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8/7 8:0:9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选择题答案栏内。

  • 1.下面所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
    ①草 ②家鸽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组卷:212引用:110难度:0.7
  • 2.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

    组卷:22引用:17难度:0.9
  •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③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组卷:60引用:10难度:0.7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中,共描述了几种生物?(  )

    组卷:13引用:11难度:0.9
  • 5.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小小的字母“d”,会在显微镜中看到放大的(  )

    组卷:4引用:8难度:0.9
  • 6.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仍然不动,那么污物在(  )

    组卷:10引用:10难度:0.7
  • 7.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蚂蚁是怎样寻找到食物的?”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个步骤(  )

    组卷:9引用:6难度:0.5
  • 8.小王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扦插条生根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几组对照实验,其中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组卷:282引用:21难度:0.9
  • 9.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90引用:10难度:0.4
  • 10.在黄山有一种奇妙的植物--卷柏,它的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又开始新的生活。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又名“九死还魂草”。这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  )

    组卷:251引用:14难度:0.3
  • 1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组卷:5引用:9难度:0.5

二、非选择题:(4大题,计40分)

  • 33.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号 天竺葵 25 +++
    2号 天竺葵 +
    3号 天竺葵 绿 25 -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形成
     
    实验,保证变量唯一。
    (2)实验结果表明,在
     
    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组卷:7引用:2难度:0.5
  • 34.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图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2)图2表示在图1中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
     
    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3)在图1中的A区放入4只鼠妇行吗?
     
    ,为什么?
     

    组卷:1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