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7/5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的新方向,旨在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彰显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天下担当。它既尊重和关照个人、国家的利益,又超越个人和国家的界限,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追求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可以说,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彰显,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文化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讲信修睦、善待他人、兼容并包、世界大同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敦厚平和的气质,孕育了推己及人的文化,形成了强不凌弱的禀性。义利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持正确义利观,不冲突、不对抗,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一种和平绿色的国际发展战略,是一种更加恢宏、高远的国际关系准则。
“和而不同”是一个反映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而基本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增添了发展动力。比如,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国家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创造条件。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求同”的决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求同”的基础上,还正视民族的多样性、国家的差异性,体现了“存异”的态度。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世界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倡导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中共同发展,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贾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意蕴》)材料二:
“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易经》辩证论述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则,提出了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的观点。天地人三道相互联系,各行其责,缺一不可,表达了对“天人合一”的原初见解。《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达的是天与人之间对立而生,统一而化的自然运动规律。中国古代先贤虽然对“天人合一”的表述彼此略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自然和人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自工业化以来,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不得不面临臭氧层破坏、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无论生活在西方还是东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使人类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人类自身是个整体,也使人类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它以合理的方式处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出崇尚和谐的价值诉求。
“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求的和谐境界。早在西周末年,就产生了“和同之辨”,先贤意识到当时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并认识到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循“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只有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才能更好的发展。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认为差异是君子和小人分歧的关键所在。老子认为对立是事物存在的常态,当然对立并不是事物之间的唯一关系,对立的事物往往还彼此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甚至在特定的条件下还能转化为其他事物,事物之间虽然存在对立,但并不影响对“和”的共同追求,因为只有在“和”的状态下事物才能更好地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倡以“和而不同”将不同国家凝聚到一起。“和而不同”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财富,是中国的原创,但其内涵同时也具有世界性意义,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财富。建立在“和而不同”基础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和种族不仅不会阻碍人类的共同发展,反而会通过彼此间的沟通交流碰撞出更为璀璨的文明成果,并成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孙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统文化根基》)(1)下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文化意蕴,顺应了时代潮流,建成了新的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就需要超越个人和国家的界限,舍弃个人和国家的部分利益。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的新方向,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不平等性,但倡导不同文明沟通交流,碰撞出更璀璨的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气质孕育了推己及人的文化,形成了强不凌弱的禀性,这与中华传统哲学和正确义利观有关。
B.“美美与共”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平等性的诠释,是实现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重要条件。
C.《易经》论述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则,《道德经》中提出了自然运动的规律,二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大相径庭。
D.“和而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的和谐境界,“天人合一”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却难以体现和谐的价值诉求。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一项是
A.《老子》第二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荀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
(4)两则材料在论证“和而不同”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5)请简要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系。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雨(节选)
曹 禺 鲁四凤 太太,您吃药吧。
繁 漪 谁说我要吃药?
鲁四凤 老爷吩咐的。
繁 漪 我并没有请医生,那里来的药?
鲁四凤 老爷说您犯的是肝郁,今天早上想起从前您吃的老方子,就觉抓一付,说太太一醒,就跟您煎上。
繁 漪 煎好了没有?
鲁四凤 煎好,凉在这儿好半天啦。
[四凤端过药碗来。]
鲁四凤 您喝吧。
繁 漪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鲁四凤 我。
繁 漪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
鲁四凤 倒了它?
繁 漪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鲁四凤 (犹豫)嗯。
繁 漪 ①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鲁四凤 (拿着药碗)您忍一忍喝了吧。还是苦药能够治病。
繁 漪 (心里忽然恨起她来)谁要你劝我?倒掉!(自己觉得失了身份)这次老爷回来,我听见老妈子说瘦了。
鲁四凤 嗯,瘦多了。听说矿上正在罢工,老爷很着急的。
……
[门大开,周朴园进。他约莫有五六十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
周 冲 客走了?
周朴园 (点头,转向繁漪)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
繁 漪 病原来不很重——回来身体好么?
周朴园 还好。——你应当在到楼上去休息。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
周 冲 母亲看来就没有什么病。
周朴园 (不喜欢儿子们这样答复老人家的话,沉重地,眼翻上来)谁告诉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坐在沙发上)
繁 漪 (怕他又来教训)朴园,你的样子像有点瘦了似的。——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
周朴园 昨天早上已经复工,不会有什么问题。
……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 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 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 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繁 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 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繁 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周 萍 (求怒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繁 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②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 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 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 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开始因矿上罢工着急、瘦了,但后面他却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可见周朴园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资本家。
B.周朴园说周冲“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他认为周冲和繁漪不服从他的要求,有离经叛道之举。
C.周朴园想方设法地逼着繁漪喝药,这既是展示他作为封建大家长的家庭权威,也是对身患肝病的妻子的关爱。
D.周冲认识到父亲的专制强横,因此当周朴园向他询问“学费分出一部分”的事时,他只能痛哭地说“没有什么”。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四凤起到了串联人物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她让繁漪吃药,引发了周家人就“喝药”产生的矛盾冲突,还引出了矿上的冲突。
B.周冲为母亲感到不平,就为母亲说情,对周朴园说“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希望家人平等相处,表现了他的天真善良。
C.繁漪面对周朴园逼迫她喝药这件事,经受了从开始的忍受、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只能妥协、接受的无奈而痛苦的变化过程。
D.舞台说明中“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这一句,展示了相关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3)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分别表现了繁漪怎样的心理?请简要说明。
(4)黑格尔说:“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戏剧冲突的作用。组卷:24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如今这个海量信息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具有正确辨别信息的媒介素养。既然媒介素养强调的是①____,那么辨析信息的准则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的青少年容易受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信息的影响,主要就在于②____。因此,必须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广大青少年在信息的海洋中健康成长,避免被“三俗”信息侵蚀。
人文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如果忽视人文教育,就会使一些青少年心灵空虚,人文精神缺失,理性思考能力缺乏,让“三俗”信息钻了空子。人文教育不仅能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灵,提升人文精神,③____。所以,无论是处于哪个年龄阶段,无论是哪种教育模式,都应该充分重视人文教育。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法制教育。信息时代,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自由也是有限度的。要教育广大青少年守住法律底线,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一个理性文明的网民。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要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三俗”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关汉卿是我国“元曲四大家”之首。
B.马克思说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C.木结构建筑中的梁头常常做成“蚱蜢头”。
D.鲤鱼“科学家”会杜撰某些虚构的东西。组卷:2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物学家屠呦呦在谈自己能发现青蒿素时说,她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并从传统医学文献中获得了新的灵感和启示。
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谈自己的教育历程时说,童年时对鲤鱼的奇思妙想和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理论的兴趣,使他走上科学之路。
以上材料对正在求学成才的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