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一(下)语文假期作业(三)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9
  •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永州的山川风物让人生失意的柳宗元流连忘返,并引发他对人世沧桑的         ,《永州八记》由此而生。这些游记将柳宗元的个体精神诉求与自然景象完美融合在一起,     使一些只会刻画山水形貌的游记作家们        

    组卷:15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9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自由与责任
    熊培云
          ①荷马说,“当一个人成为奴隶时,他的美德就失去了一半”。对此,阿诺德补充说,“当他想摆脱这种奴隶状态时,他又失去了另一半”。
          ②人被奴役的时候会失去自己的美德,人争取解放的时候也会失去自己的美德,如此一针见血的对比着实让人赞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在被压迫时卑躬屈膝,丧失人格,而一旦有力量解放自己时,又变得飞扬跋扈,伤及同类?
          ③从概念上说,它关系到对自由与权利的理解。托克维尔曾经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嘲笑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人“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仇恨主子”,也正是因为仇恨大于自由,法国大革命最终血流成河。反抗与仇恨都不等于自由,自由是一种普遍权利,真正的革命不是为了奴役别人,更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建立起一种持久的自由秩序,以便让所有人能够在这种秩序中平等地生活。
          ④从政治上说,它关系到对强力的约束。没有谁甘愿受人压迫,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奴役,不是因为这个人强而另一个人弱,而是因为那里奉行暴力逻辑,强者的力量未能得到约束。在此前提下,弱者不得不屈从于强者。同理,只要这种暴力逻辑不被打破,当有朝一日强者转弱,弱者转强,类似恃强凌弱的悲剧仍会再次上演。暴力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但是暴力的结构并没有变化。如阿诺德所揭示的,在暴力的施与受的双重进程中,人类几乎失去了全部的美德。
          ⑤从历史上说,中国人已经经历了太多“以反抗始,以悲剧终”的革命或者反抗。这些革命不但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价值。如果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自由,而只是为了反抗或者解放本身,最终只能是一场悲剧。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革命,百姓苦,革命,百姓甚至更苦。当革命因对暴力的迷信而冲出应有的边界,否定人的意义本身,革命不仅毁坏了过去的文明,也迷失了未来的方向。
          ⑥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弗兰克尔曾经建议美国人不能只在东海岸建一座自由女神像,还应该在西海岸建一座责任女神像。一个从纳粹集中营中死里逃生的人,按说最珍视的就是自由,但为什么他还要强调仅有自由是不够的?因为他知道,与自由对应的还有责任,没有责任也不会有自由。责任女神像的价值就在于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套用《新京报》当年的一句广告词,责任感不仅能使我们出类拔萃,责任感同样会给我们自由。所谓美好社会的密码,无外乎人人能为自由担起责任。
    (选自《自由在高处》,有删改)(1)写出第①段中荷马和阿诺德的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简要概述文章第⑤段的论述层次。
    (3)结合全文,概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七、作文(70分)

  •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你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你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组卷:9引用:3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