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17 22:0:3

一、“舟”文化溯源

  • 1.根据提示,补全表格。
    汉字 演变 释义
    会意字,从舟从刂,刂代表斧凿一类的工具,象以工具剜木,将木剜空做的船即是“独木舟”。
    会意字,古作“歬”,从止从舟,止代表(1)
     
    ,象人立在舟上,人在舟上顺流而下即是“前进”。
      会意字,从宀从舟,告声,象(2)
     
    ,(3)
     
    即是“制造”。
    结论一:祖先们利用舟的具象意义造字,将舟文化保存在汉字中。吾辈亦当不断“前进”,持续“制造”,做到“知者不惑,(4)
     
    ,(5)
     
    。”(《论语》)

    组卷:15引用:1难度:0.8

二、“舟”的象征义

  • 2.根据积累,补全小文辑录的古诗文名句,并进行赏析。
    舟的意象类型 诗文 出处
    漂泊之舟 (1)艅艎何泛泛,
     

    (2)
     
    ,满川风雨看潮生。
    王籍《入若耶溪》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离情之舟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曹植《杂诗七首(其一)》
    援济之舟 (3)“
     
     
    。”
    (4)闲来垂钓坐溪上,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李白《行路难(其一)》
    超俗之舟 (5)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6)风休住,
     

    (7)沉舟侧畔千帆过,
     
    欧阳修《采桑子》
    李清照《渔家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组卷:11引用:1难度:0.4
  • 3.小文发现,他辑录的《五日观龙舟》和欧阳修《采桑子》里,同样出现了“轻舟”意象,但两诗借此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帮助小文完成赏析。
    《五日观龙舟》
    林公彰
    酒对新蒲兴欲狂,万方竞渡斗戎妆。
    招魂不见人归楚,拯死空馀水入湘
    岂谓忠良堪吊挽,翻然士女共褰裳
    随性也看轻舟利,激起烟波万恨长。
    注释:①该诗作于清初,此时温州龙舟竞渡活动逐渐从纪念活动变为游乐活动。②招魂:相传为楚国诗人屈原作品。③湘:湘江,汨罗江是湘江的支流。④忠良:指屈原。⑤翻然:迅速改变面貌。⑥褰裳:撩起下裳(戏水)。

    组卷:9引用:1难度:0.7

五、成果构筑。任选一个篇章,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 9.我们的项目活动到了呈现成果的时候,根据项目的方案,我们要完成《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本集设“一叶扁‘舟’”篇章。请你根据活动体验,或者,也可以为此项目学习活动写一个“反思”。
    目录 要求 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泄露个人信息。
    一叶扁“舟” 舟的意蕴丰富,可作为工具联结世界,亦可寄托情思,结合项目学习过程谈谈对舟文化的理解。
    项目反思 根据卷首的项目方案,结合项目学习实践过程,写写你的反思或评价。

    组卷:2引用:1难度:0.3
  • 10.我们的项目活动到了呈现成果的时候,根据项目的方案,我们要完成《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本集设“同舟共济”篇章。请你根据活动体验,或者,也可以为此项目学习活动写一个“反思”。
    目录 要求 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泄露个人信息。
    逆水行舟/同舟共济 龙舟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传承与发扬龙舟精神。
    项目反思 根据卷首的项目方案,结合项目学习实践过程,写写你的反思或评价。

    组卷:3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