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考语文诊断试卷
发布:2024/12/27 6: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秦诸子对色彩的解读,体现出他们的哲思和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孔子推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墨子用“墨”作为姓氏和命名墨家学派,用黑色彰显哲学理念。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以黑、白两色表现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阴阳观念。
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更是集中地在作品中用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庄子》一书中颜色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主要颜色词为“苍、青、白、黄、赤、玄、素、黑、骊、紫、朱、缁、绀、丹、辱”15种。对《庄子》中的颜色词进行统计,其中26篇中提及色彩,内篇中出现8次,外篇中出现30次,杂篇中出现23次,共计61次。
白色是庄子偏爱的颜色。首先,从思想体系看,《老子》第十二章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承袭老子对五色的观点,在《天下》篇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认为五色会扰乱人的视觉,使眼睛看不清楚,失去自然本性。庄子规避繁缛交织的色彩,旨趣趋向自然、本真的“白色”。
其次,“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是庄子偏爱白色的民俗原因。殷人以白色为贵,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白色动植物的记载,远超过其他颜色。庄子出生在殷商旧族所在地的宋国蒙城,身受殷商文化的熏陶,行文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殷人尚白”的社会习尚。
最后,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是庄子偏爱白色的价值选择。白色在庄子看来不仅是澄明清虚的自然之光,更是虚静空灵的自然心境和纯真朴素的自然本性。白色所寓意的空明纯净的心境,是人走出现实的限制,参透生命的局限,自由遨游于天地而达到超脱的精神境界。
推崇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核心,白色最能代言庄子的自然之道,但是庄子并不是仅以白色为贵。在庄子看来,生命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大自然的话语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在庄子勾勒的世界中,有眉须雪白的渔父、穿着黑色礼服的祭祀官、冬夏青青的松柏、青翠欲滴的新生之草、洁白的丹顶鹤、乌黑的乌鸦、毛色不纯且有一只赤蹄的骏马、九重深渊的黑龙……
庄子反对将色彩礼制化、工具化。在礼制社会,人们赋予色彩以等级,用来划分地位上的尊卑贵贱,颜色词有着鲜明的用色要求与层级界定。儒家将“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为“正色”,其他颜色视为“邪色”。在庄子看来,真正的圣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他们不汲汲追求名、势、利,即使套上最朴素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从心灵深处所散发的光辉。庄子伫立于人生的边缘,带着自然的情感与超越的眼光去审视人生,批判“人为”“刻意”的矫情伪性。
庄子眼中的颜色,回归色彩的自然属性,超越了“五色”的阐释,摆脱了礼制话语的束缚,具有无限的时空延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庄子独特的审美感受下,自然之色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再现自然之美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仲艳青《庄子眼中的颜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研究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对色彩的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
B.庄子偏爱白色的观点,承袭了道家鼻祖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的思想体系中的观念。
C.白色最能体现庄子的自然之道,与生命本身呈现的颜色相比更美丽,更具存在的价值。
D.儒家“正色”与“邪色”观,进一步强化了礼制社会中人们赋予色彩的等级要求与界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几位哲人颜色观引出中心话题,然后通过举例、对比阐释庄子颜色观。
B.文章从思想体系、社会风尚及精神追求等层面论证庄子偏爱白色的价值意义。
C.文章论述严密,过渡照应,勾连一体,多处引用文化典籍,文章论证有力。
D.文章立足于“庄子眼中的颜色”,观照历史、社会与人生,也涉及儒家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檀弓》所载“(殷人)戎事乘翰,牲用白”体现了“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
B.庄子笔下的“草木不待黄而落”“唇如激丹”“天之苍苍”等,皆能体现空明纯净的心境。
C.儒家“恶紫,恐其乱朱”的思想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但庄子对此思想却是反对的。
D.庄子的颜色观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最高境界的追求,还能够产生重要的社会意义。组卷:9引用:4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话:开放的时代,予人机会和平台
《中国青年》: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你觉得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是什么?
施鹏:每个科研人员,每个从事科研这条路的青年,从内心来讲,其实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而且他们也都会非常努力地去奋斗。但是最后可能大家走的路不一样,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那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机会和平台,以及自己对于要做的事情的判断。判断和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合适的外部力量,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真正影响成功的因素。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的是西部,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我又一次选择了西部。当时从厦门来到昆明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其实我觉得,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云南省这个动植物王国给了我非常大的一个平台和资源。
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当时像复旦、中山大学等这些学校,都给了我offer,但是我都没有去。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去做自己,做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另外一点,就是现在西部的人才流失很多,成长非常困难。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西部发展又需要有很多人才,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给西部青年更多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是政策上面的支持和倾斜,这样的话,年轻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去做出一些成绩。
《中国青年》:精神对于外物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滋养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从哪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动力?
施鹏:说句实在话,做科研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解决自己好奇心的过程,第二个就是显示你比别人更加聪明、你比别人更加能干的一个过程……其实做科研是很辛苦的,如果从性价比来说的话,它是非常非常低的一个事情。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兴趣爱好和获得的这些一点一滴的小成绩才能帮助你,让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感恩,我最难忘的人是我的导师,在国内是张亚平院士,在国外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张建之教授,我现在所取得的学术上的成果,都得益于他们两个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学术上给予我具体帮助,更用在为人处事、对待科学上的严谨态度影响了我,我想,这种态度是真正精神上的东西,是真正能够让你受益终生的。
《中国青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哪些环境的阻力?是如何去克服的?
施鹏:所谓的阻力,现在看来,当时可能还觉得是困难,但是现在返回头来看的话,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压力磨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很多时候,只要你心中有一种兴趣和执着精神的话,我觉得那些阻力其实都不是不可克服的东西。
《中国青年》:从你的观察来看,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想要成长、成才,还需要社会提供哪些助力?
施鹏:我觉得一个社会对于人才的成长,首先第一点,有一个宽容失败、鼓励成长的态度。我们不需要在个人有点成绩的时候,就把他吹捧成英雄,也不要在他有一点点过失的时候,一下子就打到“十八层地狱”,社会要有宽容的态度,给年轻人更多的空间、更多地容忍他们失败。
第二点就是,青年人才的成长有规律,不要去拔苗助长,也不要去做有了机会却不给青年人的事情。此外,我们也还需要有保障制度。现在的青年人首先是社会中的人,青年人基本是上有老下有小,都面临着小孩上学、老人就医等现实问题,那么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有一些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觉得有助于他们减轻负担、专心工作。
我们国家在创新性上,其实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就一定要从机制上考虑,不要有太多功利的东西,不然的话就会逼着年轻人去发文章,去拿“帽子”,这看着好像成功了,但是大家其实都忘了,我们真正要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相关链接】施鹏,生于1973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进化与功能基因组学科组负责人。199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化专业,2004年获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又在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分子遗传系担任研究员。2008年,施鹏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其“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
(摘编自郝志舟《每个人都应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鹏认为,青年人要做自己,做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克服阻力,不断成长。
B.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机会和平台非常重要。施鹏从国外回来,拒绝了名校的offer、选择了西部的原因是云南省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
C.施鹏认为,做科研很辛苦,性价比不高,科研人员要有科研兴趣和执着精神,要懂得感恩,也要继承前辈的优秀品质。
D.施鹏认为,从事科研的青年都有一颗追求卓越、努力奋斗的心,国家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为年轻人创造机会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不要过多地干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专访的对象一般要有鲜明的特点,施鹏读研选择西部,从国外回来拒绝名校的offer,依然选择西部并取得成功,显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B.人物专访的提问忌过大过空,本文提问则突出了受访者的主体地位,提问的方向也非常明确,即青年人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C.本专访从施鹏本人成功的经验入手,由此扩展到青年人成长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提问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达到了为广大青年提供借鉴的目的。
D.访谈的落脚点是国家和社会如何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说明宽容的态度、健全的机制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更为重要,也使访谈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3)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你认为当代青年科研工作者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作答。组卷:16引用:10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白色鸟
何立伟 七月的河滩这么苍凉这么空旷。唯嘶嘶的蝉鸣充实那天空,云和风,统不知踅到哪个角弯里去了。
然而长长河滩上,小小两个黑点;慢慢晃动慢慢放大。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还格格格格盈满清脆如葡萄的笑音。
却是两个少年!一个白皙,一个黝黑,疯疯癫癫走拢来。
那白皙的,瘦,着了西装的短裤,和短袖海魂衫。皮带上斜斜插得有一把树丫做好的弹弓。那黝黑的呢,缺了一颗门牙,偏生却喜欢咧开嘴巴打哈哈;而且赤膊。
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
“唉呀,累。晒死人呐!”
“就歇歇憩吧。城里人没得用。”
在高高的河堤旁,少年坐下来歇憩。把两只竹篮懒懒扔在了脚旁。紫色的马齿苋,各各有了大半篮。这马齿苋,乡下人拿来摊在门板晾晒干了,就炒通红通红的辣椒,爽口得很。那白皙的少年,极喜欢外婆喷喷香香炒的马齿苋干菜。外婆自然淡淡一笑:“这伢崽!”
“扯霸王草?”黝黑的少年提议道。
“要得。要得!”
“输了打手板心?”
“打手板心就打手板心。”
便一来一去扯霸王草。输赢并不要紧的,所要的是快活。
待这游戏玩得腻了,又采马齿苋。满满的一篮子了,再也盛不下一点点了。就又坐下来歇憩。那白皙的少年解下弹弓,捡了颗石子努力一射,咚地在那河心地方,就起了小小一朵洁白水花。
而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遽地流。粼粼闪闪。这是南方有名的一条河,日夜的流去流来无数美丽抑或忧伤的故事,古老而新鲜。有小鱼小虾蹦蹦跳跳。
平静片刻,白皙的少年突地笑了。
“唉呀你,看呐,左岸要平一些,右岸要高一些。看得出来?”
“吔,吔,真的咧!”
“这里头有道理。你晓得啵?”
黝黑少年摇脑壳:“讲唦,晓得就讲唦。”
“我表哥,他讲这是地球自己转动造成的!”
“啧,啧,你晓得好多道理。”
白皙的少年于是笑了。乌黑眼瞳熠熠地亮。
蝉声稍稍有了歇止。
“好安静。”
“是咧。”
“采了这样多马齿苋,回去外婆会高兴咧!”
“当然啰。表扬你做得事。”
那白皙少年,于默想中便望到外婆高兴的样子了。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湾里。臂湾宁静又温暖。
却忽然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竟不晓得为什么。
方才吃午饭时候,有人隔了田塍喊外婆,声音好大。待外婆回来,就带了这黝黑的少年——他的朋友,叫他们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采马齿苋,划水,随便。外婆只嘱到:“听话,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一人给了一只大竹篮。白的少年好高兴,同时又讶异。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然而今日全变了。外婆你几多好!
蝉声又抑扬了起来。
黝黑的少年于是说:“划水好啵?划到对岸去。”
“好的。”眯了眼睛望对面绿色的岸,和远远淡青的山。
黝黑的少年便笑了。缺了门牙的笑很羞涩很动人。
因此扑通地一齐扎到河里头去。那城里来的少年,几乎呛水了。因为他想要笑,他看到他的朋友,游泳的姿势应当叫做“狗爬式”几多滑稽。又还从那缺了牙的口里,噗噗地朝他喷水。
“哎呀!这地方,几多好看。”
“城里来的才讲它好看。”
说着话,那白皙的少年,陡然闷声一喊,就朝后面倒退数步,踉踉跄跄。
——水草里头有条蛇!
“莫怕,”黝黑少年说,“莫怕,水蛇。”
同时猫腰下去,极快地捉住蛇尾随手一扬,那蛇便如闪电,倏忽落在了河里头。好吓人。白皙的少年出了大半身汗,立即对他的朋友生出了景仰。
刚刚的还要讲几句话,朋友忽然竖起食指止住了,耳语道:“莫做声,快看。”
“什么?”
“那边。”
“——咦呀!”
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见了两只水鸟。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四野好静。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软泥上有硬壳的甲虫在爬动,闪闪的亮。水草的绿与水鸟的白,叫人感动。
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而且相互的摩擦着长长的颈子。便同这天同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赤条条的少年,于是伏到草里头觑。天蓝蓝地贴在光脊的背。
忽然传来了锣声,哐哐哐哐,从河那边。
“做什么敲锣?”
“呵呀,”黝黑的少年,立即皮球似的弹起来,满肚皮都是泥巴。“开斗争会!今天下午开斗争会!”
啪啦啪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皙的少年在讲了“好多道理”以后,“乌黑眼瞳熠熠地亮”,说明少年此时内心是骄傲的,认为自己比黝黑少年见多识广。
B.“马齿苋”逐步展现了外婆形象:马齿苋爽口引出外婆的慈祥,采马齿苋引出婆孙关系亲密,被撵去采马齿苋引出外婆的遭遇。
C.小说淡化社会背景,突出少年活动,是为了制造孩子世界和大人世界之间的强烈反差,突出表现童年的“几多好”,也使对“文革”反思的主题更含蓄。
D.小说通篇只写了两个孩子的只言片语,就连玩游戏也是时断时续,这种去细节淡形象的写法增强了小说的朦胧美。
(2)小说对白色鸟的描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何立伟的小说被称为“美文式的小说”,请结合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组卷:16引用:3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如图是介绍“激光雷达技术”的框架简图,其中有①-⑤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7个字。
组卷:7引用:5难度:0.7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
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
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兴趣呢?本周要开一个主题为“科技与人文”的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作一个主题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2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