宣传女性主义和性别平等”。由于美妆网红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为化妆品牌做广告、带货,他们所谓对女性追求外貌美丽的关心很可能是另一种形式上对女性的利用与剥削,追求自主、自由决定身体状态的女性主义意识在消费主义大潮中面临着被消费文化收编、利用的风险。女性审美与消费主义的结合,或许会使得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审美观逐渐成为商业的一部分。而由于商业逻辑逐渐深入女性审美文化的建构,女性决定外貌形象的选择权被时尚品牌、商业公司左右,女性审美文化也容易陷入标准化、刻板化的怪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受众们看上去只是在网络上寻求消遣,但是他们在社交媒体、直播平台上的点赞、评论、转发、互动都在某种程度上担当了网红们的数字劳工,此类“个体劳动”都被打包贩卖给了品牌商或是直接转换成了网红的店铺购买力以及带货能力,受众的肉体以及精神本质都被异化。此外,受众看上去是在自主选择想消费的内容,但是由于网红们及其背后的资本对粉丝量、互动量无穷尽的追求,网红们不断通过营业、发福利、炒作的方式来圈粉、涨粉,实际上,受众的内容选择很大程度被网红及其背后的资本所引导。有观点认为,女性主体性是女性在实践中体现的一种自觉能动性,从哲学意义上看,女性主体性“是女性对自身力量和能力的一种肯定”。综合来看,美妆网红的女性粉丝们虽然能获得短暂的心理愉悦,但是由于劳动与休闲的界限被社交媒体模糊、审美观被商业资本引导,女性受众的主体性也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甚至丧失。
    (摘编自匡文波《美妆网红与消费文化的批判性解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智能手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存储密度和更好的贴身性、便携性,它已经转型为一种复合型媒介。
    B.现今,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拍摄视频,并且即时分享,这种场景传播方式可能有助于弥合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知沟”。
    C.时尚品牌与美妆网红对女性追求外貌美丽的关心,促成了女性审美与消费主义的结合,其实是对女性的利用与剥削。
    D.女性对自身的外貌形象拥有自主选择权,但是该权利逐渐受到消费主义的侵蚀,个人的审美观常常受到商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网络短视频的影响,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手机将越发智能化、小型化,而传统纸媒前景黯淡,很可能走向终结。
    C.一般而言,视频的理解难度低于抽象的文字,这有助于农村居民获得比从前更多的信息传播权利。
    D.美妆网红及其背后的资本常引导着受众对消费内容的选择,受众往往并不具有真正的自主选择权。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某小学进行了关于“理想”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0%的小学生希望长大后成为网红。
    B.从美妆护肤保养到医美减肥整形,很多女性为了追求“白瘦幼”,不惜牺牲个人健康。
    C.“口红一哥”曾在专访中谈到:“有女粉丝在直播间居然买了两百多支口红,太感动了!”
    D.据调查,近半数的美妆用户在“小红书”站内看到美妆博主推荐的产品不超过3次,就希望购买。
    (4)近十年,网络短视频越来越“火”。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
    (5)如果你有一位姐姐,她沉迷于美妆网红的直播和短视频,你该如何奉劝她?请结合材料二列出劝说的要点。

    组卷:14引用:8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邢兰
    孙犁
          去年冬天,我随了一个机关住在鲜姜台。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这房子房基很高,那简直是在一个小山顶上。看西面,一带山峰,一湾河滩,白杨,枣林。到下午,太阳慢慢地垂下去……
          其实,刚住下来,我是没心情去看太阳的,那几天正冷得怪。雷,还没有融化,整天阴霾着的天,刮西北风。我躲在屋里,把门紧紧闭住,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从门上面的空隙,从窗子的漏洞,从椽子的缝口。我堵一堵这里,糊一糊那里,简直手忙脚乱。
          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来这里转转。我就请他坐坐,不过,我紧接着说:
    “冷得怪呢,这房子!”
    “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过人,只是盛些家具。”
          这个人说话很慢,没平常老乡那些啰唆,但有些气喘,脸上表情很淡,简直看不出来。
    “唔,这是你的房子?”我觉得主人到了,就更应该招呼得亲热一些。
    “是咱家的,不过没住过人,现在也是坚壁着东西。”他说着就走到南墙边,用脚轻轻地在地上点着,地下便发出空洞的嗵嗵的声响。
    “呵,埋着东西在下面?”我听见这个人随便就对人讲他家藏着东西,并没有一丝猜疑、欺诈,便顺口问了这句话。他却回答说:
    “对,藏着一缸枣子,一小缸谷,一包袱单夹衣服。”
          他不把这对话拖延下去。他紧接着向我说,他知道我很冷,他想拿给我些柴禾,他是来问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他问我怕烟不怕烟,因为柴禾湿。
          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
          不多会儿,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好像这些东西,早已在那里准备好。他把劈柴放在屋子中央,茅草放在一个角落里,然后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
          他向我说:
    “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
          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
          有时,他拿些黄菜、干粮给我。但有时我让他吃我们一些米饭时,他总是赶紧离开。
          起初我想,也许邢兰还过得去,景况不错吧。终于有一天,我坐到了他家中,见着他的老婆和女儿。女儿还小,母亲抱在怀里,用袄襟裹着那双小腿。我看见那女孩子没有裤子穿……
          邢兰没表情地说:
    “穷的,孩子冬天也没有裤子穿。过去有个孩子,三岁了,没等到穿过裤子,便死掉了!”从这一天,我才知道了邢兰的详细。他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还只有西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且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
          现在是春天,而鲜姜台一半以上的人吃着枣核和糠皮。
          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着抗日工作,我想不出别的字眼来形容邢兰对于抗日工作的热心,我按照这两个字的最高度的意义来形容它。
          邢兰发动组织了村合作社,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属耕种的,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年的春耕。
          而邢兰是两个团的团长。
          邢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他实在是勉强做去的。
          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地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农具合作社做几架木犁。
          而竟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来,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调,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
          在晚上,我拿过他的口琴来,是一个“蝴蝶牌”的,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花的钱不少呢,一块七毛。”
          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
          他曾对我说:“我知道冷是难受……”这句话在我心里存在着,它只是一句平常话,但当它是从这样一个人嘴里吐出来,它就在我心里引起了这种感觉:
          只有经受寒冷的人,才贪婪地追求一些温暖,知道别人的冷的感觉;只有病弱不幸的人,才贪婪地拼着这个生命去追求健康、幸福……
          记到这里,我才觉得用不着我再写下去。而他自己,那个矮小的个子,那藏在胸膛里的一颗煮滚一样的心,会续写下去的。
    一九四〇年三月二十三日夜记于阜平【注】①本文节选自孙犁同名小说,有删改。②坚壁:把物资转移走或埋藏起来,使不落到敌人的手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得怪呢,这房子!”第一次见到邢兰,“我”就忍不住发牢骚,表明“我”因住宿条件简陋“没心情”,感到委屈。
    B.“我”是一名八路军干部,邢兰对“我”非常信任。“讲他家藏着东西,并没有一丝猜疑、欺诈”,表现了当时良好的干群关系。
    C.“不多会儿,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表明邢兰做事热心,考虑周到,早就为“我”做好了准备。
    D.邢兰身世悲苦,家境贫寒,却“无条件”地“参与抗日工作”,有些工作可能力不从心,但他一直任劳任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寒冷萧瑟的自然环境,为主大公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更衬托出邢兰的热情。
    B.小说没有正面写惊心动魄的战斗,而是用粗犷简洁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C.这篇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平凡的小事来表现他不平凡的优秀品质。
    D.“那藏在胸膛里的一颗煮滚一样的心”,语言生动,形象地表明邢兰对革命工作的无私奉献会一直持续下去。
    (3)小说中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花“一块七毛”买一只口琴,对邢兰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小说中邢兰买口琴、吹奏口琴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孙犁说:“因为有时我们常常抽象地谈艺术的政治性或是文学的艺术性,反倒把生活性忘记了。没有丰富的切实的生活经历,政治性和艺术性都不能产生。”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孙犁所主张的生活性的。

    组卷:20引用:8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外文化环境下的中国“四大名著”传播情况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圈的传播情况差异较大,亚洲国家内的四大名著传播情况较为乐观,尤其是在日韩的传播最为广泛。而在欧美国家,除了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理解的汉学家们,   ①,其中《红楼梦》的影响力远低于另外三部。究其原因,《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宗法家族式情节,甚至是中国传统的物品、餐饮等内容都成为传播的障碍。
          在传播方面,   ②,还可以通过说唱、影视或游戏等方式来传播。其中,从游戏的角度来看,对《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改编的形象最多,并广泛流传于国外。相比较来说,我们很难发现有对《红楼梦》改编的游戏或形象。
          而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    ③,四大名著就不可能广泛流传于国外。然而,翻译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这不仅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我国汉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存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以至地理环境的差别,整体文化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由于翻译与交流欠缺的问题,大量《红楼梦》的研究著述没有流传到国外。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致的。
    B.这不仅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导致的。
    C.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D.这不仅是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16引用:7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在写到如何绘画大观园时,薛宝钗的言谈展现了高超的绘画造诣,认为“如今画这园子”即使就起稿构思而言,也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二是需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如此,“方成一幅图样”。
    《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图样起稿构思“两个阶段”的见解,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6引用:1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