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0/8 1:0:2

一、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3(20分)

  • 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3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当CyclinB3缺失时,雌性小鼠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会受影响。为揭示CyclinB3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正常雌鼠核仁CyclinB3缺失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如图1所示。

    (1)合成CyclinB3多肽链的细胞器是
     
    ,动物细胞发出纺锤丝的细胞器是
     

    (2)减数分裂是形成生殖细胞的特殊分裂方式。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活动是
     
    。(多选)
    A.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同源染色体分开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对正常雌鼠而言,能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时期是
     

    A.减Ⅰ前的间期
    B.减Ⅰ中期
    C.减Ⅰ后期
    D.减Ⅱ中期
    (4)请分析CyclinB3的功能可能是促进
     

    A.纺锤体的形成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染色体DNA的复制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研究者对CyclinB3缺失雌鼠的受精卵进行了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5)核型分析通过研究染色体的数目、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等特征为细胞遗传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要对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研究的细胞最好是
     

    A.有丝分裂前期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6)已知该实验鼠为二倍体生物,如图2所示CyclinB3缺失雌鼠的受精卵发生变异的类型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7)小鼠受精卵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生物个体,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多选)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成熟
    D.细胞生长
    (8)请分析图中三倍体(含有三套染色体组)是否能产生可育配子,并说明理由。
     

    组卷:14引用:1难度:0.5

四、库蚊的进化(19分)

  • 4.库蚊又称家蚊,种类繁多,是我国主要的嗜血室内蚊,其中淡色库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致倦库蚊主要分布在南方,上海地处两种类群的交叉地带,出现了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以及两者中间型(两者杂交后代,可育)同时存在的分布特征。
    (1)中间型的存在可推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之间不存在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2)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属于/不属于)同一物种。
    A.属于
    B.不属于
    (3)中间型个体性状与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都不完全相同,主要原因应是繁殖过程中发生了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化
    D.染色体结构变化
    (4)典型的北方淡色库蚊与典型的南方致倦库蚊在成蚊腹节背板淡色基带、幼虫呼吸管的形状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两种群形成这些显著差异的原因包括
     
    。(多选)
    A.两种群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两种群个体数目有较大差异
    C.两种群所处地域环境不同
    D.地理隔离阻断了两种群的基因交流
    (5)淡色库蚊的krd基因使其产生了抗药性。科研人员以杀虫剂溴氰菊酯和淡色库蚊为材料,对蚊的抗药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溴氰菊酯的使用导致淡色库蚊出现抗药基因kdr,进而出现抗药性
    B.淡色库蚊抗药性的进化是溴氰菊酯的选择压力对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
    C.淡色库蚊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完全由抗药基因kdr的频率决定
    D.实际生活中应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的方式来延缓淡色库蚊抗药性的发展
    稻富库蚊和凶小库蚊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多年来存在争议。近年崇明东滩持续发现上海少见的稻富库蚊,研究人员采集崇明稻富库蚊,提取其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并测序,计算与其他几种库蚊之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如表。遗传距离可用来衡量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的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的程度,在动物中COI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通常不超过0.02。4个蚊种COI序列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如表1所示。
    表1
    蚊种 稻富库蚊 三带喙库蚊 淡色库蚊 凶小库蚊
    稻富库蚊 0.003
    三带喙库蚊 0.107 0.008
    淡色库蚊 0.076 0.098 0.001
    凶小库蚊 0.047 0.116 0.069 0.011
    (6)提取稻富库蚊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7)分析表数据可知,4个蚊种中,种内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差异性最小的是
     

    A.稻富库蚊
    B.三带喙库蚊
    C.淡色库蚊
    D.凶小库蚊
    (8)分析表数据可知,4个蚊种中,与稻富库蚊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A.稻富库蚊
    B.三带喙库蚊
    C.淡色库蚊
    D.凶小库蚊
    (9)判断并简要说明崇明采集的稻富库蚊与凶小库蚊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五、内环境稳态(24分)

  • 5.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使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降低,大大提高了机体对环境因素的耐受能力。O2、CO2、渗透压、血糖、温度、pH、离子浓度等因素的温度对于内环境的稳态十分重要。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容易引起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引发疾病。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b、c分别表示
     

    A.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B.血浆、淋巴液、组织液
    C.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内环境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只需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的参与
    C.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性质处于恒定状态
    (3)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质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积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的大小关系是:血浆>组织液>脑细胞
    B.形成脑水肿时,整体上水的扩散路径为:脑细胞→组织液→血浆
    C.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
    D.血管壁细胞和脑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4)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略有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A.升高NaHCO3
    B.降低NaHCO3
    C.降低H2CO3
    D.升高H2CO3
    (5)当人体内长期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内环境中尿酸含量升高,pH降低,尿酸盐沉积,从而引起痛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人体内含有嘌呤的物质有DNA、RNA、ATP等
    B.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C.人体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痛风的形成
    D.正常人体输尿管中的尿素可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尝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a.实验材料: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6)在你设计的实验中,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
     
    。此外,还需要pH试纸、滴管等实验用具。
    b.实验步骤,如表2所示:
    表2
    步骤 A组 B组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等量缓冲液 等量血浆 等量缓冲液 等量血浆
    滴加等量的NaOH溶液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结论
     
     
    (7)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
     

    (8)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
     

    (9)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
     

    (10)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11)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下进行。
    A.神经—免疫
    B.体液
    C.神经—体液
    D.神经—内分泌—免疫

    组卷:3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