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二十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5难度:0.7
  • 2.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H>0。改变下列条件一定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组卷:33引用:4难度:0.5
  • 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6引用:2难度:0.8
  • 4.把下列四种NaOH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NaOH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组卷:18引用:2难度:0.7
  • 5.化学反应O2 (g)+2SO2 (g)⇌2SO3 (g)在硫酸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2引用:5难度:0.7
  • 6.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恒温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②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率,从而改变该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④3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1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⑤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⑥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组卷:228引用:17难度:0.9
  • 8.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2Z(g),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5

二、非选择题

  • 23.氮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数据如下:
    时间/s 20 40 60 80  100
    c(NO2)/(mol/L) 0.12  0.20 0.26 0.30 0.30
    ①20s内,v(NO2)=
     
    mol•L-1•s-1
    ②升高温度时,气体颜色加深,则正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为
     

    ④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向该容器中充入0.80molNO2,则达到平衡后:c(NO2
     
    0.30mol•L-1(填“>”、“=”或“<”)。
    (2)已知2C(s)+2NO2(g)⇌N2(g)+2CO2  ΔH<0的正反应速率方程为v=k•p(NO2),逆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p(N2)•p2(CO2),其中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如图(lgk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
    1
    T
    表示温度的倒数)所示a、b、c、d四条斜线中,能表示lgk
    1
    T
    变化关系的斜线是
     
    ,能表示lgk
    1
    T
    变化关系的斜线是
     

    组卷:8引用:1难度:0.4
  • 24.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K2.在温度973K和1173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K1 K2
    973K 1.47 2.38
    1173K 2.15 1.67
    (1)通常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
     
    .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写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浓度.

    组卷:19引用:7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