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教科院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开放机制和大众写作浪潮形成了“召唤结构”——读者即作者,各行从业者、爱好者贡献自身知识和经验,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使其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相对容易满足读者的知识“干货”诉求与“业内”情感共鸣,但在可读性和艺术性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批网络作家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与生活,以亲历者的“第一视角”书写一线真实面貌,用纯熟精准的行业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技术含量”。网文品类逐渐细分化,辐射扇面扩至医疗、刑侦、社区工作等相对“小众”题材,传递出饱满的时代信息。
          部分作家无法对一些特殊行业进行深入认识,写作使用的多半是公共材料,再经有限想象完成,或干脆闭门书斋、放弃了解“新生活”,将一大块写作领地拱手让人,因此“行业作者”适时填补了这个空白。
    “行业写作”也把目光投向了以往文学作品较少关注的群体,比如《不负韶光》以青年网民“毛毛虫”的“八步蝶变”为主线,勾勒了主人公从“网络刺头”到积极投身基层公益服务的蜕变之旅,表现了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时代风貌。
          业内曾经习惯拿阿瑟•黑利的《大饭店》《航空港》《汽车城》等“行业小说”抱憾中国当代小说缺乏行业叙事能力,近年来这一短板因网络文学得以缓解。跨行业写作大大充实了创作空间,给文学注入新风向。
          评论家谢有顺认为“行业写作”走俏,故事起了决定性作用,行业作者在经验、素材的运用上,比一般作家的纯粹想象更具新鲜感和刺激性。但这是否就能弥补艺术性的不足?“一些行业文、职场文更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离不开‘言情卖萌霸道总裁’模式;有的作品囿于职业说明书式描写,难以冲破目标读者限定。”有学者指出,过于“原生态”的书写,流于“行业知识罗列”,少了艺术化的二度加工与提炼。
          网络小说的业余作者多过专业作者,经典的文学训练和修养是短板;但打动人的作品并不一定总是训练有素、语言精良的。比起辞藻上的字斟句酌,如何避免依赖“穿越、重生、金手指、开挂、打怪升级”等套路,反而是更大挑战。
    (许鹿《职场人写行业故事,网络文学会否涌现一批“专家型作者”?》)
    材料二:
          从网络文学发展历史看,早期的网络文学因新媒介与知识分子的率先遭遇,短暂出现过一批拥有名校背景的知名网文作者。受到中西幻想小说传统的洗礼,武侠、玄幻、奇幻等类型是这些高学历作者的创作乐土。之后,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化,读者受众分层,资本驱使下的类型化复制提速,使得网络文学写作过分依赖“爽感”套路。相应的,大众阅读的数字化转型在为网文作者创造财富和IP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低年龄、低学历、非专技化的创作队伍。固然好作家未必与年龄、学历、专技背景划等号,但泥沙俱下是网络文学发展至今毋庸讳言的基本事实,网络文学的品质与内涵问题始终是一个待解命题,这与作者人群结构性密切相关。
          也因此,近年来社会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核心关切,就是现实题材作创作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总体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平,完成精品化,迈向经典化。网络文学所拥有的骄人之处不仅仅是“爽文”可读性,还有强大的知识传递能力——作者专业知识背景多元化后,在网文中呈现各行业专业信息与丰富经验。在此意义上,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或转为专职的网文作者,将逐渐成为网文界最为硬核的特点。我们有理由把网络文学精品化的一部分期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从既有专技人员撰写的网文作品来看,技术知识脉络细节精准、故事与科技融合密切,呈现出了真实感和历史感。比如《大国重工》作者对于中国重工业各门类基本知识体系和发展历程的熟稔度,读之宛然帮助我们弥补了认知的短板,从故事和人物中重温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和精神风貌。又比如《大江东去》,便蕴含了作者作为一个企业管理层,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型企业实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和经营的理解。读这些小说,不只是代入回忆,同时也是增补见闻。
          另一方面,专技人员网文创作呈现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值得肯定。他们所呈现的知识与价值,会影响更多有追求的网文作者,与网文传统里重考据、擅物质与历史建构的特质完全融合,于是出现了《大医凌然》这一类的作品。虽然依旧用的是网络文学的“爽感”机制,但对医学、生物学的知识及实践体系几近专业级水准,令读者体验到科学的美感、一种写一行而专一行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
          专技人员参与网络文学写作,这会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也就是说,由网络文学及其IP改编等带来的生产机制将创作的中心由语言转向故事,类型化的模式也为专技人员展开他们的作品提供了基本的情节递进模板。网络文学障碍的破除、门槛的降低将鼓励更多各行业群体来到创作的园囿,他们埋藏在心中的创作欲、表达欲将转化为叙事力、生产力。在这当中,更具综合修养和思想力量的专技人员会恰逢其时,他们的优质作品会纳入网文创作史的经典卷帙,为网络文学重塑强烈的社会关切与专业精神。
    (摘编自夏烈《专业知识作者正在改变网络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使各行从业者、爱好者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他们参与写作客观上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开放性。
    B.一批网络作家用纯熟精准的行业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技术含量”,从而解决了网络文学缺乏可读性和艺术性的问题。
    C.低年龄、低学历、非专技化作者的加入,壮大了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却也不可避免地催生出一批品质不高、缺少内涵的作品。
    D.对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模式化,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既要肯定其在网络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可借鉴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行业写作扩充了创作空间,却缺少艺术化加工提炼,因此提高“行业作者”的文学修养是网络文学创作应当着手解决的问题。
    B.拥有名校背景的知识分子开创网络文学的先河,他们热衷的武侠、玄幻和奇幻类作品为后续者提供了可以依赖的“爽感”套路。
    C.保持为读者提供“爽感”的可读性特点,充分呈现各行业专业信息与丰富经验,就可以推动网络文学完成精品化,迈向经典化。
    D.专技人员的作品具有真实感、知识性,表现出现实主义写作精神,代表着网络文学发展的未来趋势,承载着精品化的部分期望。
    (3)下列作品在材料中的引述,不是用以强调网络文学行业叙事能力的一项是
     

    A.《不负韶光》
    B.《大饭店》
    C.《大国重工》
    D.《大江东去》
    (4)请简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如何提升网络文学中行业写作的质量?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21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鸳鸯锁
    聂鑫森
          这是个春雨如丝的午后,六十岁的杨老大领着颜笑和茅矛,离开农家休闲村,沿着石磴道,朝左侧的一个小石坪走去。小石坪叫“天长地久”坪,立满了一排一排的铁索链架子。每个架子两根大石柱,绷着五根黝黑的铁索链,铁索链上套牢了一对一对的鸳鸯大铜锁。这条处于张家界远郊的大峡谷叫鸳鸯谷,谷中碧水盈盈,必须乘船进来,随处可见野生的成双成对的鸳鸯。
          颜笑和茅矛,是午前乘大木船进入鸳鸯谷的。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广州。他们都不到三十岁,曾共读于北京的一所大学,只是专业不同:男工女文;尔后分别供职于北京的一家化工厂和一家报社。持久的恋爱,终于结果,四年前他们旅行结婚专门来到鸳鸯谷,看鸳鸯戏水,购鸳鸯锁并让工匠分别刻上彼此的名字,再两锁相挽套牢在铁索链上,位置是A架的第三条链!然后,彼此各珍藏一把锁的钥匙。
    “天长地久”吗?难,那是一句美丽的谎话。当他们回到北京,开始庸常而紧张的生活时,才发现浪漫是一种昂贵的消费品。小套间的出租屋月租三千,伙食费、衣装费、交通费、通讯费、应酬费……让他们应接不暇。看一场进口电影大片,犹豫再犹豫;品一次酒吧的洋酒,惶怵又惶怵。埋怨声此起彼伏,吵架成了家常便饭。两年前,大吵了一顿后,性子急的茅矛辞去北京的这份工作,应聘去了广州的一家报社。偶尔两人也打打电话,不冷不热地问候几句,于是,婚姻成了一种摆设。该有个了断,把离婚证办了,但他们也有个心结:不能不再次在鸳鸯谷聚首,为的是去把鸳鸯锁打开、丢弃,才可无牵挂地去寻找新的爱情。
          他们乘船进谷,在农家休闲村住下来。原本都是单栋的双人鸳鸯小木屋,但他们却各住相邻的一栋。吃饭时,颜笑要做东,茅矛淡淡地说:“AA制吧,你不是富翁,我也不是穷人。”
          午饭后,他们到“天长地久”钥匙库去。管理鸳鸯锁架和钥匙库的,是本地人杨老大。四年前是杨老大给他们办的手续:购锁、刻姓名、套锁。杨老大接待的客人太多,已经不认识他们了。
          杨老大站在一排高高大大的箱柜前,问他们:“你们不是有自备的钥匙吗?”
          茅矛说:“掉了。”
          颜笑说:“忘记带了。”
    “你们想分手?”
          他们点点头。
    “不对。你们不带钥匙,说明有舍不得对方的地方。”
          杨老大叹了口气,然后问了他们的鸳鸯锁位置,便从一个箱柜里寻出了两把钥匙。他们默默地朝小石坪走去。
          雨丝虽细,却是密如帘帷。
          颜笑说:“茅矛,你没带伞?头发打湿了,会感冒的。”
    “伞丢在木屋里了。感冒就感冒吧,反正没人管。”
          颜笑说:“我的提包里有伞。”
          茅矛说:“我只用苏州出产的红绸折叠伞,你有吗?”
    “有!专为你准备的。”
          颜笑掏出伞,啪的一声打开了,递到茅矛的手上。然后,径直往前走去。
          杨老大回过头来,说:“你们进谷坐的那条船,驾船的就是我的独生儿子,今年三十二岁了。”
          茅矛说:“他的土家族民歌唱得真好,唱着唱着两眼都是泪。”
          颜笑说:“那时,不远处的水草丛中,正好钻出一对鸳鸯,他就唱道:‘不怕风雨不怕霜,不怕穷苦不怕殃。我等你——碗大的棒槌打不散,天上人间永成双。’”
          杨老大仰头望天,叹了一口长气,然后说:“儿子早结婚了,儿媳是山那面的人,又漂亮又能干,他们是赶场时对歌好上的。她嫁过来后,我的老伴患风湿病瘫痪了,农活、家事累人啊。她动员儿子一起去深圳打工,儿子不肯,要守在家乡照料母亲,要和我一起在鸳鸯谷接待游客。她就一个人走了,几年都不回来。儿子呢,却在这里苦苦等着她。”
          茅矛把伞盖低下来,遮住突然发热发烫的脸。
          颜笑问:“大娘瘫在床上,你也不容易啊。”
    “白天,请邻居帮忙照看。我和儿子要赚钱、存钱,然后把她送到省城长沙或者北京去治病。她跟着我苦了一辈子,我要好好地照拂她。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如果像鸳鸯一样,至死都在一起,那也是一种福分。”
          他们来到了“天长地久”小石坪,径直走到A架前。
    “在……这里。”
    “是……这一对锁。”
          杨老大用两把钥匙,分别伸进两把锁的锁孔里,拧了这把又拧那把,怎么也打不开。
    “怎么会打不开呢?”杨老大像问自己,又像问他们。
          颜笑和茅矛怦怦急跳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他们彼此望了望,又慌忙把目光移开。
          杨老大说:“是拿错了钥匙?还是这锁有感应,硬不肯分开?反正你们今晚住在这里,明天再来,好吗?”
          他们几乎是同声回答:“好。”
    “这附近还有几个景点:夫妻岩、对歌台、桃花溪,都流传着一个个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哩,你们去看、去听吧。记住,晚餐在我家吃,你大娘看见成双成对的年轻人,病就要轻几分哩!”
          夜深了,雨丝仍在飘飘洒洒。
          茅矛听见相邻木屋的门,小心地拉开又带上,接着,轻悄,的脚步声朝她的木屋走来。她忙赤脚下床,蹑手蹑脚去把自己的门闩抽开。
    (选自《首届“鱼凫杯”全国微小说奖获奖作品选》,成都时代出版社2017年)文本二:
          小小说不仅仅是写一个压缩了的故事,也不是一种新闻事件式的匆忙勾勒。我希望我们的小小说,具有一种文化品格。不管是对历史的钩沉,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切入,贯穿此中的依然是一种古典主义的人文情怀,所要表现的依然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
    (聂鑫森《小小说的文化品格》)(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四年前颜笑和茅矛将鸳鸯锁套牢在铁索链上后,还各自珍藏一把钥匙,就已经做好了将来开锁以斩断旧情、再寻幸福的准备。
    B.颜笑和茅矛准备离婚,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格的原因,更有因年轻而不会处理浪漫爱情和现实婚姻关系的原因。
    C.杨老大因为家事乱心而拿错钥匙,竟然歪打正着,给夫妻二人留下冷静思考的空间,戏剧性地挽救了这一段濒临破裂的婚姻。
    D.小说通过写男女主人公从相恋到结婚再到准备离婚的过程,再现了当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批评他们对婚姻轻率的态度。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突出“鸳鸯锁”“鸳鸯谷”以及成双成对的鸳鸯,暗示小说的爱情主题。
    B.画线句表现了两人复杂的心理,既因锁打不开而平静,又因不知对方心思而慌乱,说明两人动摇了离婚的念头。
    C.小说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展示人物性格。
    D.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在文中巧妙设置多处细节,为最后的反转结局作了充分的铺垫。
    (3)小说行文结构的双线各是什么?使用双线结构有什么好处?
    (4)如欲以“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为题写一则《鸳鸯锁》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组卷:39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早已引起全社会忧虑。严重的“网瘾少年”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到了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程度。随着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①       :—是家庭缺位,二是教育失灵,三是社会失范。
          客观地说,沉迷网络在很多成年人身上也时有发生。现代人对网络依赖很深,很多成年人都要被送去“戒网瘾”,②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把青少年身边的网线拔掉,就能保证他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那些痛斥孩子深陷“网瘾”的父母,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有足够的陪伴和关爱?人人低头玩手机的家庭餐桌,又怎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示范?就此而言,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提高网络素养,捍卫现实的边界和人际的温度,不让网络劫持我们的生活。
          让未成年人正确、适度地运用网络,准确认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是成年人理所应尽的义务。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来概括上文三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5个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范丞丞、关晓彤、张一山主演的电视剧《曾少年》剧组前往南京大学取景。之前剧组认为娱乐圈三大顶流齐聚,一定会引起青年学生的轰动,便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安保准备。可剧组到了之后,学生们根本没有什么反应,照常上课下课,即使路过也只是瞥一眼,并没有驻足围观。剧组出资75元一人招募群演,竟然无人报名。
          班级要以“青春的样子”为主题组织一次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