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书》叙事,多收入历史人物文辞,成为一大特点。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有“《汉书》多载有用之文”条,其论曰:“晋张辅论《史》《汉》优劣,谓司马迁叙三千年事惟五十馀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馀万言,以此分两人之高灭。然有不可以是为定评者,盖迁喜叙事,至于经术之文,干济之策,多不收入,故其文简。固则于文字之有关于学问,有系于政务者,必一一载之,此其所以卷帙多也。”自《史记》《汉书》先后问世,探讨“史汉优劣”、比较“史汉高下”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久论不衰的问题,论者或甲班乙马,扬马抑班,或在详细分析《史》《汉》叙事特点后提出不得以繁简定史之优劣的观点。赵翼此论进一步从载文的角度驳斥张辅之论,他以《汉书》各传与《史记》比对,认为那些《史记》所无而《汉书》增载者“皆系经世有用之文”,又指出《汉书》于汉武帝以后诸传也“多载有用章疏”,由此得出结论:“总计《汉书》所载文字皆有用之文。”
《汉书》载文入史,有其遵循的准则,而赵翼颇能体会并揭示出撰述者的匠心。以关于贾谊、东方朔文辞的载录为例。太史公在为《秦始皇本纪》所作的史论中,大篇幅地引用贾谊《过秦论》,用以说明强秦兴亡之势。《汉书》则将《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的史论杂糅,置于《陈胜项籍传》的“赞”中,这都是借他人之论来表达己论的做法。《史》《汉》又皆有贾谊传,述其生平,载其辞赋。不过,从二书为贾谊本传所作的史论中可以看到,司马迁旨在抒发对屈原、贾谊“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史记•太史公自序》)之品行的仰追;而班固在总结贾谊政治思想得失之后,明确告知读者该篇载文的体例:“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汉书•东方朔传》也大量地运用了载文方法,在该篇“赞”中,作者写道:“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故详录焉。”这是向读者说明,该传详细载录东方朔言辞,是由于世人多以奇异之论妄附于东方朔,故作者要通过详细地载文辨明“传所不记,皆非其实”(颜师古注)。可见,在《汉书》作者看来,处置得当的载文有益于实现史书叙事的实录旨趣。而从《贾谊传》《东方朔传》可以看出,《汉书》作者已经自觉地意识到文辞在叙述历史人物传记时的功用,并有意识地运用这项叙事方法。
《汉书》载文,使史事丰赡而不失典实之风。一向自负于文笔的范晔在评价《汉书》叙事时也称其:“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后汉书•班彪列传下》)《汉书》所载之文,不仅有诏令、奏疏、对策、辞赋、书信,还有反映民情民意的谣谚,后者颇能“以特殊方式反映民众的喜怒哀乐”(陈其泰《谣谚入史:班固<汉书>的功力》)。质言之,通过选载“有用之文”而增添史书叙事的丰富性,是《汉书》熟练运用的叙事方法,它反映出撰述者开阔的历史眼光,即通过选载“有用之文”展现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历史内容。这是《汉书》构筑起秩序之美和结构之美的重要方面。
(摘自朱露川《谈谈史书叙事中的载文——从“<汉书>多载有用之文”说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晋张辅以繁简定史之优劣,他认为司马迁以少总多,而班固则反之,从而认定司马迁比班固高明。
B.清赵翼认为《史》文简是因迁喜叙事不喜政务;而《汉》文繁,是因班固将事关学问政务者尽数载之。
C.《汉书》载文入史有其遵循的准则,即借他人之论来表达己论以及借文辞之美表达对传主品行的仰追。
D.陈其泰认为,《汉书》中的所载之文以特殊方式反映了民众的喜怒哀乐,显示了班固《汉书》的功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使文章行文摇曳多姿,既有文学性,又具严谨性。
B.第二段运用总分总结构,论述了《汉书》载文有益于实现史书叙事实录旨趣的观点,要点清楚,文脉贯通。
C.引述范晔、陈其泰的文字,旨在表达对汉书载文这种叙事方式的赞同:使史事丰赡而不失典实之风。
D.作者在引述范晔用语时,特意冠以“一向自负于文笔”“也称其”等字样,意在表明汉书之叙事令人折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优劣之争,不管观点、立场如何,某种角度上都可以看成是对《汉书》的重视和赞美。
B.班固自觉意识到文辞在叙述历史人物的功用,并有意识地、熟练地加以运用,显示出开阔的历史眼光。
C.若未选载有用之文展现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历史内容,《汉书》的秩序美和结构美将大打折扣。
D.本文作者对《汉书》叙事中的载文特点不吝赞美之辞,据此可以推断,他是不折不扣的抑马扬班派。组卷:12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将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本届论坛期间,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4月18日,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倒计时200天宣传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严格控制现场人数,更多的参与者通过视频方式接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出席活动并讲话,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一定能战胜疫情。中国的开放,不会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进博会筹办,未曾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当前正按既定目标扎实工作,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设立“公共卫生防疫专区”;进博会各参与方,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在开幕倒计时200天之际,第三届进博会再次向全球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发出邀请,希望各方积极参与,齐聚进博,共享进博。
(摘自《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倒计时200天宣传活动在上海举行》,2020年4月18日)材料三:
材料四:
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超70%,30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展,数十家企业连续签约未来三届……在中国搭建的进博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企业参与、分享着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带来的机遇。
世界500强企业米其林今年首次参展进博会。米其林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伟书杰说,“无论是企业团体、还是社会各界,都急需像进博会这样的平台来恢复经济、增强信心。”
“如今,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相连。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我们在中国继续深耕的信心。”连续第三年参加进博会的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说。
英国新任驻华大使吴若兰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双边贸易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重要。”她认为,“‘双循环’理念正符合中国强劲的市场需求和英国的出口需求,双方形成互补,可以相互促进。”
伟书杰则认为:“中国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给中国经济装配上两个强大‘引擎’。”中国促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能为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有助于稳定全球企业信心。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可持续的世界经济,而开放合作能让其更加坚韧、更具抗风险能力。
(摘自《疫情之年,上海进博会向世界传递“特别信息”》,2020年11月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目的都是中国要积极发展同参与国互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助力经济增长。
B.第三届进博会倒计时200天宣传活动如期进行,孙成海指示要严格控制现场人数,更多的参与者需要借助视频方式接人现场。
C.中国提出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装配两大引擎,国内大循环引擎体现中国的自信自强,国内国际双循环引擎体现中国的开放担当。
D.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不止一次参加进博会,而且30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也积极参展,这彰显了中国拥抱世界的大国气度和风范。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特殊时期召开的影响,第三届进博会进场人数较第二届有了减少,但这并未影响本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量的增长。
B.2020年进博会展会面积比上届扩大近10%,可见中国进博会被世界认可程度的加深以及参会各国和企业对中国的信心。
C.图1和图2都介绍了进博会的参展企业、展览面积、专业观众人数、进场人数等数据,据此可见进博会的迅猛发展。
D.三届进博会的意向成交量屡创新高,展示出中国内需消费市场的庞大和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追求。
(3)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第三届中国进博会在疫情之年得以如期举办有哪些原因。组卷:9引用:1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拯救
李睿
小哲坐在球场边,像往常一样,慢吞吞地脱球袜和球鞋。他穿的是阿迪达斯“猎鹰”,是去年比赛上演“帽子戏法”后爸爸给他的奖品。踢了一年,鞋子都旧了,尤其是左脚,红颜色的鞋面黯淡无光。
踢完球,人也放松下来,小哲还在想刚刚结束的球赛。疫情让他在家整整待了三个月,没有球踢的日子太难熬了。城市的病例终于清零了,球队的训练、比赛恢复正常。小哲上场前,弯下腰,摸了摸草皮,像是和久违的朋友打招呼。跑着跑着状态就有了,他一个人进了三个球,还给同伴喂了“两个饼”。和队友击掌、拥抱,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当然,小哲透是有遗憾的。伤停补时阶段,他一点劲都没有了,不然那个单刀球肯定能进,他错过了自己第一个“大四喜”之前,小哲和爸爸说过,想要一双新球鞋。爸爸说,可以,但你必须超越自己!
小哲忽然觉得身边无比安静,听不见队友的喧哗,听不见数练的嚷嚷,连爸爸的催促声也没有。爸爸是个外科医生,平时风风火火,他只要看见小哲慢吞吞的样子就着急,还要加上一句,你这性格一点都不像我,真是你妈的好儿子!
球场空空荡荡,而附近停车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群人围在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他们的额头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还有人拿着手机,站在路边,焦急地向远处张望。
小哲还是慢吞吞地往球场外面走,等他快透到停车场的时候,人群散开了,一辆救护车刚刚驶过来,顶棚上的灯放射着幽幽的蓝光。一个男人刚刚戴上口罩,向救护者叮嘱着什么。救护者用担架将躺在地上的男子抬上了车,砰的一声,车门关上,蓝光渐行渐远。旁边的人再次围拢过来,正中间的男人高大、瘦削,他看见了小哲,向着他招了招手,是爸爸。围观的人愣在那,但很快像是被按下了启动键,突如其来的掌声让小哲和爸爸都有些不知所措。
爸爸搂着小哲,朝车子走去,爸爸的手在抖。
“还有水吗,儿子?”
“没了,都喝没了。”
“你去对面的便利店,给我买瓶可乐,要冰镇的,快!”
小哲回到车上,里面弥漫着酒精消毒液的气味,爸爸摘下口罩,抓过可乐,一口气灌下半瓶,然后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很心满意足的样子。
“爸,刚才怎么了?”
“啊,没怎么,有个人在路边昏倒了,我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没事了,活过来了。”
“我怎么不知道?”
“你,慢慢腾腾地,我要是像你那么磨蹭,那个人早不行了。我先把你送回家,然后回医院。”
“晚上要和妈妈一起吃饭吗?”
“再说吧。”
小哲回到家,姥姥正拿着手机,一边看还一边唠叨:“今天那个年轻人命真大,要不是遇上欣力就完了。”储欣力,是爸爸的名字!“小哲快来,朋友圈都是你爸爸。”
图像一直晃动,地上躺着一个人,年纪不大,脸色正由紫变黑。爸爸先是检查了病人的呼吸和脉搏,又用双手按住他的胸口,一下,两下,三下……接着他一把扯下了口罩,眼镜也甩了出去。两个男人的嘴紧紧地贴着,一个男人的气流进入到另一个男人的身体,一条触礁的船渐渐启动。视频的时长只有短短几十秒,但小哲却觉得无比漫长。
妈妈给姥姥打了一个电话,说不用给她留饭,她要去医院采访,采访储欣力。姥姥还特意叮嘱你和欣力好好唠唠,两口子有啥话不能说的,你俩就是犟驴。
晚上,妈妈的新闻栏目播出了对爸爸的专访,镜头前的男人让小哲有点恍惚。他从没见过爸爸正襟危坐的样子,电视中的男人说话不紧不慢,但语气却很镇定,他说根本没考虑疫情,自己是个医生,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是常规操作,救死扶伤更是天职!
这件事动静不小,就连央视的记者也来采访了。在央视微博的评论区里,网友更是开了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反正都是正能量的硬词。
爸爸发了一条朋友圈,除了对亲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之外,还在央视的话题“医生路边救人连眼镜都甩飞了”旁边加了一个捂脸的表情。
没多久,小哲换了一双新球鞋,梅西同款2020猎鹰,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注:小说取材于发生在哈尔滨的真实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为“拯救”,含义丰富,既指医生爸爸对病人生命的拯救,也暗指这件事的发生是对医生家庭的拯救。
B.全文采用多种手法来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比如运用了细节、动作、对话等描写手法,也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儿子问起救人之事,爸爸只是轻描淡写,但当时的救人过程应该很是紧张,这从事后“爸爸的手在抖”可以看出来。
D.小说中也塑造了生活中父亲的形象,他对儿子表面冷,内心关心,结尾时捂脸的表情表现了他柔和的一面。
(2)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爸爸在救人过程中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3)作者通过不同的人物来呈现这个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卷:14引用:6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在某校举行的班徽设计比赛中,2020级1班获得了特等奖。如图是该班设计的班徽,请按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镜头前,十八九岁的战士们笑得有些青涩,但在抗洪前线扛起军人的责任,他们绝不含糊;
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创下新纪录,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大关,袁隆平听到消息笑得像个孩子;
对美国就疫情向中国甩锅事件,中国外交发言人耿爽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回应,并配上自信的笑容。
上述材料中人物的笑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7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