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2020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气派
    汪建新
          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令无数人为之陶醉。
          毛泽东诗词古朴典雅、对仗工整、抑扬顿挫,是运用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实斗争和现代生活的光辉典范。正如毛泽东对作家梅白所说:“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毛泽东一向反对使用古奥偏典,故作艰深晦涩。他借用的典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颇为熟悉的,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牛郎神女、吴刚嫦娥。毛泽东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如“一枕黄粱再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是行军路线、道路状况的真实描绘。“敌军国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分析判断。“当年鏖战急,弹洞千村壁”是战争遗址今昔对比的客观纪实。这种语言,经得起行家里手咀嚼玩味,普通读者也一看就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倡导的文艺创作原则。前者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再现,后者主张既表明对现实的态度又体现对未来的渴求。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滥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以《七律•长征》为例,它是现实主义力作,也是浪漫主义精品。就纪实长征这一重大事件而言,它是现实主义的;从抒发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而言,它是浪漫主义的。每一句诗都概括了长征的某种特征,都再现了长征史诗的局部面貌,都赞扬了红军的钢铁意志和豪迈情感。真实的感受、磅礴的力量、澎湃的激情使《七律•长征》成为千古绝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毛泽东诗词,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B.毛泽东认为旧体诗词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其诗词是运用该形式反映现实斗争和现代生活的光辉典范。
    C.毛泽东诗词借用的典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
    D.《七律•长征》感受真实、力量磅礴、激情速湃,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对毛泽东诗词的文化价值做了准确的定位,强调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
    B.文章接下来层层递进,由主到次分别从民族风格、语言、创作原则三个方面论述。
    C.文章恰当引用毛泽东对作家梅白所说的话,直接表明了他对中国旧体诗词的态度。
    D.文章在论述中运用了大量例证,如《七律•长征》等诗词诗句,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并不涉及外国文化。
    B.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表现传统文人的普遍情感。
    C.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他的诗词人民群众一看就懂。
    D.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深沉而浓郁的激情。

    组卷:3引用:3难度:0.6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2分)

  •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个题。
    材料一: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知识、开展社会教育与提供社会活动场所等重要职责,改革开放后,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有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仍存在总量不足、经费不足、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以及国际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国家“十二五”时期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黄志良《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材料二

    材料三: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很多地方“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缀图书馆”的做法渐渐演变成“一缀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在中国事实上就逐步造就了“一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
          随着经济实力提升、政府向服务型转型,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开始排上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再者进入新世纪后,恰逢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在中国完成重建,唤醒了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崛起,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之后,带来了服务效益的迅速提升和公众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反过来又坚定了地方政进一步推广总分馆制的决心和力度,地方实践经验很快被吸收转化为国家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又面向全国普及推广。
          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作为国家标准,填补了中国图书规范体系中服务类标准规范的空白,是文化行政部门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南,也是各缀公共图书馆立馆的纲领。在这一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公共图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分馆服务……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摘编自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
    材料四
          在美国,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国会图书馆、州图书馆和市、县图书馆分别承担不同的服务职能,定位明确。美国国会图书馆以为国会议员提供服务为工作重心,各州图书馆也以州议会、州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美国市、县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向本地区居民提供服务。所有的市、县图书馆均实行总分馆制,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区域图书馆网,向辖区公众提供普遍、均等、无差别的服务,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各市、县图书馆并非都有总馆(或主馆),总分馆制的广泛实行使公众可以就近方便地利用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身边的“大书房”,而且使图书馆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此外,美国市、县公共图书馆以行政区域。
          居民财产税为主要经费支撑,税收占图书馆年度经费的70%-80%;实行由行政区域居民组成的董事会制度。图书馆经费预算、支出都要经过董事会审议,图书馆馆长向董事会负责因此,美国公众普遍具有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图书馆普遍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美国公共图书馆以读者服务为根本宗旨,所有工作紧密围绕读者服务展开,从而保证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摘编自徐大平《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启示》)(1)下列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其发展受到国家重视,是我国“十五”时期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B.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级图书馆”的做法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逐渐演变成”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
    C.2006年-2014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和人均公共图书藏量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较前一年增长量最大的年份。
    D.《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是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立馆的纲领,它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以及国际化水平较低成为制约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B.2006年-2014年随着我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的增大。人均公共图书藏量也逐年增加,但2008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增长量最小。
    C.2006年-2014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和书刊外借册次呈正比增长,从2012年起,总流通人次和书刊外借册次均超过了3000。
    D.21世纪后,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在我国得到重建,唤醒了图书馆人职业精神,因此新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建设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崛起。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与美国公共图书馆在实施制度方面的不同。

    组卷:3引用:5难度:0.6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波
    鲁迅
          七斤嫂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啊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糊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
          噗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柏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确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地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柏树下去;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感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打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常说“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一九二零年十月(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不只是显示她的不满情绪,而且表现了她陈旧腐朽的观念,从中也可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B.七斤的“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在小说中几次写到,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同时也是人物身份的象征。
    C.七斤因为撑船进城被人剪去了辫子而垂头丧气,对七斤嫂的责骂隐忍,无可奈何,小说刻画了七斤麻木、愚昧、落后的形象。
    D.小说“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一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时代的变革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景象,写出赵七爷“辫子”对村中人的影响。
    (2)七斤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组卷:26引用:7难度:0.5

八、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 9.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注:图片左下方的最后一点为散落的轮胎,“酉”字里的“横”为一辆倾斜的汽车。
          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驾危害极大。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原创,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组卷:2引用:3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10.阅读材料,并根据要求作文。
          赫尔曼•黑塞说:“若无阻力,则一事无成,你必须是你自己,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丰饶而美丽。每个人作为躯体只有一个,作为灵魂不只如此”。
          根据黑塞的话,结合你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体验,自选角度,写一篇字数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论述类文章,题目自拟。

    组卷:15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