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 论读书》2018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第一部分
-
1.《论读书》的作者
英国国著名的组卷:1引用:2难度:0.0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消遣组卷:1引用:1难度:0.9
第二部分:
-
7.论美
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而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①,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个画家——阿波雷斯和丢勒②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订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注释:①奥古斯都和菲斯帕都是古罗马著名皇帝。腓力普王,法国国王,1285-1314年在位。爱德华四世,英格兰国王,1461-1483年在位。阿尔西巴底斯,古希腊著名美男子。伊斯梅尔,波斯国王,1461-1483年在位。
②阿波雷斯,古希腊画家。丢勒(1471-1528),德国画家、雕刻家。
(1)文章开头写道:“一个打扮并不华贵……”你觉得有矛盾吗?为什么?
(2)有人说老人已经老了,还有什么用,而文章中说道:“四季之美尽在晚秋。”你是怎样理解的?
(3)“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4)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中心?采用了什么方法?
(5)“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结合你身边的人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引用:2难度:0.9 -
8.坚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要获取成功,其实还需要好好地坚持到底。“行百步者半九十”,如果坚持不到终点,就会失去差不多全部的意义。所谓“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功亏一篑”就是这个意思。
坚持意味着忍耐。人的一生必须通过不断的抗争才能获得一些机会,才能拥有一丝希望。机会仅仅是一种幸运,希望也最多不过是挂在高处的一个奖杯。奖杯的设置只是一种诱惑,诱惑的目的,在于激发我们显示实力。显示实力的过程,常常需要忍耐。(A)
坚持体现着沉着。人都是有些欲望的,为了实现某一个预定的图谋,最容易心急如焚,火烧火燎。这实际上是很难归入竞争范畴的,在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身上只不过是一种浮躁和慌张而已。(B)沉着拒绝急功近利,所以才会勾起人们的长久怀念,所以才会对所有的人永远地发挥作用。
坚持下来很不容易。(C)鲁迅先生非常赞赏虽然是最后一个但仍能坚持跑到终点的人。这样的人在赛程中可能最不引人注目,但却最能鼓舞我们这些虽然平凡但仍要生活的人。其实,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竞技状态来应付我们所有平淡无奇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坚持是一种品质,需要我们去培养;而坚持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许多品质。
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豁然开朗的境界,必然得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这之间,最重要的是坚持。(D)
愚公荷担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这样的效果,虽是不可企求的,但毕竟是坚持者才会得到的待遇。
(1)第一段末尾连用两个“所谓……意思”,可否删去后一个?为什么?
(2)“滴水不求朝夕之效,故能坚持到穿石的日子;穿石之后,依然平心静气,坚持着自己的步伐。”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A、B、C、D中的哪一处?
(3)对文中第一、二、四段依次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B、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D、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5)第五段中,既说“坚持是一种品质”,又说“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许多品质”。应该怎样理解?
(6)试简要归纳本文的中心。组卷:1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