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河北省承德一中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一)

发布:2024/11/22 5: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终于开学了!”北京家长王丽莉(化名)如释重负。
          她的儿子开学就要上初中,在过去的多半个暑假中,王丽莉为了教育儿子要有阳刚之气。跟儿子几平一直在“战斗”。其实。她本来计划暑假期间送儿子一份大礼:小学毕业游。但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出门。王丽莉最初以为是青春期在作祟,但她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劲:儿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对着镜子梳妆。洗脸、护肤做得非常仔细,甚至会偷偷拿面膜去敷。王丽莉就撞到了两次。
          王丽莉马上找儿子谈话,告诉他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结果。儿子拿出了手机随手点了几下,八九个明星的照片张张划过,“你认识吗?我也希望成为他们这样。”他说,这八九个男孩是在“某某练习生”的综艺节目中出道的。看着一张张充满阴柔气息的男孩照片,王丽莉面露忧伤,心中充满了忧虑。
          其实,男孩教育的危机,《中国青年报》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关注,之后,性别教育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有些家长还特意利用寒暑假让孩子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的活动。但仍有很多中小学男生没有按既定的路线发展,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发育得更早,个子蹿得老高,但越来越多的男孩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美,喜欢精致妆容,热衷发美美地自拍、上传花样视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家长担心“男孩危机”,“娘气”亚文化请放过孩子》)材料二:
    “男孩危机”话题自10多年前进入舆论视野以来经久不衰。一些学者提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共同催生了“男孩危机”,并认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系于”。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女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在2009年已超过男性,占比达50.48%。在教育层次上,女性教育呈现“中专--大专--本科”的不断攀升趋势,显示了教育领域中女性地位的日渐上升和男性优势的逐步丧失。如此看来“男孩危机”似乎成了一个得到数据和日常话语支持的事实。那么。“男孩危机”是否真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
          女性教育优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女性得以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纯女户家庭大幅增加,男孩女孩被寄予同样的期望,两性获得了家庭收入提高后同等的家庭支持的增量公平。男女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大为改善。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不过研究显示,高考的性别分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并非高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便出现高等教育女性化,迄今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全球高校女生的总量已经超过男生,只有在南亚、中东等地区,女生仍处于劣势。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对应着更好的性别教育平等状况,身在其中的女性亦具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证明着自身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变化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城乡差异,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女性教育优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男孩危机”并无直接关系。
          反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女性教育资本的积累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女性在学术、就业、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弱势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结构性性别不平等状况。学术上,虽然本科教育中女大学生数量多于男性,但在高层次博士教育中,女性数量依然少于男性,学术领域中的女科学家比例低。在就业市场中,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可选择的范围狭窄。而且在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竞争中也不太容易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女性的教育优势遭遇传统的“梯度”婚姻结构,反而催生了更多“剩女”。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及表现,又使得女性经常在家庭决策中成为被牺牲的那个。更多的家庭主妇由此产生。
          总而言之,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更谈不上占据优势。两性不平等程度虽在降低,但同时也变得更加隐蔽,弥散于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话语和某些数据中,“女性优势”与“男孩危机”被看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有碍于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
          促进女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男性发展,遏制女性教育优势也绝不会推动“男孩危机”问题的解决,反之亦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获得充分、持续、健康的发展,都应被给予自由、充分而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教育向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真正解决教育领域中性别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两性的和谐共赢,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时评《“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导致的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丽莉想方设法仍没能改变受到“娘气”亚文化深刻影响的儿子,这表明阴柔的审美已经成为一些中小学男生的执着追求。
    B.那些在寒暑假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活动的男孩,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外表高大的他们仍喜欢精致妆容,显得很女性化。
    C.女性教育优势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但在高层学术领域,这一政策的推动效果还未明显体现。
    D.如果我们把“女性优势”与“男孩危机”看成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一直强调,这会妨碍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提到的“男孩危机”的内涵不大一样,材料一主要指男孩“娘气”化现象,材料二主要是指男孩在教育领域优势地位下降。
    B.因为女性有先发的优势且更适应考试制度,所以只要机会均等,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就会有绝对优势,其教育优势自然也会更加明显。
    C.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高校女生总量处于劣势,我国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劣势,原因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D.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着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既促进女性发展,也不削弱男性发展,使之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中认为,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B.统计显示,中国“剩女”在一线城市居多,特别是北京,剩女数量已经突破80万,不仅居国内第一,更是创下了世界之最。
    C.女孩子的教育优势,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几乎会丧失殆尽;用人单位或者明显或者含糊地表现出重男轻女的倾向。
    D.女孩并非只擅长死记硬背,她们也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随着试题中考查能力与素养的题目增加,女生的成绩日渐上升。
    (4)有人认为“‘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材料二是怎样批驳这一观点的?请具体说明。
    (5)两则材料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组卷:23引用:8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芳 邻
    【新西兰】欧文•马歇尔
          不管是谁新搬了过来,我爸都得在心里滴溜溜地打量,他的好奇心可不同于一般,凡事都慎思明辨,分寸拿捏得小心翼翼。
          邻居就是邻居,他们呼隆隆地闯进你家,院子里的凉椅说拿就拿,等你家到圣诞节少了给客人坐的东西,再劳驾你自个儿去搬回来吧!他们欣欣然地就接收了你多年累积的成绩,虽然这些是你栽了几个跟头才从教训中得来的,可他们不管,来者就是一副密探的姿态。
          隔壁的马克艾里斯特一家,就非常大度地容忍我们家桦树的枝条老是那么不安分地超墙越界,而且还礼尚往来地把他们家出墙的玫瑰送过来给我妈养眼,我妈瞧着可开心呢。
          等到戈林奇一家搬过来的时候,就只两口子,没那拖拖拉拉的一帮孩子,这可真是个清爽利落的好开始,正合了我爸的心意。从一听到原屋主打算卖房子,他就挂在嘴上念着:“咱可盼这个新房主别带来一大帮孩子。”说这话时,他眼前已勾勒出这副“蓝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车道上哭得哼哼唧唧,一部破烂的小三轮车给另一个娃儿踩得吱吱嘎嘎。
          戈林奇太太在白人里都算是白得出类拔萃,白得连一根青筋都看不见。她的头发倒是深色的,这下衬得皮肤更白了。“我丈夫在“未来证券”工作,”她说,“当经纪人。”很难得的几个薄暮时分,戈林奇先生会在院子里露个脸,看起来好像戈林奇太太特别把他送出来亮相似的,好教街坊们知道她是有丈夫的,而他们是有这位邻居的。戈林奇先生有张大脸,面子上阡陌纵横,布满岁月的痕迹,不只脸大,他的个头儿也不小。他有一种容得了沉默与寂静的肚量。
          几个月之后,我爸终于信心满满地宣称戈林奇家真是邻居的最佳人选。戈林奇太太从不强人所难,话也说得很巧,四两拨千斤地就把彼此的尴尬解除了。有此贤妻,她丈夫哪还需要说话。快到圣诞节的时候,我家邀他夫妇过来喝一杯,戈林奇太太翩然光临,白净优雅,不疾不徐,随身带来的仅是她丈夫无法赴约的歉意。
          一月下旬,白昼很长,夜晚来得很迟,九点钟天还没黑,我在自家院落的另一头修剪那丛早就风风火火开过的粉红色山茶花。正当此际,耳边传来呼叫我名字的声音,声音发出的方向,约莫就是我家和戈林奇家交界的“边陲地带”。“戈登,我好不好跟你说句话?戈登。”说话的是戈林奇先生。听到一个未曾正式谋面的邻居把我的名字朗朗叫上口,我感觉相当突兀。他怎么知道我名字的?大概他太太已经把附近人家的名姓都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也或许是我爸妈老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我,人家不用露脸,反正耳朵是张着的。“你正忙着呢,我真是不好意思打搅你。”他又开口,“事情是这样的。我刚买了张二手的写字桌,胡桃木的,可沉呢,实在没办法一个人把它搬进去。”
          戈林奇先生领着我朝他家车库走去,我们费了好大劲才将桌子搬进书房。以前这屋子属于马克艾里斯特家的时候,我来过好几趟。可现在,戈林奇家把这里变得很不一样,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他们把书房变成“奖堂”了。橱柜里架子上全是奖杯、奖牌,墙壁上都是照片。原来戈林奇太太曾经是一位“舞”林高手,冠军人物。一张又一张的相片将她优雅绰约的风姿展露无遗,她裙裾飘飘,秀发舞动,仪态万千。一个豪华金鼎是悉尼国际舞蹈大赛“现代舞集锦”获胜的铁证。
          戈林奇先生站在桌旁,神定气闲地接受我满眼的赞叹。我真想知道,这位内向的公司职员,是怎么娶到这位舞蹈比赛的冠军明星。不过谁知道,或许另一个房间里就藏有他辉煌的过去,如今却不为人知,就像戈林奇太太一样。
    “哪天我们过不下去了,”戈林奇先生说,“这些金牌银盾就可以一样样拿来卖,我们还能靠着撑下去。”他自嘲的口吻溢出对妻子成就的钦佩。
          不久,戈林奇太回来,当她向我道谢时,脸上掠过一片飞红,宛如又是那位年轻的冠军舞者,面对观众趋前致意,受宠若惊。看在眼里的戈林奇先生对我说了一句:“我真搞不懂,她巴不得别人都不知道她以前那些个风光事。”
          晚上我跟父母谈起今天的“日行一善”,顺便说到戈林奇太太当年在舞蹈界颇享盛名。我妈只对那房子自马克艾里斯特家走后改成什么样子感兴趣,我爸倒是对尘封的往事兴致不低。“嗯,跳舞,一个舞蹈皇后,”他说,“一个人的生活从绚烂归于平淡,多不容易啊!”我爸从此以后更加认定戈林奇家是好邻居,不过来往反倒是减少了。
          三个月后,我远赴海外,不久听我妈说戈林奇先生在“未来”表现不错,公司把他调往首都惠灵顿。于是又一个邻居走马上任,这家近乎“甜如蜜”的交往态度,让习惯于“淡如水”之交的我爸忐忑不安,忧心有邻如此是否合宜,我妈却很满意。
    (石莉安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戈林奇太太话语不多,举止优雅,谦虚礼貌。对过往辉煌的掩藏增添了她作为“芳邻”的形象魅力。
    B.小说用“桦树的枝条”和“出墙的玫瑰”形象地写出邻居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妈”“我爸”对邻居的态度。
    C.戈林奇先生以自嘲的口吻说“卖金牌银盾”,既表现对妻子成就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D.“我爸”对戈林奇太太的往事兴致不低,这不同于“密探的姿态”的邻居,他的“兴致”只是出于礼貌的欣赏。
    (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的邻居形象,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
    B.小说写戈林奇先生“容得了沉默与寂静”,以此反衬戈林奇太太甘于平淡的生活态度,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从搬桌子的情节可见两家人交往不多,小说借此引出对戈林奇太太舞蹈生涯的介绍,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D.小说对大度的马克艾里斯特一家人与“甜如蜜”的新邻居只做了简单交代,但这些人物的塑造丰富了文章意蕴。
    (3)“我爸”认定戈林奇家是好邻居,但后来为什么来往反倒减少?
    (4)从《芳邻》这篇小说中,你获得了哪些与邻居相处的经验?请简要分析。

    组卷:30引用:5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______?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有关。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右脑与个人的情感和创造力有关,左脑则跟逻辑思维有着更多的联系,在两者之间占据中线的便是中枢神经系统。当人们把四肢移动到身体中线附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大脑会同时激活,一起协调肢体的运动。基于以上理论,双臂或者双腿交叉,有助于大脑发挥出最佳效果。
          除了与大脑有关,也有研究认为,人们跷二郎腿是为了调整身体的重心。人在坐着的时候,椎间盘会比站着的时候承受更多的压力,②______,跷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此外,社交礼仪观念上的灌输,也对跷腿习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久坐易疲劳,③______,线条感和安全感都有了,所以被很多人广泛采用。但习惯性跷二郎腿危害很大,不容忽视。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阅读上面材料,提取其中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组卷:19引用:2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两张对比图片在网络上爆火。一张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一张是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会议现场。在现今国际形势的大背景下,这两张图片的对比,引发了各种声音。愤青偏激者有之;冷静理性者有之……
          作为已经迈入成年的你,国事家事天下事,理当事事关心。复兴中学学生会以“又逢辛丑”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请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观察与思考,使命与担当。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格式正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