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考古学孕育于传统的金石学,金石学具有“证经补史”的作用,将青铜、石刻等古物上的文字当作传世文献之外的史料,可以修正和补充文献记载的历史,但金石学产生和发展的动机是对金、石等古物中人文价值的探索。
《周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有“器以载道”之说;《礼记》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故有“器以藏礼”之说。器物承载的“道”和“礼”是无形的,却通过有形的器物来体现,是来自前代的知识与传统,是可以被传承的人文价值。在金石学萌芽的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家就十分重视古物中的人文思想。孔子“信而好古”,他的一部分知识就来源于古器物中的“道”,并借助对“道”的阐释来传承古代的人文思想。《荀子》记载了一个孔子与“欹器”的故事:“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见到的这件“欹器”不是一般的容器,被悬挂起来时,无法盛满,也不能空置,只有恰好盛到一半时才能保持端正。显然,这件供奉在宗庙内的器物不具备实用价值,而是有着“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特殊寓意的礼器,孔子借助这件古器来阐发他的中庸思想。
北宋是金石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知识阶层热衷于对古代金石的搜求与研究,一个主要动机是借助对商周古器物的研究来复古三代礼制。宋初颁行《三礼图》,但“未必尽如古昔”,于是兴起了以古器物来诠释古代礼制的热潮。吕大临所撰《考古图》是一部传承至今的古器物研究著作,然其意义远在证经补史之外,是借助对古器物的考订来恢复三代古礼。吕氏家族是这场复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执行者,一家数代复古学礼。从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的考古发现看,吕氏极力复古了周代的墓园制度、棺椁制度,而且直接以大量的古器和仿古器随葬。宋代金石学从古器中寻求古代的人文传统,起到了人文传承的作用。
宋代以后金石学一度式微,直到清末民初,随着新发现的甲骨、简牍等被纳入搜求的范畴,金石学得以复兴,但这时的金石学也像其他很多传统学问一样,发生了向现代学术的转型,现代考古学应运而生。
与中国古代的金石学类似,作为欧洲考古学前身的古物学,其最初的动机也是寻求古物中的人文价值及其传承性。从14世纪开始,欧洲社会兴起了从希腊、罗马等古典文明中寻求人文传统的风潮,大量古物被发现和阐释。知识精英也像北宋的金石学家一样,把古物当成了比文本更可信赖的人文知识来源,努力从古物中寻求古典文明的价值观及其与当时社会的联系。19世纪,古物学开始了向现代学术的转型,承担了重建欧洲历史的重任,现代考古学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无论是中国的金石学,还是欧洲的古物学,其产生和发展的动机都是寻求古物中的人文价值及其传承性,古物如一座桥梁沟通了古今,使古今文明发生了联系,文明得以延续。当金石学或古物学转型为现代考古学后,对古代遗存中人文价值的挖掘与阐释、传承与共享依然是考古学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李梅田《考古学的文化遗产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石学能够“证经补史”,利用传世文献之外的史料修正和补充文献记载的历史。
B.儒家有“器以载道”和“器以藏礼”之说,器物可以体现无形的“道”和“礼”。
C.北宋的知识阶层热衷于搜求与研究古代金石,诠释古代礼制,试图复古三代礼制。
D.古物沟通古今,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是比传世文献更可信赖的人文知识来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梳理古代金石学的发展历程,中心论点是传统金石学孕育了中国考古学。
B.文章引用《荀子》的有关记载,旨在论证“欹器”是件具有特殊寓意的礼器。
C.文章以吕氏家族为例,论证宋代金石学寻求人文传统,起到人文传承的作用。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深入揭示了中国金石学与欧洲古物学产生和发展的动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胎于金石学的中国考古学,担负着挖掘与阐释、共享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
B.后世宫廷常悬挂欹器作为帝王的警示之物,这体现了古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推崇。
C.北宋兴起了一场诠释古礼的复古运动,其中代表成果是《三礼图》和《考古图》。
D.欧洲知识精英曾将古物当成古典文明价值观的载体,从中寻求人文价值及其传承性。组卷:2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1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印发。“一规划、四办法,对于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慧生说。
2017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初始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3个科目启用国家统编教材。2019年,“统编本”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与此同时,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于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2021年已覆盖26个省份。“三科统编教材更加突出育人导向,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做到了有机结合。”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分册主编叶小兵表示。
与此同时,制定(修订)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家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构建起全面覆盖各学段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的标准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教材精品意识,全面提升教材质量,用一流的教材支撑一流教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说。
(摘编自赵婀娜《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近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
(摘编自闫伊乔《五部门出台规定加强教材工作责任管理》,《人民日报》2022年05月24日)
材料三:
今天,“人教版数学教材”话题一连登上7个热搜。有网友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教育部教材局已关注到此事,介入调查。
由于社会审美日趋多元化,有关教材插画到底丑不丑的问题,或许见仁见智。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产品,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不是存在程序性缺失,公众意见在教材审查环节有没有长期“缺席”,则应当被严肃审视。
教材本身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审美和价值观的体现。很多网友就表示,过了十几二十年,自己还是会对瓜田里刺猹的少年闰土、杜甫像、三味书屋等老版插画印象深刻。对教材插画来说,特别需要专业态度和反复打磨的工匠精神。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的执笔者景绍宗分享:每一册封面创作,都历经了绘制线稿草图、色稿草图,与教材编写团队讨论,听取各方建议,征询孩子们的想法,最终由政府相关部门审查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有数遍乃至十几遍的修改调整,甚至会推翻重画。最终,封面作品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艺术也许存在争议,但一旦被应用到教材中,就存在妥不妥当、合不合适的问题。也许比起这些插画到底“丑不丑”,教材编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公众意见能不能被及时征询、重视更重要。
(摘编自任冠青《教材插画丑不丑,谁说了算?》,《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5月2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切实提高中小学教材建设水平,国家制定颁发了“一规划、四办法”,涵盖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教材的工作领域。
B.三科统编教材突出育人导向,贴近学生实际,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于2019年秋季学期起覆盖高中阶段所有年级。
C.在启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修订)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工作在稳步推进,构建起全面覆盖的标准体系。
D.专业态度和反复打磨的工匠精神对教材插画创作非常重要,这是景绍宗执笔的教材封面作品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扎实推进,牢固树立教材精品意识,用一流的教材支撑一流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
B.针对小学数学教材插画问题,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
C.“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反映出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存在程序性缺失、公众意见在教材审查环节长期“缺席”等问题。
D.插画是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文字相得益彰,少年闰土等老版插画让读者印象深刻,这也体现了新版教材插画水平的退步。
(3)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材建设水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2引用:2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秋水
范福潮 宣统元年秋,贝子庙住着四位山西商人。某夜吃酒,一人先醉,三人闲聊。甲是布商,酒至酣处,抻出一块布头说:“这块布三尺三寸五。”乙不信,拿尺子一量,真是三尺三寸五。丙说:“你们听说过‘手是秤’吗?”他随手端起茶壶:“三斤七两九。”这时,醉酒者嚷嚷着要喝茶,丙给他倒了一杯,放下茶壶说:“还剩二斤八两六。”甲取秤一约,果然不差。二人喜形于色,乙不屑道:“听说过‘一口清’吗?你们说尺寸、斤两和单价,我随口报价。”甲问:“白绸十七个钱一尺,两丈八尺三多少钱?”乙应声答道:“四吊八十一。”骄矜之态溢于言表,三人痛饮一夜,大醉。
八十年后,我在阿尔善油田工作。每次去锡林,都去贝子庙,看喇嘛念经、做法事。日久生熟,一位老喇嘛,给我讲了这段故事。我告诉他:那位先醉者要茶水时,递给甲一样东西,一根头发拴着两只虼蚤;天不亮,他的骆驼队就动身南行;那三人盘桓两日才走,途中遭遇暴风雪,冻死在浑善达克沙地。老喇嘛惊愕地打量我:“你怎么知道?”我说,那位先醉的人,是我祖父。他捻着佛珠,闭目不语。
我常常躺在草地上,望看变幻莫测的白云,怀念父亲,回味他给我讲的祖父的故事。
一天,我读《庄子集释》,上午《秋水》,下午《达生》,晚上《知北游》。父亲说:“你给我读一遍《秋水》。”父亲边听,边拿一支铅笔在纸上记着,我读完后,他说:“你把‘跂、稊、劬、曏、鸱、畛、趻、兕、虷、甃、奭’这几个字给我念一遍。”我念过后,他直摇头:“一篇就有十一个字不会念,一天看六篇,起码有上百个字念不出来,更别说字意了。我问你,‘笥’是何物?‘鹓鶵’是何物?‘尾闾’怎么讲?”我答不出。父亲正色道:“如此读书,不如不读。不读,或许不敢与外人道也,像你这样囫囵吞枣,将来若与人说庄子,可真要贻笑大方了。”
父亲教我读《秋水》:“经史子集,各有读法。庄子更奇,每篇都有不同的读法。最基本的读法有八种:一注音,二解字,三句读,四释意,五连篇,六涵泳,七辩论,八开讲。当年我教书时,《秋水》一篇,光是注音、解字,就准备了一个礼拜。”
父亲取一本格纸,让我隔五行抄一行。抄完一页,先把不会念的字用铅笔圈起来,查字典,在生字上注音。再把不懂的字词圈起来,在字下解义。一遍下来,注音、解字就完成了。句读之后,在下一行简释句意。另取一纸,逐段归纳大意,然后概述全篇宗旨,谓之连篇。每有会意,便作批注,如是者三,谓之涵泳。玩索数日,父亲问我:“准备好了吗?咱俩辩论一番如何?你问三题,我问三题。”辩论后,父亲说:“你可以开讲了。”
我讲了两段,父亲不满意。他说:“宋真宗在宫中宴请近臣,席间听人说起庄子,便命内侍唤‘秋水’,来者竟是一位翠鬓绿衣的女孩,她口诵《秋水》,一字不差,众臣皆惊。一篇《秋水》,各有各的读法,这是宋真宗的读法。你比那位名叫‘秋水’的女孩也强不了多少,鹦鹉学舌而已,离悟出《秋水》的真谛,还差的远呢!”
数年后,我在华山西峰过夜。踞崖临壑,沐月听松,目望云起,心随星移,恍惚之间,堕入云海,天地莫辩,归于混沌,豁然开悟。
文本二:
焚稿
范福潮 我把下乡后写的文字,拣中意者三十余篇装订成册,题名《送春集》,请父亲批评。父亲看罢,说:“文章仅是‘字冗’,倒还好办,删改几遍,便有起色;‘格弱’却是绝症,《送春集》十之八九为‘格弱’之文,只能烧掉。悔其少作,是文人晚年最大的痛苦,你年龄尚小,不知利害,下笔千万要慎之又慎。”
父亲1973年轻度中风,需拄杖而行,近来已不大出门。父亲的床上、枕旁全是书,读书时手不离纸笔,他不用本子,或用铅笔在书页上批注,或把原文抄下来批注,我把他夹在书里的笔记散页收集起来,用夹子夹好,收进书箱,想日后闲了细读。
午觉醒来,闻见一股烧纸的烟味,我进厨房一看,父亲坐在炉前,把箱子里的笔记一卷一卷塞进炉膛。
“爸,您怎么把它烧了?我留着有用呢!”
“我生不逢时,饱经战乱,半辈子为生计奔波,难得静心治学,纵使勤奋,怎敌乾嘉学人的读书、考据功夫?这些文字,即兴涂写,一鳞半爪,不成系统。万一你拿给外人看,轻则贻笑大方,重则误人子弟,为父罪过不浅。趁手脚能动,烧了它,死也瞑目了。
须臾,我把《送春集》投进了炉膛。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开头四位山西商人的故事分两次讲述,“我”的祖父幸运地避开了暴风雪,三位骄矜的商人却被冻死在沙地,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
B.《秋水》中“我”读《秋水》时有11个字不会念,父亲流露出失望的情绪并严厉批评了“我”,之后采用独特的方法指导“我”读《秋水》。
C.《焚稿》中父亲认为《送春集》格调柔弱,劝“我”烧掉《送春集》,告诫“我”下笔千万要慎之又慎,但当时“我”并没有接受焚稿的劝告。
D.《焚稿》既指父亲焚稿,也指“我”焚稿,父亲焚稿是为了让“我”焚稿,父亲想通过焚稿来教育我,让“我”对写作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2)《秋水》中父亲为何给“我”讲有关祖父、宋真宗的两个故事?请简要分析。
(3)两篇文章中的父亲形象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年一度的杨梅季节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朋友圈炫杨梅的人此起彼伏,但同时“怕虫党”也出来呐喊了:为什么杨梅要长虫子!在咨询了生物学、食品学专家后,我们接到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①
杨梅是日常水果中果肉完全外露的一种,这给果蝇创造了极好的繁殖条件。杨梅上要有虫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虫子在上面产卵了,二是②
杨梅中有虫子,但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怕虫党”是以“党”字为后缀构成的词,依据词模“X党”可构造很多词,如“标题党”“自拍党”“学生党”等。请简述“X党”的语义并分析“X党”的感情色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3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在学校内,既要有活泼进取的精神,又要有坚实耐烦的精神。有第一种精神,所以有发明、有创造。有第二种精神,利害不为动,牵制有不受,专心一志,为发明创造的预备。
———蔡元培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 请仔细体味这三位先贤的话,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两点,给你最知心的同学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