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新版六年级上册《第2章 了解生物圈》2020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12/2 7:0: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1~10题,1分/题,11~20题,2分/题,共30分)
-
1.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组卷:883引用:340难度:0.7 -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13引用:55难度:0.9 -
3.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组卷:9引用:1难度:0.5 -
4.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组卷:64引用:324难度:0.7 -
5.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
组卷:408引用:41难度:0.9 -
6.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包头市市民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
组卷:443引用:17难度:0.7 -
7.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组卷:62引用:146难度:0.9 -
8.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组卷:33引用:13难度:0.9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分/空,共20分)
-
23.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组卷:370引用:29难度:0.4 -
24.众所周知,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小林就开始养蚕。他发现家蚕所结的茧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样的蚕茧叫“薄头茧”,会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探究形成“薄头茧”的原因。小林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0只同一品种、大小相似的健康蚕宝宝随机平均分为六组,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组进行。除光线外,其他实验条件均保持一致,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处理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第一次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5.48% 7.5% 4.92% 第二次实验分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17.17% 8.85% 4.50% 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分析以上实验,你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2)在这一实验中,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保持其他实验条件(如
(3)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实验结果取两次的平均值,这有什么意义?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应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呢?组卷:376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