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一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发布:2024/10/28 13:30:2

一、单选题(48分)

  • 1.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

    组卷:17引用:3难度:0.6
  • 2.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再到党的九大,紧扣人民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党作出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这(  )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转变工作中心,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断深化
    ④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

    组卷:17引用:4难度:0.7
  • 3.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针对一些门店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不能开展经营活动,却仍需支付房租、人力等高额运营成本,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难以为继的情况,该条例中首次设立了歇业制度。市场主体可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年。首设歇业制度(  )
    ①降低了企业保留资格的成本,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说明国家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③说明国家贯彻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制度创新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④体现了国家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组卷:2引用:8难度:0.7
  • 4.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下列能体现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
    ①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
    ④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组卷:5引用:2难度:0.6
  • 5.2021年5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即把东部地区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存储和计算)工程,它是一项国家级战略工程。“东数西算”有助于(  )
    ①消除东西部生产要素差距,协调区域发展
    ②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生产要素流向
    ③促进数据要素的供求平衡,助力乡村振兴
    ④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

    组卷:5引用:2难度:0.6
  • 6.在2021年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中提出要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以保发放为底线任务,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面对现实生活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下列选项中人们获得的保障与社会保障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
    ①武隆某贫困家庭获得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
    ②某市举办退伍军人岗前培训,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社会优抚
    ③张某小汽车因车损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社会保险
    ④郑州市对因暴雨受灾严重居民免费发放衣服和食物等——社会救助

    组卷:3引用:3难度:0.7
  • 7.在淮海战役胜利之后,曾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
    ③中国共产党能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④近代的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先进性

    组卷:10引用:15难度:0.6

二、非选择题(52分)

  •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方面作出如下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材料二:法治社会建设,不仅意味着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法律体系的健全,还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精神的信仰和对法律权威的认同、支持和捍卫,并将法治精神内化为自觉观念,外化为依法办事的自觉行为;在法治社会中,所有权力的运行都纳入法治轨道,公民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定程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遇到矛盾纠纷时,公民能够方便顺畅地通过法律渠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能够选择最便捷、最适当的方式及时有效化解纠纷,减少纠纷解决成本,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组卷:8引用:2难度:0.3
  •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基于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和我国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2018年8月整体审议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书,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关系的逻辑起点,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为主线,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把对人身权、人格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纂遵循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2)某校积极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提一条建议。

    组卷:4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