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17 22:0:3
一、“舟”文化溯源
-
1.根据提示,补全表格。
汉字 演变 释义 俞 会意字,从舟从 刂,
刂代表斧凿一类的工具,象以工具剜木,将木剜空做的船即是“独木舟”。
前 会意字,古作“歬”,从止从舟,止代表(1) 造 会意字,从宀从舟,告声,象(2) 结论一:祖先们利用舟的具象意义造字,将舟文化保存在汉字中。吾辈亦当不断“前进”,持续“制造”,做到“知者不惑,(4) 组卷:15引用:1难度:0.8
二、“舟”的象征义
-
2.根据积累,补全小文辑录的古诗文名句,并进行赏析。
舟的意象类型 诗文 出处 漂泊之舟 (1)艅艎何泛泛,
(2)王籍《入若耶溪》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离情之舟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曹植《杂诗七首(其一)》 援济之舟 (3)“
(4)闲来垂钓坐溪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李白《行路难(其一)》超俗之舟 (5)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6)风休住,
(7)沉舟侧畔千帆过,欧阳修《采桑子》
李清照《渔家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组卷:11引用:1难度:0.4 -
3.小文发现,他辑录的《五日观龙舟》和欧阳修《采桑子》里,同样出现了“轻舟”意象,但两诗借此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帮助小文完成赏析。
《五日观龙舟》①
林公彰
酒对新蒲兴欲狂,万方竞渡斗戎妆。
招魂②不见人归楚,拯死空馀水入湘③。
岂谓忠良④堪吊挽,翻然⑤士女共褰裳⑥。
随性也看轻舟利,激起烟波万恨长。注释:①该诗作于清初,此时温州龙舟竞渡活动逐渐从纪念活动变为游乐活动。②招魂:相传为楚国诗人屈原作品。③湘:湘江,汨罗江是湘江的支流。④忠良:指屈原。⑤翻然:迅速改变面貌。⑥褰裳:撩起下裳(戏水)。组卷:9引用:1难度:0.7
五、成果构筑。任选一个篇章,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
9.我们的项目活动到了呈现成果的时候,根据项目的方案,我们要完成《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本集设“一叶扁‘舟’”篇章。请你根据活动体验,或者,也可以为此项目学习活动写一个“反思”。
目录 要求 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泄露个人信息。一叶扁“舟” 舟的意蕴丰富,可作为工具联结世界,亦可寄托情思,结合项目学习过程谈谈对舟文化的理解。 项目反思 根据卷首的项目方案,结合项目学习实践过程,写写你的反思或评价。 组卷:2引用:1难度:0.3 -
10.我们的项目活动到了呈现成果的时候,根据项目的方案,我们要完成《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本集设“同舟共济”篇章。请你根据活动体验,或者,也可以为此项目学习活动写一个“反思”。
目录 要求 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泄露个人信息。逆水行舟/同舟共济 龙舟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传承与发扬龙舟精神。 项目反思 根据卷首的项目方案,结合项目学习实践过程,写写你的反思或评价。 组卷:3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