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跨地区中等专业学校百校联考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古运河的魅力,总也禹不开河边巷弄的映衬,与这一段河遗平行,两边各有一条街巷,分别是南下塘和南长街。我走下清名桥,前行十几来左拐,就进入了南下塘,这是无锡历史最悠久的巷子,房屋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处都显示着岁月的沧桑,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地排列着,间隔不选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间或有轻柔的音乐,透露出生活的祥和安逸,继续前行,一阵评弹的声音飘来耳畔,是从右边一所房子里传出的,门楣上方木质标牌上刻着篆体字“书码头”,不由得停下脚步聆听。吴依软语,舒缓柔婉,似泉水流淌,但骤然间又变得高亢急促,仿佛裂帛之声。尽管听不懂唱词,却依然是十分惬意的听觉享受。
          南下塘小巷走到尽头,左前方便是横跨运河的南门桥了。穿桥而过,对岸就是南长街。这条街比南下塘要宽敞不少,两侧店铺也更为密集,(  )有张小泉剪刀店等传统老字号(  )有各类出售专门物品的特色小店。游客也比南下塘街要多,神情步态中一派悠闲松驰。一边慢慢走,一边欣赏着街两边的老屋旧宅,琳琅满目的招牌,不知不觉中,清名桥又在面前了——脚步画出了一个长方形的轨迹,重新回到了刚才出发的地方。再一次从清名桥上走过。和上次不同,这一回下桥后是右行,不久就又登上了一座造型朴拙,名为伯渎桥的石拱桥。桥下东西方向的河道,被称为伯渎河,与运河相垂直,形成了一个丁字形。它是昊国的开国者吴泰伯为灌溉和排洪而开凿的,讫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远远早于京杭运河。战国时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伯渎河。查询资料,读到南宋赵孟頫的一首诗(夜泊伯渎》:“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戴酒船。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晓来莫遣催归棹,爱听渔歌处处传。”经诗人生动的描绘,当年胜景恍惚如在眼前。
          不妨说,古运河咸就了江南名城无锡。如果说无锡仿佛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古运河就是挂在脖颈上的闪光的项链,映衬得女主人风姿绰约,魅力无穷。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lòng chèn
    B.耳pàn 体zhuàn
    C,裂 záo
    D.或jiàn 然zòu
    (2)语段中的画波浪线二字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沧桑 弥漫
    B.门楣 灌溉
    C.松驰 讫今
    D.朴拙 恍惚
    (3)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
    B.既
    C.不是 就是
    D.要么 要么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A.鳞次栉比
    B.祥和安逸
    C.舒缓柔婉
    D.琳琅满目
    (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排比
    C.比喻
    D.拟人
    (6)语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说明、抒情
    B.记叙、描写
    C.记叙、抒情
    D.描写、议论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觐”读“jin”。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万事非”三字,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B.颔联“庭闱”,即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诗人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对亲人的怀念,流露出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C.颈联实写黄牛峡峡岸静谧,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虚写朋友所到之处的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表达对朋友艰难旅程的关切。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苍劲中蕴藏―股抑郁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了。
    B.颔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一气贯通。
    C.“黄牛峡静滩声转”一句中,“静”“转”二字,突出了黄牛峡滩涂江水的波涛汹涌,如在读者面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
    D.这首送别诗笔力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有删改)【注】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月氏:读“yue zhi“,古族名,汉时分大月氏(今新疆伊犁河一带)和小月氏(今祁连山一带)。③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④传: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用传车送”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方欲灭胡 事:事情
    B道必匈奴中 更;经过
    C.匈奴 得:俘获
    D.传单于 诣:到、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氏遁怨匈奴 侣鱼虾友麋鹿
    B.募能使者 今君亡赵走燕
    C.骞郎应募 勇气闻于诸侯
    D.于是西北国始通汉矣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五、应用文写作(12分)

  • 8.2022年4月20日上午,新湘市江北社区的罗森夫妇陪患病的老父亲到新湘市中心医院就诊,一不留神,罗森夫妇与父亲走散,罗森夫妇准备用手机发一条朋友圈来寻找父亲,并请医生帮忙在医院办公群转发。
          请你以罗森的身份拟写这一条朋友圈的内容。要求:相关信息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合理的增删调整;格式正确,文面整洁;条理清楚,内容合理;不少于15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5

六、作文(4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浦赛红,上海一家大润发超市的清管员。顾名思义,就是在卖场里做清洁管理。她专门负责防治蚊虫,苍蝇等有害生物。这个岗位学历要求不高,薪资水平一般,存在感也极低。可这不起眼的工作,浦赛红没有敷衍了事。刚上岗,超市给她配的是最简易的塑料苍蝇拍。别人拿到这种“原始”工具,顶多按部就班在卖场里挥挥拍子,只要保证顾客面前不出现蚊蝇虫子就万事大吉。浦赛红不满足于此,打打蚊蝇是简单轻松,但治标不治本,她想从源头上防治。浦赛红先是研究蚊蝇,从清晨到深夜,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蚊蝇的活动轨迹、行为特点,并仔细记录。她认真总结蚊蝇“作息规律”,按不同季节,归纳出不同习性。了解完对手,浦赛红开始“利其器”。从最初的苍蝇拍开始,她大大小小尝试了不下50种工具,物理的、化学的……掌握了规律,浦赛红在超市内外设计了“六扇门”的把守,布下“天罗地网”……13年的坚持,浦赛红成了“专家”。附近居民都来向她讨教经验。那份“蚊虫作息表”登上热搜,有1.8亿人点赞。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

    组卷:1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