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龙岩市某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发布:2024/11/19 1: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科幻文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精神飞地,其创作和繁荣仍然根植于深广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是特定观念文化的产物。历史与现实为科幻创作提供所需的素材,同时也提供其必需的问题关怀。科幻文学虽然多用科学的外衣包裹现实的问题,并通过虚构性书写将其放置在虚拟的时空维度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回答,但其现实性精神实质却一以贯之。现实性的底色让科幻文学超越“幻”的神奇而获得人类学学术考察的关键品质,即对真实性的诉求。值得注意的是,科幻文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关怀,更呈现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的深切思考,是一种有深度的文化书写。
使科幻成其为科幻的关键,一是科学的质材,二是想象和虚构,二者的结合构成科幻文学魅力的基础。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在《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一书中谈到:“文学的表现与再现功能使人类的超乎寻常的可塑性,自由伸展到了一个几乎没有边界的文化大背景之中……文学就变成了一种呈现‘可能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的百花园。”
科幻文学充分体现了文学的虚构与想象特征,同时也将人类的虚构性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人类将去何处,世界会有何种前途和命运,宇宙的规则和目的是什么……每一部科幻作品都试图提供某种形式的答案。2018年11月,刘慈欣在美国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获奖感言中谈到:“与人们常有的误解不同,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它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鹅卵。”和伊瑟尔一样,刘慈欣也将想象视为人区别于万物的重要本质,但他同时也强调想象本身的不确定性。虽然人类科技已经被证实在相当大的层面是对想象的落实,但想象自身却具有超越现实的规定属性:落实的想象已经不是想象,想象永远在现实之外以其超越、无限和对世界的反叛定义着自身。科幻文学作为真正虚构与想象的艺术,呈现了科技文明之下人类的理想、道德和欲望,这或许正是我们理解人类的最佳文本。
和其他一切文学品类相比,对科学的把握与呈现是科幻文学最为显著的品质。科学在科幻小说中,不仅是点缀和附庸,而且科学本身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是故事得以发生发展自圆其说的主要动力。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放大镜下,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前所未有地成为问题,迫切要求创作者和读者在共同的文学结构之下做出回应。所以,虽然文学创作中的科学书写并不一定是对科学理论的原样呈现,或许离真理相去甚远,但科学无疑构成科幻文学这一文学形式的根本,同时也是智能时代、数字时代的人类学研究不能忽视的文化文本。
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命质态,同时也重塑人类的社会、文化和观念。科幻文学将这种影响最大化地表现了出来。以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休眠技术为例,通过休眠人类可以穿越时间,超越生死,在不如意的情形下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未来几百或几亿年后苏醒,从而摆脱必然规律的束缚带来迥异的人类故事。虽然现实中我们从未真正掌握时间,但科幻文学中人类往古来今直达未来,对时间的操控早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和时间一样,空间在科幻文学中也呈现极其复杂的面貌。地心海底,一粒微尘,或者银河深处、宇宙之外都可以成为科幻驰骋的疆场。在无限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中观照人类和文明,科幻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图景。
(摘编自陈海龙《面向未来的文学和人类学——科幻文学:现实、虚构、想象三元合一》)
材料二:
光明悦读记者:科幻文学学者孟庆枢认为:“文学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审美表现和超越的思想,文学要与时俱进。”这与您曾指出的“一定要在变化当中去谈科幻”“科幻一定要阐述变化”的观点有许多相通之处。您能否谈谈科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科幻的本质?
刘慈欣:科幻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文学性描述,特别是对人在未来或者地球之外的超越现实时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科幻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现实中的人放到非现实的环境中。人们总认为科幻描写未来,就是在描写未来的人,描写在遥远太空中的人,就是太空人。其实并非如此,科幻描写的是现实中的人。
科幻是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特别是在想象的世界设定下的一种描述。科幻本身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体裁。科幻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而这些种类之间的差别也相当大。
就中国科幻小说而言,每个科幻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理念和创作方向。中国科幻在文学上的创作方向各不相同,有一些科幻作者可能偏重于传统技术性的科幻,描写技术奇观,描写未来技术的可能性,创造激发想象力的美学。有一些科幻作者则试图用更个性化、更文学化的视角,来描写技术对人的异化,对人的精神上的异化,对人的生理上的异化,以及对人的社会身份的异化。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概括科幻作品的文学方向。
科幻文化一直在快速发展,正在向着影视、网络、媒体等多个方面转移。包括我们这样用文字进行创作的作家,我认为也应该努力把自己的文字创作进行转化,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努力将其转化为更现代的媒体表现,比如电影、电视等,媒体有更广泛的受众,更广泛的影响力,这个大趋势是明显的。
(摘编自《展现中国人对未来的想象力——刘慈欣谈科幻、文学与未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文学深深根植于历史和现实背景,是特定观念文化的产物,其实质在于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
B.伊瑟尔认为文学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可塑性参考,这种可塑性是指超越现实的可能。
C.科幻文学看似描写的是未来的人或是太空人,但实际上他们与地球上的现实中的人别无二致。
D.科幻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科幻文学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体现着科幻作家对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以及价值观念的深人思考。
B.科幻文学中的科学技术可以是对真实科学理论的再现,也可以是科幻作家偏离科学真理的想象。
C.想象是人区别于万物的重要本质,超越现实的想象可能成为现实,反叛世界的想象则不可能成为现实。
D.科学的发展影响着人类未来社会的文化与观念的发展,科幻文学将以更多元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
(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是一则人物访谈,访谈中刘慈欣主要围绕科幻与文学的关系和科幻的本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回答有理有据,针对性强。
B.刘慈欣认为科幻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人在想象的世界的生存状态的描述,科幻一定要阐述变化,这与孟庆枢的观点是相似的。
C.刘慈欣指出,由于科幻作家创作风格和理念的差异,中国科幻小说分为两种风格,即偏重于传统技术和偏重于描写人类的种种异化。
D.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科幻作家要把自己的文字创作面向电影、电视等媒体进行转化,以收获更广泛的影响力。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所选用的论据的特点。
(5)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通过科幻世界官方账号线上颁出,“最佳长篇小说奖”由谢云宁《穿越土星环》摘得。下面是该小说的简要介绍,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其作为科幻小说的特点。
花花公子路渐离有一个疯狂的星际梦想,他要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他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漫无目的地飘荡。人生的意外接踵而至,众叛亲离、无人救援、生存物资告罄……他成了一颗被人类遗忘的人体小行星。出乎意料的是,在土星探测器主控A•I•多丽丝的帮助下,原本必死无疑的路渐离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为求一线生机,路渐离登陆土卫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基因片段,制成了新型鱼苗,在拥有广袤海洋的土卫二上养殖鱼类,勉强生存。与此同时,多丽丝和航天公司正在制订营救方案。路渐离孤军奋战良久,几近生存极限,他能否等到救援飞船的到来?组卷:20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立碑
朱顺社 王家滩的王圣老汉骑着自行车,在县城跑了三道街,问了五次路,拐了八道弯,傍晚时分,才找到县自然资源局周英汉局长的家门。
王老汉想批一块地。他批地不是自己用,而是想为死去的村支书吴亮亮立一座碑。吴亮亮是县里的下派干部,任王家滩村支书三年多,在一次防风治沙的会战中,突然倒在工地上……走时不到四十岁。
王老汉敲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原地转一圈,在门前的台阶上坐下来。他知道当局长工作忙,下班晚很正常,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嘞!
要说批地,本该是村干部们办的事儿,可这些年轻人没耐性,到自然资源局找两趟,被建设用地股长一番道理顶回家,从此打了退堂鼓。王老汉了解情况后,主动把这事儿担起来。他知道自然资源局里人多,有话不好讲,就直接找到周局长家里来。他就不信,把立碑的理由讲明了,周局长会不同意。难道这件歌功扬善、顺乎民意的好事儿也办不成?
哼,俺王老汉年轻时也当过村干部嘞!什么世面没见过?等俺把地批下来,让后生们也知道啥叫宝刀不老!
夕阳西沉,余晖尽落。王老汉既困又乏,上下眼皮直打架。
“老乡——醒醒,这样会着凉的。”
“俺……没睡。”王老汉揉揉眼,面前站着一位中等身材、齐耳短发,三十七八岁的女人,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蔬菜的塑料袋。
“您找谁?”
“俺找周局长,”王老汉见女人拿钥匙开门,心想,这位一定是周局长太太,便问,“周局长他还没回来?”
“老乡,您是哪个村的,有啥事儿?”
“俺是王家滩的,找他有紧要的事儿。”
“王家滩的?哦,快进屋说吧。”
王老汉将半袋花生从自行车上拿下来,提到屋里放在门角的凳子上。客厅面积不大,陈设简陋,一对沙发样式老旧。墙角摆放着一些测量器材和图标。王老汉见了心想,当局长的居住条件也不咋样,还不如俺农村人住的大瓦房宽敞!
“您来家里千万不要带东西!”女人将一杯热茶放在王老汉面前,关切地问,“王家滩的乡亲们都好吧?”
“好,好,你到过我们村?”王老汉心里暖暖的。
“没有,你们村是有名的小康村嘛!”女人转过话头,“老人家,您有啥事儿,慢慢说。”
“这个……”王老汉见女人举止大方,心想,这位局长太太一定是个说话算数吹风管用的人,便试探着说,“其实……对你说和对周局长说都一样:俺想批一块地。”
“批地干啥?”女人一愣。
“王家滩村民想为故去的支书、县里下派干部吴亮亮立座碑。”
“为啥给他立碑呢?”女人摇摇头说,“老人家,立碑这事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也不是寻常人能有立碑资格的。”
“吴支书可不是平常人,他的事迹登过大报纸嘞!”说到吴支书,王老汉的话就滔滔不绝,“吴支书在王家滩村任职三年多来,带领群众修路打井、植树造林,多方筹款建起了幼儿园、养老院。过去村民们赶集上会行走不便,现在进城一路畅通;过去村民们吃不上新鲜蔬菜,现在种植了蔬菜大棚;过去村里孩子上学不便、老人养老无门,现在不用出村就能解决。他办的好事儿数都数不完。王家滩村民脱贫了,致富了,奔小康了,可是……他却早早走了,俺全村人都怀念他啊!”
“吴亮亮是个好同志!”女人深深点头,叹息一声。
“所以,王家滩的村民合计着,要给吴支书立座碑。”王老汉动情地说,“为批地的事儿,村干部们跑乡政府,跑自然资源局,可是他们都说占用耕地不能办。俺琢磨着,这件事儿必须由局长亲自批才行,于是就来找周局长,求他网开一面……”
“真难为您了,这么大年龄了,还让您跑这么远路。”
“不不……吴支书为了王家滩村奔小康,把命都搭上了,俺跑点路算啥?只要能办成这件事儿,让俺步行出国都成嘞!”
“您老先别急,大老远来了,不能让您饿着肚子说话,我给您做饭去。”
“不用不用,批地的事儿不解决,吃饭也不香。”王老汉拦住对方说,“俺看你有主见,说话肯定灵,求你一定帮忙把这事儿办成!”
“老人家,您的心情,乡亲们的心情我都理解。”女人耐心解释说,“可是您知道,节约用地关乎民生大计。现在,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在一年年减少。目前,王家滩村人均耕地已不足一亩,超过了用地‘红线’。因此,必须从严把关,保证使用土地的更加合理性。”
“俺立碑是弘扬正气,按老话说是扬善积德的好事儿,咋能不合理呢?”王老汉竭力为自己辩解。
“吴亮亮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任村支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分内的事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吴支书不怕苦累勇挑重担,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儿。他捐款办学,救助孤寡老人……村民心里有杆秤,立碑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立碑是要他名声长存嘞!”王老汉把学到的名词都用上了。
“可是,我们不能为死去人的‘名’,不顾活着人的‘命’吧!”
“你这叫啥话?”王老汉听了压不住火气,“如果……故去的是你亲人,你还能这么说吗?”
“我,我……”女人眼含泪水,说不出话来。
“你说得不错,土地是俺农民的命根子。”王老汉眼含泪花说,“可凡事都有个特殊,吴支书为王家滩村做了那么多……就这么走了,俺们放不下他嘞!今天俺是带着全村人的心愿来的,你却说出这么不近人情的话,早知道这样,俺悔不该来求你……”
“老人家,你听我……说……”女人话语哽咽。
“啥也别说了,俺地不批了。”王老汉气冲冲边走边说,“俺回去拆房子,把房子拆光也要为吴支书腾个地方!”
“站住!”女人擦一把眼泪说,“房子是自己的,地皮是国家的,我照样有权阻止你。”
“权是管活人的,死人的事儿你别管。”
“对吴亮亮的事,我同样……有这个权,”女人泣不成声,“因为……我是……他的妻子……”
“啥啥?”王老汉心头一震,立在那里久久未语。
(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女人朴素的装扮、并不宽敞的客厅、简陋的陈设,表现出她和丈夫吴亮亮廉洁奉公的本色。
B.王老汉毛遂自荐、充满自信,源于其对事由有正义性质的确认,也和年轻时当过村干部经历有关。
C.“立碑”这个故事反映了当代现实生活,立碑的请求体现王家滩人们对驻村干部无私奉献的感恩。
D.小说通过塑造主人公王老汉的形象,旨在批评那些不顾国家政策、不以大局为重的基层干部。
(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王老汉到周局长家里批地立碑不成,暗线是吴亮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牺牲;明暗线交织,拓展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
B.“夕阳西沉,余晖尽落”,照应了开头周局长家的偏僻难寻,也营造出苍凉凝重的氛围,和小说的底色协调相应;同时还暗示了王老汉此行必然无果。
C.小说在塑造王老汉、周局长、吴亮亮等三个人物时综合运用了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他们互相映衬,赋予小说丰富的内涵。
D.小说语言亦庄亦谐,既有典雅、凝练的叙写,也使用了大量朴实无华的口语,赋予人物鲜明的个性之外,也使庄重、伤感的话题有了人间烟火的温情。
(3)在小说叙事中,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这种手法被称为“延宕法”。本文在结尾处才明确了“女人”是吴亮亮妻子的身份,就运用了延宕法。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效果。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作品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总书记这一指示的。组卷:72引用:11难度:0.1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热爱运动的你,懂得怎么喝水吗?漫画家高木直子在绘本中多次提及“我最期待跑完后能畅饮啤酒”。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①
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②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了解误区后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最好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二是运动前1小时可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过程中可每15分钟补充150mL左右的水,运动结束后再适度补充500mL左右的水。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梳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运动后科学饮水”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
①
②
③组卷:81引用:20难度:0.3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艺术体操队从国宝“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画中汲取灵感,将敦煌元素融进艺术体操,经过不懈努力,创演作品《飞天乐舞》,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并深受好评。赛后,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特别邀请中国艺术体操队做线上的全球分享。
事后,教练孙丹说:“我真是感觉国家强大了,能够做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起初在赛场上都是想去迎合别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做自己,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敢创作,敢拿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
当下,文化的交融互鉴越来越密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举办的“一起向未来”主题论坛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5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