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2引用:2难度:0.6 -
2.如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3难度:0.6 -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5难度:0.6 -
4.科研人员发现:经核辐射诱变后的节旋藻(一种原核生物)突变株在空气中生长到第四天时生物产量比未经诱变的藻株提高了176%。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节旋藻经核辐射诱变后光合色素合成增强,核糖和核苷酸合成量增加,细胞呼吸代谢增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5.研究发现凋亡素是一种功能蛋白,可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穿梭,无论是在肿瘤细胞还是在正常细胞内,凋亡素都能进入细胞核;在肿瘤细胞中,凋亡素被修饰导致不能出核,定位在细胞核内,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而在正常细胞中,凋亡素能出核定位在细胞质内,不引起正常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6.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7.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P F1 1 黑色×蓝色 黑色:蓝色=1:1 2 白点×蓝色 蓝色:白点=1:1 3 黑色×白点 全为蓝色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
8.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DNA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等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3难度:0.6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
23.某红树林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道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停歇地”和“加油站”,是被多个城市包围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及其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红树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图是红树林保护区内部分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保护区中的候鸟属于生态系统的
(2)碳元素在鱼类与鸟类之间以
(3)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轻微的干扰时,红树林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这是通过系统内的
(4)保护红树林除控制污水排放、减少人类干扰,还需进行生态修复。具体的措施有:
①通过引种试验与驯化,培育新的适合本地种植的红树植物种类。该措施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
②定期投放鱼苗,并适当增加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为鸟类提供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
(5)综上所述可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组卷:8引用:1难度:0.7 -
24.全球气温升高会使水稻减产,寻找耐高温基因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获得一株耐高温突变体甲,高温下该突变体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WT)杂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说明耐高温为14
(2)已知耐高温突变体乙的隐性突变基因位于水稻3号染色上,为探究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后,再自交(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互换)。
①若
②若
③若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对应的杂交结果:
a.F1和F2均耐高温
b.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3:1
c.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1
d.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9:7
e.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5:1
最终实验结果与③一致。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图所示。
①图1中若F1产生配子时3号染色体发生重组,请在答题卡上绘出F2中相应植株的3号染色体
②对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如图2、图3。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
(4)研究人员将
(5)基因OsWR2的表达能促进水稻表皮蜡质的合成。为了验证“高温胁迫下维持较高的蜡质含量是水稻耐高温的必要条件”,研究小组以突变体甲为对照组,实验组为敲除基因OsWR2的突变体甲,将两种水稻置于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检测水稻组卷:12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