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咸水沽二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夜市是都市人的休闲领地,新鲜有趣,但考证起来,它也拥有悠长的历史。可以说,夜市是古代商业文明的“引领者”。古代夜市充盈着不少趣事,很多人会认为唐代的夜市是最兴盛的,其实不然,宋朝才是夜市最流行的时代。当时已取消了夜禁制,夜间交易便        地发展起来。当时的夜市上,游人        ,叫卖声此起彼伏。《东京梦华录》中,“一天灯雾照彤云,九百游人起暗尘”的描绘,既笼罩着迷离诗情,又衬托出“车马阗拥”的繁华。人们在夜色给予的欢乐中,释放疲惫,偶遇一个个惊喜。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领略当时        的生活状态。《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典型,各种酒肆、小吃店、南北杂货、西域货物……数不胜数。虽然此画没有直接描摹夜市,但其中出现的人、事、物,也是对当时夜市的某种“再现”,因为在当时,这些“节目”还会        至后半夜,令城市成为壮观的不夜城。不论哪个时代,美食肯定是市集上的抢手货。按照不同时令,夜市的美味也不断变换花样。夏季人流最旺,所以消暑食物便格外引人注目。比如细索凉粉、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等,(  )。其他季节的美食也相当丰富,滴酥水晶鲙、煎夹子、香辣素粉羹等佳肴,兼具美味与形式感,成为宋朝文化的结晶,映现出当时生活美学的高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 连绵不绝 富余 持续
    B.顺理成章 络绎不绝 富裕 延续
    C.顺理成章 连绵不绝 富裕 持续
    D.水到渠成 络绎不绝 富余 延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美食在“内容”和名号上,均能做到表里如一,令人垂涎
    B.无论“内容”还是名号,均能做到令人垂涎,表里如一
    C.无论名号还是“内容”,均能做到表里如一,令人垂涎
    D.这些美食在名号和“内容”上,均能做到令人垂涎,表里如一
    (3)宋朝不仅有繁华的市民生活,更有不朽的文学成就,下列诗文名句均产生于北宋时期的一项是
     

    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A.②④⑤⑦
    B.①③④⑦
    C.①⑤⑥⑧
    D.②③⑥⑧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5引用:2难度:0.9
  • 3.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组卷:20引用:2难度:0.8
  • 4.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47引用:1难度:0.8

六、阅读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华版图柏
    梁衡
          在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与农耕经济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从这里辐射出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柏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天长日久,它竟变成了一幅版图的模样,定格在高寒岭上。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一统天下之后,宋朝的北部边界就在此处。但边境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那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大辽。西夏在其首领李元昊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北宋,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在宋朝,大都是文人带兵。我们都知道范仲淹的文章好,却很少知道他还金戈铁马,将文章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和大漠的黄沙中。他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紧闭的孤城就是当时的麟州,距离高寒岭不到25公里。
    当年西夏十分强势,北宋政治军事的腐败导致前线连吃败仗。朝廷于康定元年(1040)起用范仲淹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边界渐渐稳固,打了几个胜仗后,双方遂成对峙之势。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宋仁宗则说,有范仲淹在,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范仲淹和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到高寒岭视察。一说到这个年份,人们就会想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欧、滕三人是好朋友,同属改革派和主战派。由西北地方官谪贬到巴陵郡,滕子京毫不气馁,励精图治,两年后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而作的《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如果说岳阳楼是庆历改革派的南方坐标,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有情感的记录。
          这棵柏树已经970多岁了,传说是范、欧二人所栽。见证了范、欧二公翻山越岭,踏冰卧雪,筑寨守城。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说也奇怪,我三次上高寒岭都是在深秋,每当我登高一望,看沟壑起伏、万木萧条之时,就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色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棵柏树历经千年风雨的扑打,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它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当年宋夏之争时,它是挺立在国境线上的一根界桩,而现在,近千个春去秋来,它仍然在这萧条寂寥的高寒岭上守望着北疆,守望着历史。
          高寒岭演绎的第二出中国版图大戏是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明清之际,在今天新疆伊犁河一带兴起了一支准噶尔蒙古族,到康熙时,其首领噶尔丹时常南下侵城掠地,抢夺人口,成了悬在大清北疆上空的一团乌云,也是压在康熙心头的一块巨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噶尔丹不除,国无宁日。康熙遂决定讨伐噶尔丹,八年内,先后三次御驾亲征。
          公元1697年,康熙对噶尔丹作最后的清除,途径高寒岭驻跸一宿。三月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康熙登上高寒山顶,手扶古柏,向北瞭望,吟成一首《晓寒念将士》:“长河冻结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激励自己不灭强虏誓不罢休的壮志。这时恰逢伊犁发生内乱,康熙乘势挥师西进,风卷残云。3月13日噶尔丹败死,清军大获全胜。这前后八年的北地征战,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
          康熙于三次亲征中调查研究,后确立了以民心为长城、开放禁地、蒙汉融合等国策,经济上繁荣了边疆,文化上实现了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现在,当我手抚苍松翠柏,遥望河山时,这里虽然还有残存的戍楼、烽火台,但边境线早已北移千里之外。如今,山下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天边飘荡着蒙古长调,而黄河两岸田连阡陌,稻黍遍野,汉家炊烟袅袅。当年的古战场已演变成一片祥和的土地。康熙曾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现在,高寒岭已开辟为森林公园,又引进了高寒牡丹。千山万壑之中除松柏叠翠之外,又多了一个花团锦簇、鲜花遍野的景观。柏树旁新立了一个康熙的铜像,一抹夕阳给它,还有不远处的范欧亭涂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这时,再回头看这棵翠柏,早已不是国境上的一根界桩,而是一个新时空的地标。
          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说青史。千嶂里,烽火台下翠柏绿。
    (有删改)(1)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
    B.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C.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
    D.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交代高寒岭分切长城内外,位于黄河拐弯之处,叹惜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在定格汉与西夏、蒙古民族分界点的时空坐标,视野宏阔,目光深邃。
    B.本文通过古柏树冠的中国地图之形,意在激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之心,使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更加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C.北部边界寥廓,外族政权虎视眈眈,范仲淹临危受命,经过三年,稳固了边境。《渔家傲》描写了他带兵戍边,抗击西夏的战争生活,可见宋军力量坚固。
    D.文章在描写千年古柏时,观察的角度多有变化,有远景也有特写,最后赋予它时空地标的意义,不断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华版图柏的形象。
    E.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用“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将其人格化,细腻传神地刻画出千年古柏所代表的民族之魂。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通过古柏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地,
     
    。(贾谊《过秦论》)
    (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6)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两句是“
     
     
    。”
    (7)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组卷:8引用:1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