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4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聚餐
傅菲
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生产队里要聚餐。聚餐放在我家,中晚各一餐。我家房子大,能摆二十几桌。聚餐只能挣工分的人上桌。菜有炒白萝卜片、芋头、猪肉汤泡明笋、红烧冬瓜、白玉豆、红烧豆腐、鱼、文肉、煮黄豆、豆腐皮、白木耳汤、炒香菇蒂、海带、带鱼、炒茭白、炒荸荠、牛熟、牛肉、鸡块、文鸭、红烧南瓜。
主食有米饭和麻子果。
杀牛,在头一天进行,杀两头。我们不叫杀牛,叫敲牛。在我家屋后的瓦场,有一块空地,牧童把牛从栏里牵出来,用黑布把牛的眼睛蒙上。黑布罩上去,牛流浑浊的眼泪,长长的,后蹄甩起来踢人。牧童把牛拴在香椿树上。香椿树有油脂,凝结起来,粘手,鼓胀,看上去像肿瘤。敲牛人端一把斧头,用拳大的鹅卵石对准两只牛角中间的漩涡,斧头对准鹅卵石,一锤,牛跪下去,再一锤,牛瘫倒在地,四肢蜷曲,口腔里流黏稠的血。唇须上,煽动的耳朵上,都是血。牛把舌苔伸出来,舔血,抹在鼻梁上。呼呼呼,喘着粗气,腹部不断地起伏。敲牛人拿一把杀猪刀,在牛肚子上来回正反面搽,再用牙齿咬住刀槽,把装有滚热的沸水的木桶端到牛脖子前,抽下刀,呲起牙,摸摸牛的眼部,一刀捅进咽喉,搅动一下刀,抽出,血喷射到木桶里。杀牛人把盐花撒在沸水里,用手沿桶边搅动。血慢慢成块状,面上有一层白白的带血丝的泡泡,用嘴一吹,泡泡飞得不见踪影或噗地裂了。
牛的内脏和牛筋,在土灶里用火煮一个整夜,成了牛熟。牛头在另一个土灶里,用干木柴煮一个整夜。牛头不熟多一灶火。牛肉牛排剔下来,挂在竹杈上,晾水分,水滴在地上,渍液风干后成一片黑色。生产队固定几个老人煮牛头牛熟,关在一个土坯房里,生产队长管着钥匙。天快亮了,土坯房的窗户下站满了小孩,眼巴巴地等老人从里面递几块热乎乎的牛熟出来吃。
我母亲天麻麻亮起床生火,做豆腐。磨浆、点卤、压箱。做豆腐的还有三人,启炎老婆、月巾嫂、金兰姑姑。压箱时,我母亲从每箱匀一木勺豆腐脑,多压一箱,说:“生产队小孩多,聚餐后小孩尝尝鲜。”我才五六岁、光着屁股跟在母亲后面,端一个青花碗,放点酱油,求母亲打一碗豆腐脑给我。团叔看见,就大巴掌打我屁股。他穿猪皮制的褂,眼角有垢状的眼白屎。他就是那个杀牛的人。白白的豆腐脑漾在四方体的木箱里,热热的蒸汽在幽暗的厢房里萦绕,明瓦的光照下来,蜘蛛网挂在梁上,蜘蛛盘踞在网中间,荡秋千一样。团叔还负责打麻子果。先把糯米用冷水泡开,发胀,放在饭甑里蒸,木柴在灶膛里熊熊燃烧,火舌舔着炭黑的锅底,蒸汽在灶间抱成一团,上上下下地翻腾。蒸好的糯米饭铲在石臼里,用木杵一下一下打在糯米饭上,打一下,把糯米饭翻个身,再打,直至黏稠,搓成拳头大的一团,有序地排列在团席子上,席子铺了一层白糖拌匀的黄豆粉或芝麻末。
做饭则在隔壁启炎叔家里。饭是捞饭,早上就捞出饭坯,晾在团席子上。开饭时间到了,厅堂、厢房、弄堂、院子里都摆满八仙桌,坐满了人。烧菜的,端菜的,洗碗的,切菜的,添火的,穿着围裙,油光满面。小孩在弄堂打打闹闹,不时跑到自己父母身边,张开嘴巴,吃一口菜,又去打闹,来来回回地吃,来来回回地闹。晚上,我们躲在启炎叔家的团席子下,用手抓饭吃。饭没有蒸,硬硬的,刮喉咙,有糙糙的米心,我们吃得口水涎涎,还把四个口袋塞满饭坯,留到第二天吃——白花花的饭,怎么吃都是好吃的,有甜味,能把整个一年瘪下去的肚皮撑起来,鼓鼓的,像个小南瓜。
木匠老七,谁也不愿和他坐一桌。他的食量惊人,吃得又快,叭叭叭,一碗饭没了。他不说话,埋头吃。厅堂里的人都走了,他把几个桌子的菜汤(任何一桌都不会有剩菜)全集中在一个脸盆里,把饭倒进菜汤,哗哗哗,灌进肚子里,吃完了,抹一下嘴巴,把旱烟点起来。生产队里的人说,木匠老七能吃四十碗饭。他自己也承认,有没有菜无所谓,一碟酱椒就行。我二哥也能吃一大脸盆的白粥。他说,饿了,石头也能吃下三大个。我信,因为每天中午他从田里回家,走路都拖着步子,虾着腰,过门槛抬脚都显得费力,眼睛深深凹陷在眼眶里,嘴巴金鱼一样张开。
(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是一个乡村密布的国度,河汊、炊烟、静谧的黄昏、低矮飘忽的雾岚,都是散文家衷爱或倾述衷肠的对象。写作者以怀乡的姿态出现,以贵族式或乡村骑士的模样出现,没有贴近和深入泥土,蔑视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挣扎,不了解底层人的荒凉和痛苦,抓不住底层人的骨骼也触摸不到血液。他们不知道,其实生活是一把锉刀,锉开底层人的手、脚、脸,流出的血已经结出厚厚的痂壳。我曾写道:“我能从他们每一个人身上,看到生活战车辗过的痕迹,或者说,他们是战车的本身。手是他们未搏战的惟一武器。”他们的生活温暖而惨烈。
(摘编自傅菲《<缺席的旷野>自序》)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团叔给“我”的感觉有些复杂,“我”因觉得他敲牛的行为残酷而有些害怕他,但是却爱他打的麻子果。
B.挂在屋梁上的蜘蛛网给人以破败的感觉,作者描写它是为了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而不是美化那个时代。
C.只有挣工分的人才能上桌的聚餐,小孩子成为了“特权阶层”,因为人们容易对小孩子产生柔软的情感。
D.本文在对普通生活的细微观察、描述、解剖中,有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感,同时充满了对普通人的同情与关怀。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厌其烦地列出了二十一种菜,反映了食物留给一个经常吃不饱的孩子的深刻记忆,从侧面写出了那个年代的贫困。
B.文本一以儿童的视角,带着人们去回看了那段贫苦的岁月。儿童好奇心强,可以自然地带读者看到敲牛、做麻果等细节。
C.写木匠老七吃完饭了还能将一盆子菜汤灌进肚子里,一个人能不搭菜吃四十碗饭,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的饥饿。
D.把吃饱了鼓起来的肚皮比作“小南瓜”,很生动,很自然,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似乎是从生活中顺手拈来的。
(3)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温暖而惨烈”?请简要分析。
(4)作者傅菲自己说过:“我把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趣味性,提升到一个决定散文成败的高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5引用:3难度:0.6
二、基础知识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臣以险衅,夙
(2)行年四岁,舅夺
(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4)既无伯叔,终鲜
(5)门衰祚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7)逮
(8)寻
(9)诏书切峻,责臣逋
(10)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11)岂敢盘桓
(12)但以刘日薄
(1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14)臣无祖母,无以
(15)愿陛下矜愍愚诚,听
(1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7)旧时栏桶,亦遂增胜
(18)迨
(19)客逾庖
(20)庭中始为篱,已
(21)一日,大母过
(22)吾儿,久不见若
(2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24)比
(25)余扃牖
(26)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27)吾妻归宁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根据要求,选出最佳选项。(每小题3分,共12分)
-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组卷:40引用:2难度:0.6 -
4.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组卷:62引用:4难度:0.7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
11.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班级拟举办一次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的研讨会,请你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撰写发言提纲。
要求:每条不超过15字。
(1)
(2)
(3)组卷:4引用:1难度:0.7
六、写作
-
12.阅读《苏幕遮》(燎沉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
苏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褥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组卷: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