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1/16 19:0:26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343引用:15难度:0.9
  •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_。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世百态

    组卷:363引用:24难度:0.8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3引用:2难度:0.5

  •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
     
    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
     
    把改为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
     

    组卷:387引用:8难度:0.7

  • 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5

  • 6.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请简要地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组卷:7引用:2难度:0.8
  • 7.名篇名句默写。
    ①日星隐耀,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③倚东风,
     
    。(秦观《行香子》)
     
    ,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两句中,借用典故抒发自己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⑥《长沙过贾谊宅》中,刘长卿抒写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然后写到“
     
     
    ”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组卷:5引用:1难度:0.8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学习(共8分)

  • 8.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请你也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问题。
    【我读报,我直播】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于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周密方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地开展,各项措施正有力地推进,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材料三:此次抽组的医疗力量来自全军不同的医疗单位,其中联勤保障部队所医院抽红950人,先期抵达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450人纳入统一编组。此外,从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红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现场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医护人员中有不少人曾参加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任务,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亚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我志愿,我行动】
    (2)你参加所在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活动时,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我巧思,我妙作】
    (3)你所在的校团委在线上举办“封城不封爱,一起过难关”征文活动。要求:讲述你的故事,表达你的心声,传递你的祝福。你打算怎样写?请写出你不一样的构思。

    组卷:59引用:4难度:0.7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42分)

  • 9.课内阅读。
    月  夜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月夜》中说“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有什么深意?

    组卷:3引用:0难度:0.9
  • 10.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 
     

    ②不不枝
     

    ③不可
     

    ④陶后有闻
     

    乎众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格?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_____      ①病毒,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地球上最小的生物种类之一,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走世间无数条生命。在15世纪末,美洲大陆还居住着3000万的印第安人,欧洲人把天花等病毒带给他们后,印第安人的人口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下降到100万!可见病毒的杀伤力,比枪炮还猛。
          ②但是你知道吗,我们人类的基因组中,有大约8%的DNA来自病毒。这些DNA在起什么作用?有人认为,它们是埋藏在我们体内的定时炸弹。实际上,正好相反,它们是来保护我们的。
          ③有一种叫内共生学的学说认为,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在几十亿年前是一种独立的微生物,后来它们把自己的DNA写入某种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这些真核生物后来演化成了植物,而叶绿体则成为植物的一部分,跟随植物遍布全世界,依靠这种方式成为地球历史上“最成功的生物”。
          ④而最近发表在《科学》(Science) 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指出,在人类进化的千万年时光中,有不少病毒感染人类并将自己的基因嵌入人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中的病毒DNA,可以作为抗病毒武器,保护人类细胞免受某些现代病毒的侵害。这种模式跟叶绿体将自己的DNA写入植物的基因组有点相似。
          ⑤先前的研究就表明,在小鼠、鸡、猫和羊的基因组中,被称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DNA的古老病毒DNA片段能够阻止某些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为宿主提供对源自体外的现代病毒的免疫力。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教授塞德里克•费肖特(Cedr ic Feschotte)也曾提出:“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个蛋白质DNA库,这些蛋白质有可能阻断多种病毒。”这些研究表明,病毒能通过嵌入人类基因发挥抗病毒作用。
          ⑥还有一种学术认为,病毒能参与人体的免疫,帮助人类共同建立防御外墙。新冠病毒流行以来已经夺去了全球600万人的生命,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但它身上也可能暗藏治愈癌症的线索。据《每日邮报》10月7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在《癌症》杂志发表科研文章称,一种改良版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可以杀死最难治和最致命的肺癌细胞。
          ⑦这项研究很重要,因为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发现,病毒能与人类的基因组共同作用,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抵御与抗击外来的侵袭与危害。
          ⑧在每个人的印象中,病毒给人类带来的确实只有灾难和痛苦,但如果把眼光放到整个人类进化旅程上,我们不难发现,病毒其实一直在推动人类的进化进程,而且如上面所说的,一直在优化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因为人类的基因组会在与病毒的某种相互作用中得到增强,比如建立了强大的免疫系统,又比如让病毒把遗传物质整合到人类的基因组中,为人类基因组“锦上添花”。
    (摘自“寰宇科学新观察”公众号2022—10—28,有删改)(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图表。

    (2)请品析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作用。
    (3)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文章标题,并阐述理由。
    A.《病毒可怕吗?》
    B.《病毒!》
    (4)文章第⑤⑥自然段的文字和下文的链接材料,都写到了科学家在研究病毒获得的成果,却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试结合文篇特点分析这样写的原因。
    【链接材料】“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从来没有动摇过、退缩过,总能以关键性的原创科研成果向祖国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她是科学家,是军人,更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种“特别的使命感”让她始终冲锋在前,于危难之际挺身担当。
    (选自“搜狐网”人物传记专栏《陈薇:降伏病毒的将军》,2022—09—19)

    组卷:14引用:1难度:0.3
  • 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汪曾祺
          ①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②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藟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中“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梁录》“茶肆”条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有一本书载:“杭州人一天吃三十丈木头”。指的是每天消耗的“擂槌”的表层木质。“擂槌”大概就是桃源人所说的擂棒。“一天吃三十丈木头”,形容杭州人口之多。
          ③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实。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一气三清的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
          ④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此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是“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番,这才满意。
          ⑤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云是明时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的兵砍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摸了摸,似乎有点楞。但一切竹竿似皆不尽浑圆,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椎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坐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写得很好,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拓本。
          ⑥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①之民的风度。
          ⑦晚宿观旁的小招待所,栏杆外面,竹树萧然,极为幽静。桃花源虽无真正的方竹,但别的竹子都可看。竹子都长得很高,节子也长,竹叶细碎,姗姗可爱,真是所谓修竹。树都不粗壮,而都甚高。大概树都是从谷底长上来的,为了够得着日光,就把自己拉长了。竹叶间有小鸟穿来穿去,绿如竹叶,才一寸多长。
          ⑧晨起,至桃花观门外闲眺,下起了小雨。
          ⑨做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减)【注】:①无怀氏:传说中远古帝王。其民安居甘食,其治下风俗淳朴而优美。
    【链接材料】
          “五天登五岳”“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8个景点”……日行数万步,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特种兵式旅游”正成为当下风靡年轻群体的一种“高性价比”旅行方式,火遍全网。
    (节选自《人民政协报》2023年05月19日)      班级决定开展“走近汪曾祺,走进桃花源”的研学活动。计划在品读汪曾祺先生的《桃花源记》后,重走汪曾祺先生桃花源之旅,请先完成下列任务:
    【梳理游踪】
    (1)你需要梳理文中游踪,制定行程,请补充下图。

    【细品游记】
    (2)读完文章后,小语认为第一段划横线句子末尾的感叹号应改为句号。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这篇文章标题很特别,也有一定的作用,请说一说标题的妙处。
    (4)关于“擂茶”部分,小语产生了困惑,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给小语讲解清楚。
    小语:这是一篇游记,文中“擂茶”部分与游记关系并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写呢?
    我: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因为
     

    小语:我明白了,就像《登勃朗峰》中,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体味游思】
    (5)结合文本,谈谈第6段提到的“无怀氏之民的风度”具体指什么?你更喜欢“无怀氏之民的风度”,还是链接材料中的“特种兵式旅游”,为什么?

    组卷:51引用:1难度:0.3
  •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内容纳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这一举措可谓应需而生。近年来,食堂剩饭倒饭、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马路上无视环卫工人的辛苦而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让家长定期来宿舍洗衣服、搞卫生之类的事频频见诸网络……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提出如一场及时雨,尤为必要。
          ②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③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近来,广西桂北初级中学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学习水稻知识,亲自割稻拾稻;北京一些中小学开辟农场让孩子们亲手耕种,切身体验劳动过程;很多中小学开展居家烹饪、清洗餐具、整理物品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④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语言简意赅,指明了劳动对生存的重要性。而劳动教育正是让学生习得劳动技术、提升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劳动亦可强健体魄。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建校之初,就开辟了“一米菜园”,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让学生出力,流汗,增强体质。劳动还能培养审美能力。试想想,看到自己辛勤培育出的麦苗蔬果郁郁青青、红红火火,不正是在欣赏一幅最美的画卷吗?置身其中,感受劳动的美好,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⑤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劳动者,在辛勤的劳动中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和轻视,詹天佑经过艰辛的勘测,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修建了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了甩掉“贫油帽”,王进喜以铁人精神,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石油工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打出新中国第一口油井;面对别国在技术上“卡脖子”的境况,众多科技人努力攻关,不断创新,让“九天揽月”成为现实……当代青少年通过劳动教育,学习先辈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往往能逐步培养起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和承担时代责任的使命意识。由此看来,劳动教育还能培养青少年勇担时代责任的使命感。
          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让他们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才能引领他们在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
    (1)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2)根据第④段的论证重点,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合做该段论据的一项
     

    A.安徽中医药大学将《中医古籍修复》作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第一课”,由专业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中医药古籍修复。在活动中,学生们早出晚归,认真填表,拆线,装订;翻阅大量医药古籍,修补缺损的文字。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古籍修复的艰辛,懂得了要爱惜古籍,更增强了积极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
    B.安徽中医药大学将《中医古籍修复》作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第一课”,由专业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中医药古籍修复。在活动中,学生们每天都清理灰尘,搬运古籍,装订修补,添加更换封面……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不仅强健了体魄,学到了多项古籍修复的技术,还学会了如何让修复的古籍更加精致美观。
    (3)针对下面漫画中妈妈的观点,根据文章内容,帮小明写一段回复妈妈的话。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得体。

    组卷:51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共50分)

  • 14.按要求作文。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信息相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组卷:293引用:13难度:0.3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ㅤㅤ“泪目了,总是被中国人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所感动”“这个故事中,有太多让人感动的人:没有放弃希望的救援队伍,一大早醒来就去找人的村民……”前几天,震后失联17天的水电站员工甘宇获救的消息,感动着方方面面的人们。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湾东河沿岸山体发生滑坡,形成堰塞湖,威胁下游装机6万千瓦的湾东水电站。危急时刻,水电站水工罗水没有迅速逃生,而是冲上约10层楼高的坝肩,打开泄洪闸。意识到发电机未关存在风险,他又和同事甘宇一起跑到厂房拉下电闸。两个举动,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村庄的灾难,挽救了下游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自己却被困失联。9月8日,罗永通过放烟雾获救:9月21日,失联17天的甘宇被雅安市石棉县跃进村村民倪太高找到。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式救援频频上演。从政府的强力救援,到民间的互救他救,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
    作文要求:
    (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