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
1.研究种群数量特征对于人类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3难度:0.8 -
2.在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常常需要建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下面是有关种群数量变化及其数学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3.食蚊鱼原产美国,无食用价值,因嗜食蚊子幼虫且有一定观赏价值而被引入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南诸多省区。由于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生长快,繁殖力强,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在我国华南的低地水体中已取代本地优质经济鱼种中华青鳉,形成了优势种。食蚊鱼食性杂,可捕食多种动物的卵及幼体,甚至对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也造成威胁。如图是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不同生境中中华青鳉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之间的差异后绘制的坐标图。图中矩形代表中华青鳉体长集中分布区域,矩形内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中华青鳉体长变动范围。已知中华青鳉体长与鱼龄有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6 -
4.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尤其盛产水稻,该区水稻一年两熟,早稻在4月底插秧植苗,7月底水稻成熟收割,紧接着晚稻插秧植苗,9月底至10月初稻熟。本区主要水稻害虫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白背飞虱温度适应范围广,尤其耐高温:褐飞虱温度适应范围较窄,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之间。农科院人员利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雄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在田间设置黑光灯(一种能发出紫外光的捕虫装置)对其进行诱捕,从而调查其种群数量。如图是对该区2020年两种稻飞虱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后绘制的坐标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5.镇江内江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镇江内江特有的水文条件下淤积而成,虉草凭其强大的抗逆性成为江滩裸地上的先锋种群,群落演替经历了裸地、虉草群落、虉草—芦苇群落,最后达到顶极群落芦苇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6.一片森林、一个湖泊、一片草原、一块农田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尽管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复杂程度也各不一样,但它们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7.野生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在四川的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有较多分布。那里有充足的食物,地形和水源的分布也利于大熊猫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的食物来源99%都是竹子,吃少量其他植物。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竹子富含纤维素,但大熊猫本身并不能合成纤维素酶,而是依靠肠道中的多种纤维素分解菌帮助其消化竹纤维。下列有关大熊猫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8.披碱草是禾本科植物,具有抗寒、耐旱、耐碱、抗风沙等特性,通常是高寒草地的优势种,是重要的固沙草本植物和重要的牧草种质资源,也可为麦类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优异基因资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个小题,共计60分)
-
25.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技术已经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许多方面,对解决环境、能源等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方案。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由于尿素肥效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经常被使用。农作物对尿素的利用流程为:首先经土壤中的尿素分解细菌将其分解成氨;其次经过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硝酸盐;最后被植物根系大量吸收。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所做的“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乙平板中的培养基配方。
(1)图2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源的是
(2)在甲、乙两种培养基中尿素分解菌都能充分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则难以充分生长,因此甲、乙都是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6.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类癌症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可大大降低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其基本原理是:首先以单克隆抗体为基本载体,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即俗称的“生物导弹”,然后利用抗体的特异靶向性以及小分子药物的高毒性定向杀灭癌细胞。下面是人类乳腺癌的ADC治疗方案相关研究,其中ADC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1)图1中,为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来自
(2)步骤①诱导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包括
(3)步骤②的细胞必须经过步骤③
(4)步骤④是将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通过接头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ADC。图中代表单克隆抗体的是
(5)图2所示为ADC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作用原理。据图可知,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组卷: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