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安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19 18: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和杰弗瑞•威廉姆森研究指出,在人口转变初期,由于死亡率下降而生育率保持不变,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这快速增长使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下降,抚养负担加重,因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在人口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即生育率开始下降时期,人口增长减缓,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即人口红利阶段;当生育率下降到与死亡率相当,人口趋于稳定静止,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都趋于常量,这时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中性。这一论述使我们明白,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影响。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尔建立和发展了人力资本经济理论。此理论及实证研究指出,人口教育、人口健康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明显效用,人口结构合理、人力资本投入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西方历史人口变迁和当今东亚人口转变都证明了这理论。中国也是如此。从纵向历史数据看,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后,我国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即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开始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相呼应。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得到极大发挥,有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如今,不少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都乐观预测,中国经济高增长率可以保持10到20年,能够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目标。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只考虑人口因素,预测没有错误。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一个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时期,即人口红利期。但结合地域因素考虑,预测未必乐观。从横向地域上看,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从人口角度看,沿海地区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处于优势地位,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地位。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人口抚养比最低,人均GDP最高且发展最快;贵州、西藏等地人口抚养比最高,人均GDP最低且发展缓慢。同样,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济济,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质最高,中西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虎大的人口数量与地域差异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压力。只有保持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提高中西部人口素质,我国社会经济才可持续发展。
当我们把目光只停留在人均指标的时候,我们就会推演出,人口越少越有利于人均指标提高从而越有利于发展的荒谬结论。而我们“一孩”政策背后恰恰有着这样的逻辑。如果继续实施只顾及人口数量的严格生育政策,虽然会少生不少人口,但会使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那么这不仅使“人口红利”迅速丧失,使中国经济失去可持续增长的活力,也会使中国丧失国际竞争力。
(节选自李建新《风险社会与中国人口结构安全》,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教授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增长与三阶段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存在联系。
B.人力资本经济理论指出,人口结构合理与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C.在实施计划生育以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曾经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
D.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经济发展等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差距很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引述哈佛人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
B.文章用改革开放中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经济的事实,证明人力资本经济理论的正确。
C.文章对学者乐观预测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辩证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压力巨大的结论。
D.文章人力资本经济理论论述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的论述是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亡率开始下降,人口快速增长,这时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处于人口红利阶段。
B.只要加大对人口教育、人口健康积极投入,社会经济就一定会快速良性发展。
C.保持合理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提高中西部人口素质,中国经济才可持续发展。
D.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减少,中国经济可能会失去持续增长的活力。组卷:11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年4月29日11时22分,长征五号B运载大薪将航天器“天和”号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开启。中国未来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将由1个核心舱加2个实验舱组成,形成“T”字形结构,可以靠泊l般货运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质量可达到100吨左右。
空间站最关键的组件是核心舱,它被命名为“天和”。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为22.5吨,是我国研制的最大航天器,也是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射的最大最重的航天器,超过了国际空间站上任意一个密闭舱段。核心舱可分为资源舱、生活控制舱和节点舱。资源舱为空间站提供电力、燃料等。生活控制舱又分大柱段、小柱段,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节点舱是空间站的对接枢细,用来连接各个舱段及飞船。
从位置上讲,核心舱位于空间站“T”形架构的主千上,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都将与它连接。如果将未空间站要扩建,会将两个核心舱相连,形成一条主轴,这种析架式的结构也是未来空间站的发展趋势。从功能上讲,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的大脑。它集成了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消防系统、空气处理系统、厨房、卫生间、睡眠区等。用三个简洁的关键词概括,“天和”号核心舱的功能就是:管理、控制、生活。
(摘编自《天和号核心舱发射,中国天宫空间站正式开建》)材料二: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2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一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薪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来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今长。3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三个月,成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
(摘编自李凯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材料三: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圈满成功。这也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
(摘编自唐魏《天宫遨游记:神舟十二号已顺利返回地球》)材料四: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顺利对接运行,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建设完成了重要一环。此后还须11次火箭发射,才能确保2022年底“天宫”空间站按计划进入使用阶段。届时,近地轨道将有两个空间站运行,一个是国际空间站,一个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相较于国际空间站,“天宫”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设备技术进步让“天宫”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其核心舱内部结构更简洁。“天宫”太阳能组件使用更先进的三结命化家电池,具备良好高能量密度以及特殊环境耐受性能,光电转化率可以达到30%,而国际空间站4部太阳能电池翼转化率不及15%,在进行电力传输时还需要专门的散热板进行控温,“天宫”却不需要。“天宫”将来的巡天光学望远镜是一个独立舱段,巡天光学舱与“天宫”空间站共轨运行,在轨维修时与空间站对接即可。“天宫”空间站使用霍尔推进器调整大气阻力带来的轨道高度损失,而图际空间站却使用货运飞船来帮助调整。
(摘编自网易《简单对比天宫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1)下列对材料一“天和”核心舱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建设,中国“天宫”空间站将由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组成,形成“T”字形结构。
B.“天和”是我国研制的最大航天器,也是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射的最大最重的航天器,超过国际空间站上任意一个密闭舱段。
C.“天和”核心舱可分为资源舱、生活控制舱和节点舱,资源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节点舱功能是连接各个舱段及飞船。
D.“天和”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的大脑,它集成了各种系统与厨房、卫生间等,其功能可用管理、控制、生活三个关键词来进行概括。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空间站采用桁架式结构,符合未来空间站发展趋势,其核心舱设计既考虑到将来舱船的连接,又考虑到将来空间站的扩建。
B.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将按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的交会对接,这说明我国空间站建设技术领先世界。
C.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是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他们在轨驻留三个月,乘舱返回时被东风着陆场准确搜救。
D.安全返回与成功发射意义同样重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3名乘员的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取得成功。
(3)与国际空间站相比,“天宫”空间站有哪些后发优势?请概括说明。组卷:8引用:8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岭上无战事
王筠 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冲级了道路,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那流挂,一派云速雾翠。山下的敌人没动静,除侦察机偶尔从云缝匆匆一过,地不鸣,枪不响,“黑老鹅”和“油挑子”也没来捣蛋。稍一放晴,下边的给养送上来了。国大雨阻隔,阵地上快要断粮。山上修了储水池,还弄了不少汽油桶,几场大雨后,蓄水设备装得满满当当。
李八里没想到王翠兰跟着上来。“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这是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王翠兰却笑了:“给你说你能让俺来?”黑云岭经常遭敌人炮击轰炸,流血死亡是家常便饭。山下的营地虽说有“油挽子”光顾,但与黑云岭比,安全系数大得多。上来了不能马上把她撑回去,李八里不高兴也高兴,自从告别山下营地,告别马先生、喇叭小刻他们,又是好几天了。王翠兰说:“他前些日子做梦,又梦到你挂彩。你说我咋么光做这样的梦呢?”李八里说:“啥么好梦不做,就做瞎梦,瞎做梦!”“唉,”王翠兰轻轻叹了一口气,“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喻么时候能打完呢?”“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王翠兰说:“你说这些美国倦,好好的不搁美国家里待着,偏偏大老选跑朝鲜来,不来朝鲜,他们也不会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李八里嗔道:“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我能有啥么事情?啥么事都没有!”
照明的油是柴油,烟气大油烟味重。香黄的灯光飘忽不定,山洞里忽明忽暗。远处的火把将近处的景物照亮一片,不大的洞口接纳着微弱的天光。战士们知道营长的老婆上来了,都离得远远的,尽量留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坐了一会儿,王翠兰扒着李八里的衣服领子朝里边看。李入里侧着头说:“看啥么呢?又没生姐。”王翠兰说:“姐没有,乱子还能没有?”确实有烈子,大乱子小规子都有,衣缝间,毛发里,随便一翻就一串串的。天气好没有敌情的时候,战士们就坐在太阳底下脱光衣服,把缝隙翻出来,大拇指对着大拇指,挤得乱子啪啪响。大家还开玩笑说是“革命虫”。王翠兰说消灭虱子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将脏衣服放在开水里煮。李八里说:“哪有条件煮风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王翠兰很严肃地说:“你不要不当回事,灭烈子是治疗队工作,你当营长的不支持?”李八里说:“不是不支持,没有条件!你看看,要啥没啥,昨么烧开水?”王翠兰说:“你这不是有汽油桶吗?刚才我见那边摆着十几个。”李八里说:“就那点水,还得留着打仗用……煮烈子,亏你想得出来!”“你这个人……我让你窝囊!”王翠兰动手来解李入里的衣服扣子。李八里躲避着说:“唉,唉,动手动脚的,叫战士笑话。”
这时孟正平走了过来。王翠兰对他说:“教导员你来了正好,李营长不配合治疗队工作,你看咋么弄吧。”孟正平询问王翠兰一个问题:为什么送给养还带来一袋松针?王翠兰说:“治疗夜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育眼?”“有,不少呢。”孟正平说,“支持,肯定支持!为了部队战斗力嘛,哪个不支持?”孟正平也不管李八里同意不同意,就安排战士们照着王医生吟咐去落实。几只汽油桶架上了松枝树干,炉火熊然,热气蒸腾,一件件土黄色的军服在铁皮大桶内翻卷。炊事班的锅也烧上了松针水,绿色的汁液散发着特别的味道。王翠兰握着李八里鼻子给灌下一碗绿汤水。李八里尝过美国咖啡,觉得这个松针绿汤水比美国人的咖啡还难喝。
天气不阴不晴,云层很低,不是敌机活动的时候。五六只大铁桶架在洞口附近燃烧,蒸腾的热气让潮湿的山洞变得温暖。王翠兰说:“不打仗多好,喇叭刘吹他的喇叭,马先生教他的书……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李八里说:“光想过太平日子!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千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操得满地找牙,以后再见你就客气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未朝鲜我能碰到你啊?”王翠兰轻轻摘了李八里一胳膊拐,两个人偷给地笑了。这欢笑照散了他俩思念逝去战友的不快。故人已去,活着的还要战斗。王翠兰说:“这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总不能拥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李八里说:“当然不会。打不动了和平就会到来。”
王翠兰一直觉得喇叭刘没有死。他咋么能死呢?在老家统北灵型,但凡碰上吹吹打打的喇叭班子,就会有喇叭小刘活灵活现的模样,李八里也是如此。八个月以后,王翠兰在朝并元山五老里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龙凤呈祥。五老里是她跟李八里结婚的地方,她还记得洞房花烛夜敌机“油掩子”来捣乱。王翠兰给两孩子起名:李援朝、李抗美。
(选自2020年9月9日《解放军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黑云岭阵地大雨后飞瀑流挂、云遮雾罩的景象,既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真实的背景,又为后文夫妻战地重逢渲染了气氛。
B.王翠兰是营长李八里的新婚妻子,她关心丈夫安危,痛恨美国入侵,盼望着抗美援朝战争早日结束,是一个向往和平生活的女战士。
C.孟正平询问王翠兰后,吩咐战士烧开水去虱,安排炊事班煮松针水,这热火朝天的煮沸场景描写,给小说增添了一抹温馨生活气息。
D.小说没有描写敌我双方生死博杀的残酷画面,而是聚焦战争间隙的生活场景,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想表达其内心的反战厌战情绪。
(2)请简要分析小说末尾一段的作用。
(3)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组卷:26引用:4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发现,①______。有体外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因为它能够抑制血红素氧合酶的mRNA表达和酶活性。此前学界发现,吃过多红肉会促进肠癌,这是因为血红素能催化脂质氧化,过多时还能促进细胞过度增殖,产生细胞毒性;②______,那么大量叶绿素就会替代血红素,保护人体不被过多的血红素危害。这是因为叶绿素是含镁离子的卟啉结构,血红素是含铁离子的卟啉结构,两者因结构相似而有一种竞争关系。
有动物研究发现,用菠菜叶绿素提取物给高脂膳食造成肥胖的小鼠灌胃,可以减轻内毒素血症,降低多个炎症反应指标。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就发现,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抑制多种化学致癌物的致突变。此后又在黄曲霉毒素污染地区的人体研究中发现,应用叶绿酸或富含叶绿素的食物进行预防干预,可以降低体内黄曲霉毒素代谢物的水平,可以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带来的肝癌风险。我国肝癌高发地区的研究也证实,③______,最低成本的方法就是摄入叶绿素。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组卷:7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这话的意思是,仁人志士做事,一定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除公害,并把这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当代中国青年应该谋什么利,除什么害?应该如何践行兴利除害原则?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价值观等不同,不同青年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上述材料中的问题能激发你哪些思考?请结合自身生涯规划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