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乡一中高三(上)第一次周考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
1.1905年,法国的L•Cncnat在遗传实验时发现一种显性致死现象,他饲养的黄色皮毛的老鼠品种不能纯种传代,而灰色皮毛的品种的老鼠能够纯种传代.黄与黄交配,其后代总要出现灰色皮毛的老鼠,而黄灰的比例往往是2:1,此交配中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应是( )
组卷:13引用:6难度:0.9 -
2.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组卷:107引用:61难度:0.7 -
3.菜豆是自花受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Aa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那么第三年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组卷:60引用:21难度:0.9 -
4.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5引用:28难度:0.5 -
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组卷:119引用:187难度:0.7 -
6.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Cc)为亲本,连续自交三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
组卷:38引用:15难度:0.7 -
7.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组卷:705引用:334难度:0.9 -
8.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子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1569引用:54难度:0.1 -
9.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148组卷:860引用:61难度:0.5 -
10.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
,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1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49组卷:756引用:138难度:0.7 -
11.控制西瓜的瓜重的基因不止1对,瓜重由显性基因及其显性基因个数决定,不同的显性基因作用效果一致.用瓜重平均为6公斤的西瓜植株与瓜重平均为4公斤的西瓜植株杂交,F1的平均重5公斤;F2中又出现了2公斤与8公斤重的西瓜,各占
,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 )164组卷:46引用:8难度:0.7 -
12.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6引用:18难度:0.7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30分)
-
35.玉米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控制粒色的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玉米抗病特性的基因(B/b)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5号染色体)上;纯种黄粒抗病植株和纯种紫粒不抗病植株杂交所得F1表现为黄粒抗病.请分析回答:
(1)要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需要测定
(2)在F2中,黄粒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
(3)现有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植株,能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4种配子,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BB、Bb)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则三体抗病玉米植株(BBb)自交的子代中不抗病植株所占比例是组卷:221引用:5难度:0.3 -
36.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研究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组卷:9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