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5/1/6 11: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人言及的“筋骨”,大都指向支撑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或是内在精神,即我们常说的精神凝聚力、思维立足点抑或更为简明的“文眼”等概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文化先贤在总括一个时代的文学筋骨时,多选用言简意赅的词汇勾勒其整体面貌。诸如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之类,概括的既是情感之韵味,也是思理之意趣。可见,人们往往把“筋骨”理解成某种思想的代名词,进而从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展开言说。当我们讨论“新时代文学的筋骨”这一话题时,不妨就从新世纪诗歌入手,窥探它的筋骨究竟为何,作一番谈“骨”论“筋”的尝试。
无论是人的筋骨还是文的筋骨,都由“骨”与“筋”组构而成,两者承担的功能亦有所区别。对一部诗歌作品来说,“骨”就是维持一首诗、使它看起来成为诗歌的要素,可以理解为诗的形式。如果要支撑起诗歌的肉身(内容),“骨”就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和密度,彰显出属于诗的形态,诸如分行等核心特征,均缺一不可。同时,诗歌的“筋”或者说“筋脉”可以使固定在形式中的文字运动起来,接续行与行之间的意义,使之贯穿为一个气韵流畅的整体,从而打造出诗歌的思想性。当“筋”与“骨”整合为“筋骨”时,它理应指涉那种能够撑起文本所有精神性意义的力量。尽管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太可能形成统一的结论,但笔者还是认为,诗歌的筋骨便是活跃于字里行间的精神主体形象,是灌注了诗人所有思想观念的那位抒情者。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作家可以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也能够经由这一形象深入他所身居的时代,与之产生角度殊异的对话。考量诗歌的筋骨,正可观测诗人如何各具匠心地设置和安排主体形象,使之充当时代与心灵之间的中介。
(节选自卢桢《文学之筋骨与诗歌的力量》)
材料二 真正有筋骨的作品,重要的还在于是什么让作品立起来,它是一种语言的质地,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精神的超越感。而在情感上,我们往往觉得能打动我们的作品,即为有筋骨的作品,这只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标准,就文学的公共性而言,其经验必须共情于普遍的人生,那是让写作得以获得共鸣感的砝码。也许诗歌的筋骨在于语言的创造性与出其不意之美,戏剧的筋骨在于恰如其分的矛盾冲突与内在的对话性,散文的筋骨则在于作者的真情实感与独特文学性的融合,而长篇小说的筋骨更强调史诗般的恢宏格调和历史纵深感。在短篇小说这一文体中,我们很难判断其筋骨的立足点之所在,因为短篇小说更接近诗,它并非要在固定篇幅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在这个横截面上可以打开文学生产的方式,那里面有筋骨所依赖的毛细血管和骨架格局,这同样关涉到作家确立自身叙事空间的技艺和方式,它是筋骨之一种。
胡适早在《论短篇小说》中说:“横面截开一段,若截在要紧的所在,便可把这个‘横截面’代表这个人,或这一国,或这一个社会。”胡适对短篇小说的认知是有其道理的。如果说短篇小说就是人生的横切面,从哪里截取是最能考验作家的,它不仅指涉一个作家的视野和眼光,同样也决定了他如何将个人经验对接时代之变,这才有胡适的论述中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精神关联性。这种从小角度切入个体经验内部的方式,正契合了短篇小说所要求的精巧与微妙叙事。我们所熟悉的欧•亨利、莫泊桑等外国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可能更注重技巧,像《麦琪的礼物》和《项链》中对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经营,都是有道可循的。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吸引人、打动人,可能还在于他不是那么匠气,他会在人生的横截面上讲一个好故事,像《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脖子上的安娜》等,都无不在人物形象上强调典型性,这种人物形象更像一种精神装置,能召唤出我们对人世理解的艰辛与困苦。而像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我们分到了土地》,以简洁的语言和镜头般的场景见证了农民分到贫瘠土地后的无奈,这可能无关题材和主旨,更在于作家本人反映时代所依循的审美维度。作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人生的横截面,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独特的美学就是让作品得以立起来的筋骨,它不仅包括内敛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叙事的节奏和气息,作家要以此写出生活中诸多的可能性。
(节选自刘波《在人生的横截面中显现的文学筋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一部诗歌作品来说,“骨”是诗歌的要素,“筋”打造诗歌的内核,而“筋骨”指涉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B.经由“筋骨”,作家可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读者能够观测诗人设置和安排主体形象的匠心。
C.每一种文体都带有特征鲜明的筋骨,短篇小说的“筋骨”特征就是不追求故事的完整,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
D.如果我们将短篇小说视为人生的横切面,那么从哪里截取,则考验着一个作家的视野、眼光以及与时代对接的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文学的筋骨”为论述主题,不过两者论述的具体对象不同。
B.“骨”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与密度,彰显诗的形态,才能支撑起诗歌的肉身(内容)。
C.与欧•亨利讲究短篇小说的技巧不同,契诃夫更注重截取最典型的“人生的横切面”。
D.作家选择切入人生的横截面,既依赖个体经验,也仰仗价值观与独特的美学立场。
(3)结合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学的筋骨”观点的一项是
A.屈原的《离骚》属于“楚辞体”或“骚体”,作品句式灵活,多用“兮”字。
B.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塑造了因国破家亡而产生悲凉心绪的抒情形象。
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多对别里科夫的生活环境进行描写。
D.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4)《红楼梦》中,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劝她“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依据材料一,简析黛玉如是说的理由。
(5)如何才能创作出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6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回答问题。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挂拐也挂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掉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
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
“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户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
“梦?”
“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中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
C.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两个人都抱着赌一把的心理。
D.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足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
B.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踢球,这一梦境是由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催生而成。
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馆的记忆,这记忆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
D.山子梦境中的自己腿上的肌肉结实,这和现实中的情形截然不同,令人心痛。
(3)前往体育场的路途中,山子的思绪不断在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当年这篇文章审稿的编辑认为:“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但基调还是明朗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组卷:96引用:14难度:0.1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
记者:有同学说,这是一个深度阅读消亡的时代。①_____?
主编:这种说法是不是太消极了?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碎片式的阅读,确实会让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总有人愿意阅读非娱乐性书籍,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
记者:近几年,②_____,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这些现象对读者有哪些影响?
主编: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属于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带给图书领域的灵感。前者让快时代的读者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也能帮助读者降低选书的试错成本。
记者:最近,亚马逊宣布Kindle电子书店将于2023年6月30日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让电子书的用户心生疑惑:③_____?请您解答一下这个疑惑。
主编:这要依靠两方面的力量来推动。一方面,只有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培养出了优秀的作者、译者和读者,电子书才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才会有长久的未来;另一方面,如果出版业对电子书的内容进行内涵式发展,让优质电子书的供给不断绝,电子书也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复兴中学不少同学在观看了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动宾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10个字。组卷:5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钟扬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他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在追寻人生理想的路上,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能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跨界”拓展了更宽阔的驰骋空间,成就了钟扬生命的高度和广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李峰,从20岁一进厂就被分配为铣工,近30年的时光里只干过这一个工种。他以不移的决心,求不变的目标。凭借“稳、准、细、精、巧”的精湛技艺,李峰先后突破了异形、薄壁、特种材料零件超精密加工等150余项生产加工技术难题,有力保障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等重大工程研制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在我们身边不乏突破区域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