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2020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理解(50分)

  •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等。但人们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甲骨文大多是当时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自身民族语言的符号,都和本民族语言相辅相成。
    B.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
    C.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字。
    D.有实证材料才会认定事物的存在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不利于做出科学明晰的结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重点阐述关于古文字产生时代的不同见解,并作出了古汉字最早出现时代的判断。
    B.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的观点。
    C.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论证其谬误,再阐释概念,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入。
    D.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纹记等,应当与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有关,所以与文字的产生关系很密切。
    B.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C.中国古汉字形成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距商朝时代久远,可见甲骨文不一定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组卷:10引用:5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
          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一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丞汪过的遮掩,作者用这一连串令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的细节描写,虽然看似违背生活逻辑,但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表现出了白生义举的感天动地。
    C. 作品以“晶梨”为线索,讲述了诸如新官上任无案审、名县百姓无粮度日、县官送梨有去无回、上贡梨树永不再种等多个故事,而正是这一个个出人意料的故事,使全篇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D. 作品将白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帝、下有狡诈的地方官吏,处境之艰难决定了主人公反抗态度之坚决。
    (2)“一片苍茫”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运用(20分)

  • 6.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得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验车的全部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
     

    组卷:9引用:6难度:0.6

三、写作(5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速读”的时代,如何让深阅读变得有趣好玩?以下是学生的三种看法。
          第一种是,阅读应该做“减法”,不追求阅读的数量,而追求阅读的本质--在对文字的真实感受中,体味书籍带来的愉悦。第二种是,阅读要与实践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经典“动”起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经典读起来更有趣。第三种是,阅读要追求数量,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将不同的时间配比不同的阅读模式和阅读材料,通过日积月系,获得阅读的快乐,达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阅读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种看法,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组卷:26引用:6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